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9日,在珠江新城的一家酒店,广州网友成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转基因品尝会一共有24人到场,除了试吃转基因大米外,还提供了转基因食用油和转基因木瓜的试吃。
最具规模的品尝活动在7月13日到来,《北京科技报》第一次以官方身份举办品尝聚会。据南方周末记者了解,此前《北京科技报》的记者曾去华中农业大学就转基因大米做过长篇调查报道,了解到转基因大米的安全性后,游说自己的单位举办一场“品尝”活动。
此次品尝活动还邀请到中国工程院院士陈君石、华中农业大学教授林拥军等专家。在同一天,除北京外,南宁、昆明等五个城市也举行了类似品尝会,品尝活动进入大众视野。
“最大的特点是无组织”
与网络上的驴友、摄影爱好者线下的聚会并无差异,组织者“石芯木鱼”回忆,“5月份的时候,听一个网友说,他拿到了(转基因大米),就来搞一个聚会,大家平时在网上,从来都没有见过面,正好借这个东西来吃一顿。”
在方玄昌看来,组织品尝活动,最大的特点就是没有组织。“网络上志愿者发出帖子,然后就有人响应,然后再找人跟华中农大那边要转基因大米。花了多少钱大家AA制就完了。”据悉,华中农业大学只提供大米,志愿者承担中间快递费。
周卫东可谓是最具知名度的品尝志愿者,他先后在昆明等三地参与过试吃。他并不讳言,“99%的志愿者都是方粉”。
事实上,网友最初表达“我们也想吃”的倾向,源自2011年方舟子发布的一张聚会“炫耀帖”:我们吃的是转基因大米。自2011年历经多次网络论战后,以社交媒体为媒,在方舟子身边,聚集了一批拥趸。
以5月份的广州品尝会为例,参与的志愿者均来自一个规模60人的科普组织,除了研究转基因方面的科普知识,宇宙天体、生物技术等方面都是他们的兴趣所在。
2011年5月23日,北京的首次品尝会,并不包含着如今暗藏的锋芒。志愿者们的第一印象:饭加水略多,煮得有点稀。
“反转的事情还没有到现在这个地步,所以当时我们品尝,也就是品尝,没有今天目标这么明显。就是为了给大家表示我们本身就是愿意吃这种转基因的食品。”方玄昌参加了在北京举行的第一次品尝活动。
方玄昌注意到一个细节,两年前参加试吃的记者,没有动过筷子。而在6月23日长沙品尝会现场,争议也一度发生,记者认为志愿者是被转基因利益集团收买,有利益才组织这次活动的。
“我们都据理力争。没想到还是被自己人误解,冤不冤啊?我们参与这类活动,就是以实际行动告诉身边的人,转基因是安全的。”网友“凭窗听雨2010”表示。
“反转派”“挺转派”对垒
在转基因的网络对垒,这些挺转派“科学、理性”不离嘴,但“反转派”亦毫不示弱,他们富于斗争经验。
两派之间的“对决”发生在2012年1月11日,地点是北京电视台的一档辩论节目录制现场。
据2012年6月22日南方周末报道,当现场话题转入“转基因”时,混乱达到了最高点,大批来自某网站的观众高举反对牌,挥舞着手臂,大骂:“汉奸!卖国贼!骗子!”还有人将手中的牌子砸向场内。方舟子也怒不可遏,猛拍桌子,呵斥这帮台下的观众“滚出去”。
“反转派”一度让品尝会组织者焦虑。方玄昌坦言,“有时候我们会怕一些极端分子混进来。”网友“石芯木鱼”担心,“最主要,怕他们来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