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载人航天工程24日实现新突破,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完整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
24日,神舟九号航天员成功驾驶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对接。这一操作是由在地面进行了1500多次模拟训练的43岁航天员刘旺实施的。12时38分,他开始手动控制飞船的姿态、速度和方向,使神舟九号从140米外向天宫一号缓缓接近。
对接是在阳照区进行的。北京飞控中心的实时画面中,神舟九号散发着金属色光芒,以倒飞姿态靠拢天宫。
在距地球343千米处实施这个类似“倒车入库”的动作,相当于“太空穿针”,要求航天员具备极好的眼手协调性、操作精细性和心理稳定性。
记者从回传到北京飞控中心的视频上看到,返回舱中间座椅上的刘旺握住分别位于身体两侧的平移和姿态手柄,包裹在白色手套里的指头上下左右灵活拨动,从容而自信地操纵神舟九号缓缓靠近天宫一号。景海鹏、刘洋全神贯注监视面前的仪表参数和对接靶标。12时48分,对接机构成功接触。12时55分,一个多小时前刚刚分开的神舟九号与天宫一号实现刚性连接,再次形成组合体,中国首次手控空间交会对接试验成功。
手控交会对接“打了一个十环”
“航天员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过程顺利,结果完美,可以说是又打了一个十环。”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我国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取得成功后,航天专家对任务结果及航天员表现给予了高度评价。
“3名航天员在太空的表现非常好,团结协作,密切配合,成功完成了这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总装备部副部长牛红光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这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标志着我国已经全面突破和掌握了飞行器空间交会对接技术,为建造我国自己的空间站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载人航天工程副总指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马兴瑞难掩兴奋之情。他说,手控交会对接任务的成功是我国载人航天技术领域的重大突破,表明我们从科研、研发、设计到最后制造都达到了较高的水平,体现出了一个航天大国的实力。
“我们在地面做过大量仿真实验,以完善飞船的操控性。现在看来,这些工作没有白做,任务结果与我们的设计预期完全相符。”飞船系统总指挥何宇说,在具备以自动和手动两种方式与在轨航天器进行交会对接的能力之后,神舟飞船已经成为完整的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神舟十号还有载人交会对接任务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4日在回答关于神舟十号任务安排的问题时表示,按照规划后续还应该有神舟十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但具体任务的安排和实施时间还未确定。
在当天中国成功实现了首次手控交会对接任务后,武平在国务院新闻办召开的发布会上说,为了更加全面地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我国规划了神舟八号、神舟九号和神舟十号与天宫一号的交会对接。去年神舟八号实现了无人交会对接,今年神舟九号实现了载人交会对接,按照规划后续还应该有神舟十号的载人交会对接。但她指出:“对于神舟十号具体任务的安排和实施时间,要等到这次神舟九号任务完成以后进行全面总结,以及对天宫一号进行全面评估以后才能最终确定。”
航天员还会在天宫生活三四天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新闻发言人武平24日介绍,我们在确保航天员的安全方面做了充分的准备,与神舟八号无人任务相比,这次增加了航天员的医监医保和医疗救护方面的工作。
武平说,按事先的计划安排,航天员还会在天宫一号再生活三到四天,然后进行飞船与天宫一号手控分离,在分离以后一天之内航天员将返回地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