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目前为止,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仍然是陕西省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地。对于文物资源大省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尴尬的事情。近日,公布更新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有45项文化遗产位列其中。陕西省上榜的包括西安城墙、丝绸之路、党家村古建筑群和统万城。
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与此同时,丝路申遗名单正式公布,我省7处申遗点“上榜”。根据申遗程序,今年7、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专家组对三国的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也就是俗称的“国际大考”。201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以这份现场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最终票决,决定是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
所有这一切,都已凸显出一个事实:陕西丝绸之路申遗进入了冲刺阶段。
联手护航丝路“申遗”
3月4日,国家文物局与陕西、河南、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六省区政府在京签署《关于保护丝绸之路遗产的联合协定》。该协定旨在为丝绸之路“申遗”成功做准备。
丝绸之路起始于古都长安(今西安),是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它跨越陇山山脉,穿过河西走廊,通过玉门关和阳关,抵达新疆,沿绿洲和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最终抵达非洲和欧洲。它也是一条东方与西方之间经济、政治、文化进行交流的主要道路。2006年以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倡导和推动下,我国与中亚有关国家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遗产工作。今年1月,中国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丝绸之路:起始段与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申遗文本已正式报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申请于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记者从文物部门获悉,中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三国已经正式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递交申报世界遗产文本,标志着丝绸之路申遗真正进入实质性冲刺阶段,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文化之路“丝绸之路”跨国申遗正式进入倒计时。据悉,根据申遗程序,今年7、8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将派专家组对三国的申报项目进行现场评估,也就是俗称的“国际大考”。2014年的世界遗产大会,将以这份现场评估报告为基础进行最终票决,决定是否入选《世界遗产名录》。所以,现场评估报告就显得非常重要。专家组将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中心的专业咨询机构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ICOMOS)选派。
截至目前,该组织并未透露考察的具体安排。
历时六年申遗名单正式公布
自中国与中亚5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土库曼斯坦)2006年共同启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工作到现在,已历时6年。
近年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积极推动下,中国与中亚五国联合开展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2006年,在世界遗产中心的推动下,正式提出中国与中亚五国跨国联合申报丝绸之路为世界遗产,并通过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初步行动计划。2011年5月,在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调委员会第二次会议上,受世界遗产中心委托,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将丝绸之路遗产点重新划分为若干段落,并以此作为申报主体,形成了《丝绸之路主题研究报告》,将丝绸之路分成52条廊道,其中可以申遗的廊道10条,中国境内有4条。2011年底,国家文物局在乌鲁木齐召开了丝绸之路跨国系列申遗协商会,与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两国代表研究推动三国联合申遗工作,并草签了《丝绸之路跨国申遗工作备忘录》。备忘录提出,中、哈、吉三国将于2013年2月1日前联合提交丝绸之路申遗文本,力争作为丝绸之路跨国首批申报项目,争取在2014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