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渭河水位有所上升,湖中心“岛屿”上的两头大猪尸体已经被水淹没,看不见了,剩下的六七头还躺在原地。
“死猪漂浮事件,这么多年在咸阳是头一次发生,我们首先要将死猪尽快打捞上岸,对其进行无害化处理。”秦都动物疫控中心主任陈洪涛说。
“在我们管辖范围内,所有的养猪户都被要求给家养猪佩戴耳标,便于身份识别,也方便我们建立资料库,管理生猪的饲养、繁育。”陈洪涛介绍,“从现场来看,这些漂浮的死猪都没有佩戴耳标,可以基本排除死猪是在他们的管辖范围。从咸阳渭河上游漂下来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大的。”
赵安彬是秦都动物疫控中心专职动物医生,他补充说:“就算是养猪户家里自产的仔猪,也要在第一次接种疫苗之前,就是45天内打耳标,以确定猪的身份和健康状况。”所以,目前来说,这些漂浮在渭河岸边的死猪来源,仍不能最终确定。
打捞情况:死猪尸体高度腐烂
“对病死猪的疫情检测,要在生猪死亡的24小时之内,显然这些猪的死亡时间都超过72小时了。现在若采集样本检测,得到的数据已经不客观了。”赵安彬解释。
他说,带有疫情的病猪死后,身体通常都会发红或发蓝紫色,而目测到的这些死猪,大多只是因为死亡时间久而发绀(发绀是指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使皮肤和黏膜呈青紫色改变的一种表现),可以基本排除疫情。
下午3时许,渭河管理站和秦都动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员初步制定打捞计划,由渭河管理站联系打捞人员,提供打捞工具,秦都动物疫控中心提供防毒、消毒器材并且指导焚烧后填埋的无害化处理。
3时40分,打捞人员已经准备就绪,他们穿戴上疫控中心工作人员提供的口罩、防化服和胶鞋,准备下水作业。截至发稿已打捞8头
张继清今年42岁,来自河南信阳,他和自己的四五个老乡都有打捞经验。
他说自己平时做搬运工的工作,曾经在南京等地有过下河打捞的经历,“以前捞过河里的死牛,甚至死人,这活存在危险,也因为觉得晦气所以没人乐意揽。”
下河之前,张继清要求和兄弟几个喝点白酒,“喝点酒主要是为了酒发起来,口鼻呼出的酒气能掩盖尸体腐烂的恶臭味。”
河水里的淤泥和水流都给打捞工作造成难度,而打捞动物死尸的难点并非如此。
“动物尸体已经腐烂,又浸泡的这么久了,稍微不注意,拖拽时就会弄烂尸体,到时候动物脏器破了就不好收拾了。”张继清说,他们只能依靠水的浮力,用蛇皮袋子把死猪在水中装好,抬上岸。
4时10分,第一头死猪被打捞上岸,装在袋子里的死猪被抬上岸后控水,秦都动物疫控中心的工作人员用事先准备的“百毒杀”全面喷洒。
十分钟后,更大的一头、身长近1米的死猪被打捞上岸。
之后,在此处的死猪被陆续打捞,截至记者发稿时已经有8只死猪被打捞上岸。
秦都动物疫控中心和渭河管理站的主管领导均表示,他们将联合协作将辖区内河道中漂浮的死猪逐个打捞,集中进行焚烧后用石灰覆盖的高度无害化处理。并将事件处理结果汇报上级部门。(西部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