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先遣部队的前期筹备来看,两国领导人的会面方式主要会是小范围的。会面本身有意安排了那种他们可以展开对话的形式。整体是呈现出像小聚餐派对一样……没有人需要举手(发言)。
既有(相对)大范围的对话,也有很多场合的单独会面,两位领导人会一起散步、聊天、吃早饭,而且是长时间的,这是前所未有的。
从中美元首“休闲会面”点子的提出,到两国高层均有意愿付诸行动,再到密集磋商、协调和敲定会面地点、时间和各种形式细节,直至最后双方共同宣布这一突破惯例的安排……“庄园峰会”这一中美外交关系史上的创新性尝试在前后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完整出炉。
本周五,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将携夫人在结束对拉美三国的访问之后“顺道”前往美国加州洛杉矶以东大棕榈泉的“沙漠绿洲”安纳伯格庄园,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实践这一“不打领带”的非正式会面。为期两天的习奥庄园会,既要为引领未来中美关系定基调,更重于建立双方领袖间的互信,唯如此,中美之间的“新型大国关系”才有望奠基、塑造并进一步推进。
挖掘和捕捉中美“庄园峰会”这一外交磋商过程中的诸多细节,不难发现,在多种沟通渠道和多个层面的强大推动和促进下,这对21世纪最重要双边关系展现出了越来越多的灵活性,这种少见的打破常规的处理方式,与其说是有意为之,毋宁说是中美关系已经发展到了“不突破就会有倒退风险的地步”的必然结果。更值得一提的是,中美双方从一开始便有意压低而不是推高各方对这次会面所抱有的期待,努力从长远维护这一创新互动方式的可持续发展。
起点 1月开始筹备
早在去年11月奥巴马获得总统连任后不久,有关两国最高领导人在换届完成之后尽早会面的政策建议便从华盛顿政策圈内不断传出。从公开资料来看,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副总裁包道格(Douglas Paal)和他的同事韩磊(Paul Haenle)是最早的倡议者之一。他们在美国大选结束的当月底就刊文建议,美国总统最好破例邀请新的中国国家领导人到夏威夷进行一次脱稿的、深入的周末谈话,尤其是在中美两国各种挑战阴云不散的情势之下。“我是比较早的提议者……很高兴奥巴马总统读了(我们的政策建议报告),而且同意尝试着举办一次这样的会面。”包道格近日告诉东方早报。
不过,直至今年年初,鲜有公开迹象表明双方有意提早举行元首会晤。显然,上任之初,两国最高领导人都把主要精力放到了国内事务的处理上。“一种常见的说法是,两人紧张的日程表无法给一场提早的会晤让路。”美国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CSIS)研究员葛来仪(Bonnie Glaser)日前告诉记者。按照当时的计划,两位首脑上任后的首次会面最早也要等到9月份在莫斯科举行的G20峰会间隙。
直到2013年1月17日,在华盛顿政策圈内掷地有声的布鲁金斯学会发表致奥巴马的“总统简报”《大赌注与黑天鹅》。这家与民主党关系密切的重量级智库同样在外交政策上谏言奥巴马应尽早在中美最高领导人之间建立起“稳固的私人关系”,并借此向中方提议制定出美中关系的四年框架,在此基础上为这对最核心的双边关系在接下来的10到20年里打造一个牢固的信任基石。报告撰写人之一、资深中国问题专家李侃如(Kenneth Lieberthal)特别提及,奥巴马每年至少应和习近平举行4次半天的峰会(包括在多边场合间隙),而不是以往每次1小时“浅尝辄止式”的双边会谈。
在安全政策研究领域独领风骚的战略与国际问题研究中心同样很快推出葛来仪和她的同事比林斯利(Brittany Billingsley)的政策建议。他们认为,为防止2013年中美关系进入困难一年,奥巴马尽快访华是“明智的”(advis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