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7月跳水世界杯上,秦凯在队友何冲得零分的情况下,顶住重压,为中国军团夺取了弥足珍贵的男子三米板金牌。秦钢清楚地记得,秦凯的电话是当天晚上11点40分打来的,“他对我说,要是外公、表哥还有爷爷和二姨父都看到我领奖,他们该有多高兴啊。我准备用奖金给二姨买房子,你们没意见吧?”儿子的这番话让秦钢感到欣慰。
2007年墨尔本世锦赛,秦凯大放异彩,他独得男子三米板单、双人两枚金牌。至此,秦凯已经成为世锦赛和世界杯双料冠军,成为中国男队中距离大满贯最近的人。2006年底,秦凯开始和山东老将王峰配对,他们在双人三米板上几乎从未让冠军旁落过,在水立方,秦凯终于如愿登顶,实现了自己的大满贯梦想。
2008年,北京奥运会让所有华人举世瞩目,在家门口,秦凯/王峰组合一举夺得金牌,秦凯个人三米板拿到一枚铜牌。2010年11月23日,在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决赛中,罗玉通/秦凯组合以459.60的总成绩夺冠,领先第二名多达54.75分。2011年7月,秦凯/罗玉通夺得上海游泳世锦赛跳水男子双人三米板的金牌,随后在单人项目上出现“抱滑”的低级失误,与奖牌失之交臂。
……
这就是秦凯,媒体用“王者风范”、“跳水新一哥”等等来形容的秦凯。
109
难度系数3.8的109C定胜负
2010年前,秦凯都是以“稳定王”著称的,但是欧美选手的难度系数越来越大,对中国队造成了很大的威胁,尤其是以稳定著称的秦凯,如果再不改变,就失去了领跑世界的优势。因此,秦凯也开始练习难度系数3.8的动作109C,这个动作满分104分,如果发挥好,再加上秦凯的稳定,就很有优势。“109C”,一个跳水动作,翻译过来就是“向前翻腾四周半抱膝”,这个难度系数高达3.8的动作,要求运动员仅仅要用一秒多的时间在不到6米的高度内,沿着横轴迅速旋转1620度。在中国跳水队罗玉通和秦凯这两位老将的生活以“109C”这个超高难度的动作之间发生了“剪不断理还乱”的关系。在他们追逐奥运梦想的道路上,这个动作成为了一道绕不开的坎。
应该说,109C是秦凯通往金牌之路上的一只拦路虎,如果这一跳成功了,他将有很大机会夺冠,如果这个动作出现失误,也可能将因此葬送好局。对于109C,秦凯曾这么说过:“这个动作肯定必须得用,不管说你翻不翻得过来,或者稳不稳定,都得用这个动作。因为这个动作是一个世界跳水男子3米板的一个大趋势。”
没错,秦凯的说法,其实是跳水界的共识。于是作为他的搭档,队中最年长的罗玉通也必须在27岁的时候,开始艰难地学习这个超高难度的动作。而罗玉通需要克服的远不止是地球的吸引力,还有年龄、体力,和他一身的伤病。必须要往前走的两位老将,不仅要保证个人在“109C”这个动作上的质量,而且得尽力做到同步,这样的要求和难度可想而知。面对高风险的“109C”,在奥运会上会有怎样的表现不得而知。
843
上海世游赛上8分43秒沉默
对于“109C”这个动作的纠结,让人不由得联想起2011年上海世锦赛男子三米板单人项目决战的那一幕,秦凯在第五跳的时候发挥失常,出现了非常低级的“抱滑”失误。
要知道,这是他苦心准备了两年的动作,这是令他无数次头晕目眩的动作,这也是他冲击金牌的杀手锏。跳完以后坐在岸边的秦凯,双手抱头,嘴里咬着毛巾,毫无表情,一动不动,整整8分43秒。对于这次失利,秦凯道出了其中缘由:“不管是我还是我的教练,之前的训练,可以说几个月,一天不歇,一天都是很疲劳,很疲惫。尤其在‘109’的动作上,我觉得,一直苦练,一直苦练,然后再加上不管是平时训练,还是刚开始的一些比赛、一些失误,我都顶过来了。我就想在一些级别比较高、比较大的比赛的时候能够证明自己吧。练完总是非常疲劳,真的,浑身都是打颤的那样,因为它对各个方面的要求太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