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陕西21名学者记者自驾重走丝绸之路 溯游千年文明

2013-08-23 15:50:51 来源:

  张国臂掖,以通西域。从长安出发,迈入河西走廊,沿古丝绸之路走过凉州、甘州、肃州、沙洲,两千余年丝路遗迹灿若星汉,中西文化在这里的碰撞和融合,至今仍是后人传承历史构建现代文明最为可贵的财富。 (点击图片翻页)

  丝路文旅,千年文明溯游而上

  ——西咸文旅“丝绸之路”文化溯源活动行记

  公元前140年张骞出使西域时,他未必想到,为了联合大月氏,夹击匈奴的构想,竟然造就了一段连绵两千余年的传奇。

  从长安出发,丝路驼铃,商旅往来。越陇山,过河西,走玉门,抵新疆,沿帕米尔高原通过中亚、西亚和北非,到达非洲和欧洲。中华文明从这一刻起,深刻地影响世界,也在与各国的交流融合中博采众长。

  2013年8月16日,由西咸新区管委会主办,西咸文旅集团承办,西北大学协办的“传承历史文明,建设文化西咸暨‘丝绸之路’”文化溯源活动,从渭水之南的丝路起点启动。陕西省作协副主席、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朱鸿,西北大学西北历史研究所教授吕卓民,西北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王春泉及媒体记者等21人,驾驶车辆,开始了1700余公里的“丝路文旅”。

  元狩之功:丝绸之路端倪初露

  重走丝路,必然先要拜会这一路径的开拓者:汉武帝刘彻。

  8月16日早10时,活动小组来到本次活动第一站——汉武帝的茂陵。这座位于西咸新区的陵寝,其修建过程贯穿武帝即位后的一生,历时53年,被称为“中国的金字塔”。陪葬墓尚有李夫人、卫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等人。象征霍去病赫赫战功,如祁连山形制的墓冢高高而望,而茂陵博物馆中“马踏匈奴”的石像,匈奴人惊恐万状的形象早已为世人所熟知。

  元狩二年春、夏,汉武帝命骠骑将军霍去病出陇右,两次出击匈奴。霍去病六日驰行千里,攻灭五国,河西走廊尽归西汉。匈奴为此悲歌:“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着息;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随后,汉朝设置武威、酒泉、张掖、敦煌四郡,河西走廊的开疆拓土,为后世丝绸之路的畅通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茂陵博物馆副馆长魏乾涛说:“从公元前129年开始,张骞两次出使西域,深入地中海沿岸,全程达7500多公里。开通了东西方文明交流的先河。我们在这里可以很明显地感知到汉文化的开拓进取精神,汉武帝功不可没。”

  金城兰州:黄河之滨马踏飞燕

  驱车西行,途径宁夏的六盘山,气温逐渐凉爽,山势起伏而又不失开阔,郁郁葱葱,令人心旷神怡。经过一天的奔波,活动小组于8月17日晚抵达兰州。

  在位于兰州市的甘肃省博物馆中,有出土于雷台汉墓的镇馆之宝“”。气质澹然的女讲解员,围绕这个国宝级文物为我们娓娓道来:“形象矫健俊美,别具风姿。马昂首嘶鸣,躯干壮实而四肢修长,腿蹄轻捷,三足腾空、飞驰向前,后足踏在一只正疾驰的燕子上。最为奇特的是,这件文物在力学上找到了整个奔马的重心,只立一点而又稳如泰山,显现出河西走廊地区在汉代已经有了相当发达的铸造业。”

  参观完甘肃省博物馆,几位学者倚黄河而立,思绪飘远。吕卓民为我们讲解:“汉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丝绸之路已经畅通无阻数十年,为进一步加强文化商旅交流,汉置金城郡。隋开皇初,置兰州总管府。至此,兰州之名,始见史册。玉门关内,是传统的中原文化圈,其代表文化,就是典型的黄河文化。兰州最早称为金城,是取‘金城汤池’之意。这里地势险要,大河奔流而过,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也是中西方文化的交流纽带。唐贞观十五年,公元641年,文成公主联姻松赞干布就曾经路过这里,沿着唐蕃古道前行,和松赞干布在黄河源头会合。”

编辑:牛雪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