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南水北调工程进入倒计时 陕南汉江明年向北“流”

陕南汉江明年向北“流”

2013-05-15 10:31:10

  652公里的奔腾,17座城池被浸润,随后,汉江在丹江口水库迂回出一片平静。然而,这只是汉江的一次“小憩”。之后,她将改变原始的流向,一路折向北,履行润泽京津的使命。 南水北调工程与青藏铁路、西气东输和西电东送并称“世纪工程”。作为中国版的“古罗马引水渠”,南水北调工程在半个中国的跨度范围内展开,连通起江、河、淮、海四大流域。它酝酿了50年,建设周期将超过20年,投资数千亿,参与建设的人员近10万,是一项规模宏伟、意义重大、影响深远的伟大工程。

  此后,发源于陕西境内的汉江注定将被以一个奉献者的姿态铭记,因为它承载着这项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治水创举。

  汉江水事:国家省级两大工程

  中国缺水,以京津地区为甚。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还不足全国的1/7,还不如处于中东沙漠地区的以色列。 北京,这座常住人口超过2000万的超大都市,水资源的年人均占有量却不足300立方米,是中国人均的1/8,世界人均的1/30,属于极端严重缺水地带。缺水,成为困扰这座城市的噩梦。 南水北调成为解决黄淮海流域资源性缺水的战略措施。这个巨大工程分东线、中线、西线三条调水线分别展开。其中中线工程从长江支流汉江中上游的丹江口水库引水,自流供水给黄淮海平原大部分地区。 丹江口水库成了中线工程的调水源头,“共饮一江水”的梦想就从这里实现。这座亚洲最大的人工淡水湖就是未来跨越3000里输往北方的南水水源,它将缓解京津持续多年的严重干旱局面,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事实上,引汉济渭,这项被誉为陕西省内的南水北调工程同样举世瞩目。

  关中缺水干旱。这样的现实,让陕西也不得不把解决水危机的目光投向了汉江。 资料显示,关中地区人口占陕西全省60%,GDP占63%,而水资源总量只有82亿立方米,仅占全省的19%,人均仅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陕北地区年均自产水资源总量40.4亿立方米,人均也仅736立方米,低于国际公认的最低需求线,属于重度缺水地区。 据了解,随着关天经济区的加快发展,关中地区年均缺水量将达到24亿立方米。如果不增加区域水资源的有效补给,关中的经济发展将难以为继,生态环境难以修复,建设关中城市群和经济区的目标将难以实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引汉济渭工程是统筹陕西三大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命脉工程。 引汉济渭工程将在未来,让关中近1000万人喝上优质汉江水,支撑约500万人的城市规模和5000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届时还将归还原被挤占的农业水,使失灌的300万~500万亩耕地有水可灌,每年增加渭河干流水量7亿~8亿立方米,从而有效提高渭河纳污能力、冲沙能力,维持渭河健康生命。同时,该工程的实施,也可为促进陕南循环经济发展,为国家南水北调水源地保护,保持陕南优美的生态环境提供支撑。 经济学家则表示,总投资168亿元的陕西“南水北调”工程,未来每年将为关中区域带来上千亿元的GDP增量。10年后,若陕北的引黄工程也建成,其将支撑陕北能源化工基地可持续发展,或带来上千亿元GDP增量。

