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农民种粮,鼓励农民返乡创业,神木县委、县政府扶持补贴范围也在逐年扩大。“就我们这个家庭式农场,去年金桥工程给予3万元补贴,县中小企业局给予5万元扶持资金,县农业局也给予2万元补贴,镇支农贷款给了10万元,县农业局还提供了450公斤的地膜玉米种子和300公斤的草玉米种子。”说起政策,赵和平感激不已。
吧吓采当村民白占占既是养殖大户,同时也是村里有名的种粮大户,他从2005年开始发展种养殖业,并注册了神木县占占农民专业合作社。他转包承租村里的耕地从最初860亩,到2012年的2000多亩,其中500亩用于种植地膜玉米,享受县里的“金桥工程”补助5万多元,其余1000多亩种植青贮玉米,并统一进行栽培、管理、销售,不仅增加了产量,也提高了效益。养殖规模也从开始的74只细毛绵羊发展到现在的400多只,2012年种养殖纯收入就达50多万元。
阿包兔村有1060人,300多户,去年50头以上养猪户达40多户,全村年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的多达20多户。村主任姬斌告诉记者,去年他养了500头猪,纯收入达30多万元。
由于煤炭市场疲软,在“金桥工程”政策的扶持下,尔林兔镇“家庭农牧场”现象目前持续升温。(陕西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