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宏贤:这个确实很关键。我们已经规划过,延安正在进行两大水源建设。南部在黄陵县建水库。北部从黄河引水。两个工程将给延安各提供1亿立方米的水容量。这样,就能为工业大发展提供足够的水源。
鲍剑:产业架构调整,还不能缺少现代农业和服务业,尤其是延安的旅游。你刚才也说,延安有双重意义,延安在某种意义上是世界级的,功利一点讲,可以打红色牌。
梁宏贤:现代农业方面,大力发展农业园区,资源向园区集中,通过龙头企业和合作社,应对市场风险。通过消费者对市场的要求,倒逼农业生产标准化。
发展以红色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我们有个目标,把延安打造成“中国革命圣地、历史文化名城、优秀旅游城市”。具体怎么做?首先提升现有景区环境,对公厕、停车、服务等各个方面进行提升。二是对旅游方式要升级,把声光电等东西和传统的解说方式有效结合,活灵活现地展现。
还要支持酒店和餐饮业发展。未来3年,延安要新建20家星级酒店,床位翻一番,现在床位不够呀。建酒店,政府就补助。鲍剑:不少来延安的人都说,这儿的物价高。
梁宏贤:是。房价高,菜价高,人员成本高。我们这样解决:房价高,我们给酒店减免税费;菜价高,这是因为有些菜本地不产,所以我们搞订单农业;用工贵,政府来组织、培训劳动力,给企业省一些成本。
总之,我们希望在3至5年之后,延安发展的火车头有三个:石油化工、现代农业、以旅游为龙头的服务业。
用5到8年把10万人搬下山
上山建城40平方公里,相当于再造一个新市区
鲍剑:每次到延安,都感觉延安越来越不像延安了,到处都是高楼,没有革命圣地的感觉了。而延安今年提出“中疏外扩,上山建城”,两者有什么联系?
梁宏贤:不只是你,很多人都告诉我,延安没有革命圣地的感觉了,到处都是高楼,交通拥堵。这其实是城镇化建设的问题。
延安的城镇化建设目标是4级:1个中心城市,12个县城,33个重点镇,100个新型社区。
延安老城确实已经没有地方发展了。延安现在每平方公里1.47万人,远远高于每平方公里1万人的这一合理指标。而且市区三座山上还有10万人,至今吃水困难、没有暖气和天然气,也没有公路。因此,要改造老城,第一件事就是用5到8年的时间,把10万人全部搬下山。
中疏外扩,就是把城市中心的承载能力疏减、疏通,恢复“圣地氛围、古镇风貌”。对老城,主要是拆,把山上10万人搬下来后空出来的地方,恢复植被。还要控制建筑的高度。游客来了在宝塔山留影,全被楼挡住了,那还叫圣地吗?
延安要疏、要拆,人往哪儿去?上山建城!在清凉山以东和现在的飞机场两侧的山上,共建40平方公里的新城。一个是北区,一个是南区,各20平方公里。市区现有面积40平方公里,这等于再建一个新延安。到2020年,我们希望山上山下各40平方公里。北区四周山头环绕,中间一个盆地。所有行政机关都上去,包括博物馆、医院、学校都上去,是行政和文化中心,建好后把老城的机关拆掉。南区削一部分山头,留一部分山头,以休闲、居住为主。第一期10个平方公里已经全面展开,今年1万亩的造地任务必须完成。
鲍剑:新城和老城之间如何连接?全国有不少城市建新城,到最后成了一座空城,人都不愿意去。梁宏贤:要用经济连接。不能仅仅是公路连接,不能中间仅修几条快速路。我们提出“逛街逛到新城”。路两边都是店铺、公园和居住的社区,这样你就有人气,人气就把新城老城连起来了,三逛两逛就从老城到了新城,就能避免山上人气不足的问题。
“农民”将不再是身份而是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