  汉江源头:中国北方生命之源

  距宁强县城10公里的汉源镇马家河村,属原始森林、瀑布、奇山、秀石构成的原生态自然景观风景区,它是长江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也是被国务院确定为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水源地。 马家河村坐落在一个半山坡上,一改往日清一色的土坯房,白墙红瓦的小洋楼挺立在水泥道路两旁。村子最西南边的住户张宝贵,是个健谈的老人。说起汉江源头,老人打开了话匣子:“这里来人很多,都是来看源头的,有时每天几百人,都在我家歇脚喝水。”张宝贵全家6口人,过去种有7亩地,退耕还林后儿子、儿媳外出打工,他和老伴在家只种3亩地,打点短工。“听说这水要输送到北京去,我们一定会保护好水的。”  宁强县水保站的李文科主任介绍,汉水源头实施的“丹治”工程,是通过工程建设、植物措施的综合配置,变坡耕地为梯地,荒山秃岭逐渐被林草植被所覆盖,林草覆盖率由治理前的55.8%提升到84.7%,净增了28.9%。土壤年减蚀量由治理前的102.92万吨增加到治理后的160.64万吨,减蚀率达到了56.1%。基本形成山顶水保林,山腰林果带,沟、溪两岸吨粮田的农村新面貌,形成了泥不下山、水不乱流、道路相通、沟渠相连、兴水固土的水土保持综合防治体系,为涵养水源、调节径流,确保汉江源头水质长期稳定达标起到重要作用。 作为南水北调工程的主要水源地,当地政府肩头担负着巨大的历史责任和现实使命。宁强虽然矿产资源丰富,与勉县、略阳一同被李四光誉为“中国的乌拉尔”,但当地政府不得不限制矿产开发和冶炼企业的发展。新建的县循环产业园区坚持以生态、循环发展原则。对入园企业做到严格的环评限制,产业定位近期以农副产品、食品饮料、中药材加工为主,远期以医药、生物工程、商贸服务、现代物流等产业为主。该县还投入资金建成了日处理1万吨污水能力的处理厂,覆盖服务人口12万,把县城及园区的生活废水进行净化处理,经处理后可达到“一级B”标准,有效消除了县城区及园区污水对汉江上游的环境污染,保护了南水北调水源地安全。 虽然国家给水源地建立了生态补偿机制,但与水源地肩负的生态保护、水源涵养的责任限制产业发展带来的财政收入、农民收入减少的压力相比还是有点不足。专家建议国家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水源地绿色产业后续发展的政策扶持力度,建立用水受益地和水源保护地结对帮扶机制,解决好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现实矛盾。

  • 相关阅读
  • 南水北调东干渠隧道开挖 向京东部及南部提供水源

      昨天,市南水北调配套工程东干渠工程首台盾构机组装调试完毕,开始掘进,标志着东干渠工程主体结构正式开始施工。  东干渠工程承担着向北京东部及东南部地区提供南水北调水源的任务,是目前配套工程中线路最长...

    时间:03-06
  • 南水北调工程技术 创多项世界之最

      今天(12月27日)是南水北调开工10周年纪念日。记者从国务院南水北调办获悉,10年来,工程技术人员破解了多项世界性技术难题,如建成世界大型泵站数量最集中的现代化泵站群等。  南水北调工程规模及难度在国内...

    时间:12-28
  •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领导在丹凤调研

      本网讯 (赵威)11月20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境保护司副巡视员兼中线处处长范治晖在丹凤县调研桃花谷水保科技示范园区建设情况。  在桃花谷睡饱科技示范园区,该县项目负责人向范治晖一行详细讲解了桃花谷水保...

    时间:11-21
  • 南水北调东线提前至明年三季度全线通水

      记者从山东省水利厅全面推进水利现代化进程会上了解到,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实现全线通水的工期提早至2013年三季度。截至10月底,南水北调一期工程山东段已有39个设计单元完工或基本完工,累计完成投资19...

    时间:11-20
  • 南水北调山东沿线治污项目接近完成

      从13日召开的山东省人大常委会视察南水北调工程沿线区域水污染防治工作全体会议上获悉,截至7月底,《南水北调东线工程山东段控制单元治污方案》确定的324个治污项目,已有322个完成主体工程,占99....

    时间:08-14
  • “南水北调源头”的守护神

      坐落在江苏省扬州市江都市西郊的江都水利枢纽工程,位于京杭大运河、新通扬运河和淮河入江尾闾芒稻河的交汇处。由枢纽工程北望,广袤的苏北平原河网密布,稻菽千重,素有鱼米之乡的美誉。但在历史上,这里又是个...

    时间:06-12
  • 国务院南水北调办领导来商检查考核

    12月12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副主任于幼军率领发改委、监察部、环保部、住建部、水利部六部委联合考核组,实地检查考核我市...

    时间:12-13
  • 南水北调水源区对口协作调研组来我市调研

      本网讯 (记者 吕丽霞)9月7日,以国务院南水北调办环保司副司长刘国华为组长的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对口协作调研组来我市调研,省发改委党组成员、总工程师攀维斌等陪同,副市长李生荣出席座谈会。  刘国华一行冒...

    时间:09-09
  • 南水北调移民河南搬迁完成 北京2014年饮长江水

      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大规模移民最后一批移民外迁欢送仪式25日在此间举行,来自丹江口库区河南省淅川县张庄村移民312户1192人,当天开始举家迁往该省襄城县王洛镇张庄移民新村。  河南省南水北调移民办副主...

    时间:08-25
  • 南水北调丹江口库区第二批移民搬迁正式启动

      5月5日,南水北调中线渠首所在地河南南阳淅川县西岭村147户693名移民登上了开往邓州市腰店镇四龙安置地移民新村客车,告别故土,迈向新生活。当日,西岭村移民搬迁工作的正式启动,标志着河南省南水北调丹江口库...

    时间:05-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