资金筹集得“差不多”后,2010年6月,白浪开始在全县海选演员。海选当天,城固县体育场人山人海,除了看热闹的群众,报名参加海选的有600多人。
赵举山是白浪的好朋友,参与了白浪两次电影的拍摄。拍完《红裹肚》后,赵举山也疯狂地迷恋上了电影,在这三年中,他放下经营的饭店,跑到北京呆了近三个月时间,专门做群众演员。这回又在《迷途》中当了回跑龙套的。
经过系列的选拔、试镜,白浪最终确定了男女演员。“我一点信心都没有,我是学声乐的,表演真的很业余。”男一号吴楠说,“我们所有的演员根本没有想到过报酬,白浪也挺不容易。”
电影开拍后,困难超出预想。一次,扮演公安局长的演员没来,白浪的父亲白天德只好上阵,临时客串“公安局长”。
“最要命的是一场爱情戏的拍摄。”白浪说,都是业余演员,彼此毫无感觉的男女演员怎么也进不了状态,最后只能勉强达到“能看得过去”时,他就“叫停”,“要求不能太高,演员们已尽力了。”
新闻回顾——>>>>>>城固小伙的独立电影梦:自编自导自筹资金拍电影
城固县有个叫白浪的青年,因为自编自导自筹资金拍电影,在当地颇有名气,最近其将拍摄新片,因此又在县上招募演员。在近日接受记者采访时,白浪表示希望能通过努力圆了自己的独立电影梦。
观众演员没上一部做作了
白浪生活中很节俭。“前后花费了差不多25万,三分之一用来买了设备。”白浪说,尽管所有的剧组人员都没有报酬,资金还是捉襟见肘:演职人员的住宿、吃饭、坐车都要花钱……拍摄的过程更要花费。为了省钱,轨道车是自己做的,“效果非常好,很稳。”白浪说,很多道具都是就地取材,在保证拍摄质量的情况下一切从简。“孩子生出来了,我不想它是黑户。”白浪先后六七次跑到西安,给电影《迷途》申办了音像出版发行资格证。“我是想给它一个身份。”
去年9月,《迷途》剪辑完成,在县城的礼堂举行了首映式,在当地引发新一轮观影潮,当天就吸引了1000多名观众,再次成了全县轰动的大事。
“我觉得他拍的挺好的,尤其是那几个老人说的还是城固方言,特别亲切。”城固观众李玉兵说,比《红裹肚》好得多,演员看着没有上一部做作了。
专家看法
“老乡们对本土电影的兴趣高于大片”
城固县县委宣传部副部长程文国认为,《迷途》无论是从制作还是思想性都比上次有很大进步。一个农民能拍摄这样宣扬本土文化的电影,宣传部门和文化部门就给予了一些支持。“白浪的电影还是应该走向市场,仅靠个人投资远远不够的。”
中国传媒大学副教授史博公说,目前我国已有20余部农民自己拍摄的小电影。白浪的电影什么时候能进入全国各大影城院线,尚不好说,但他还可以走另外的路,比如拍摄乡土电影,在本土放映,相信老乡们对本土电影的兴趣高于“大片”的兴趣。(华商网-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