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西部网讯(陕西广播电视台《都市快报》记者任建明胡镜)举世瞩目的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发射在即,而让陕西人民骄傲的是,搭载天宫一号的运载火箭的核心是在西安研制的。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质量技术部副部长谭松林介绍说:“因为动力系统作为托举天宫一号的动力装置,不管是在火箭或者是天宫一号上边都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大家看到的首选冒火的地方就是航天六院研制的产品。”
作为中国唯一的液体火箭发动机研制单位,航天六院承担着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空间实验室,飞船上各种主推力等研制生产任务,尤其担负着天宫一号,490N双组元变轨发动机,这台发动机是确保目标飞行器准确变轨精准定点的关键环节之一。
航天科技集团六院十一所主任设计师张金容说:“与去年发射的嫦娥2号卫星不同的是,这次用以发射天宫一号的火箭是长征2号F改进型,对发动机的要求更高。具体的区别在于我们发动机的核心组件方面我们有一些改进。在固有的方面,我们提高了发动机的可靠性。”
从1970年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到现在的天宫一号,在这41年的时间里,航天六院为航天工程提供了所有的飞天动力,也为陕西人民争了光添了彩。
2020年中国或将全球独有空间站
1992年,中国决定实施载人航天工程,并确定了三步走的发展战略。第一步,发射载人飞船,建成初步配套的试验性载人飞船工程,开展空间应用实验。第二步,在第一艘载人飞船发射成功后,突破载人飞船和空间飞行器的交会对接技术,并利用载人飞船技术改装、发射一个空间实验室,解决有一定规模的、短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第三步,建造载人空间站,解决有较大规模的、长期有人照料的空间应用问题。
在成功发射神舟一号至七号飞船之后,2010年10月,中国宣布正式启动实施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计划在2020年前后将建成规模较大、长期有人参与的国家级太空实验室。
中国载人空间站工程分为空间实验室和空间站两个阶段实施。2016年前,研制并发射空间实验室,突破和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等空间站关键技术,开展一定规模的空间应用。2020年前后,研制并发射核心舱和实验舱,在轨组装成载人空间站,突破和掌握近地空间站组合体的建造和运营技术、近地空间长期载人飞行技术,并开展较大规模的空间应用。
此次发射的“天宫一号”是中国首个目标飞行器,“天宫一号”升空后两年内,中国将相继发射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飞船,分别与“天宫一号”完成空间交会对接。“天宫一号”飞行的主要任务是,为实施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提供目标飞行器;初步建立长期无人在轨运行、短期有人照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为空间站研制积累经验;进行空间科学实验、航天医学实验和空间技术试验。
有关专家表示,如果“天宫一号”与“神八”成功对接,将意味着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后,第三个独立掌握航天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2020年,中国将建成自己的大型空间站,而国际空间站也将在2020年结束使用,届时,中国可能将拥有全球唯一的空间站。
天宫一号/神舟八号交会对接任务总指挥部28日下午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举行新闻发布会,武平回答中外媒体相关提问时作上述表示。
她说,与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前期任务相比,首次交会对接任务有三方面难点:一是技术要求高,发射飞船的运载火箭入轨精度指标、目标飞行器在轨寿命要求均大幅提高;二是采用了很多新技术,包括首次采用火箭的迭代制导技术以及组合体控制与管理技术等;三是验证难度大,由于受地面环境和试验条件限制,部分新研设备在空间环境下的功能性能指标无法得到全面真实的验证,还需要通过飞行试验来考核;四是任务的组织实施更为复杂,此次任务持续时间长、发射次数多,任务的时效性、整体性和关联性很高,交会对接过程关键事件多、决策点多,对任务组织指挥、各系统协同工作提出前所未有的挑战。
概括讲,空间交会对接主要作用有三:用于大型空间设施的建造、运行和维修;用于为长期在轨运行的空间设施提供物资补给、人员运输和空间救援;用于登月和深空探索等航天任务。武平说,与美、俄早期交会对接试验不同,中国专门研制“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技术、经济等方面更具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