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699万人为历年最多,加上市场招聘投放职位数减少,事业单位用人计划紧缩,被戏称“史上最难就业年”。今年陕西高校毕业生28.55万人,为缓解就业压力,各部门出台十余项政策促进大学就业。针对大学生就业情况,西部网记者走访陕南、陕北及关中地区,了解县市大学生就业现状,将连续四天推出《陕西大学生就业现状调查》系列稿件,真实客观反映陕西大学生就业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探讨解决之法,并对一些就业政策答疑解惑。今天(10月9日)推出系列报道之《学历越高越好就业 未就业学生专科多于本科》。此前,不少媒体报道专科大学生就业率远远高于本科,研究生就业率连续八年低于本、专科生,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毕业后回地方县市工作的大学生相对较少,在登记的未就业学生中,专科学生数量略高于本科,研究生以上学历者较少。
现状
未就业学生专科多于本科
“史上最难就业年”各媒体推出关于大学生就业率的报道,其中不少媒体报道专科生就业率80%以上,本科生就业率逐年下降并且远远低于专科生,研究生的就业率连续八年低于本、专科生。陕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座谈会上相关资料显示,今年在陕高校毕业生28.55万人(去年28.9万人),陕西省生源(含陕籍在外地上学)毕业生22.5万人(去年21.9万人)。从7月中旬开始,各高校先后向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机构移交了32578名未就业毕业生信息。截止9月25日,全省各级公共就业人才服务机构共登记报到毕业生88177人,其中登记未就业毕业生37336人,暂缓就业1734人。
在登记的未就业毕业生中,学历上,以大专(高职)居多,占50.29%,本科占47.45%,研究生占2.08%;性别上,女性占多数,达62.72%;专业方面集中在文科类、管理类,如法律、财会、英语、会计电算化、汉语言等;区域分布上,关中占67.25%,陕北占18.37%,陕南占14.38%,其中西安市占全省的24.57%。
服务
“娘家”就业跟踪服务难度大
毕业生毕业离校后,他们的培训就业等各类服务就由各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接管,可以说是毕业生的“娘家人”,各级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隶属各级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管理。据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工作人员介绍,各级人才交流中心除了可以存放档案以外,还为学生提供就业登记、就业指导、就业培训、就业见习、就业推荐、就业帮扶、自主创业等方面的服务。未就业学生在当地人才交流中心实名登记后,工作人员将根据学生的专业及意向,免费向学生推送就业信息,举办技能、创业培训班,以提高未就业学生就业、创业能力。
而实际上存在毕业生不了解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交流服务中心就业跟踪服务难度大的问题。部分返回原籍的毕业生到人才交流中心报到登记后,或外出求职,或赴外地打工,或变更了联系方式,却没有及时在人才交流中心备案,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跟踪难度较大,就业统计工作困难。不少学生表示,对人才交流中心了解很少,主要印象只是“一个放档案的地方”,与人才中心打交道很少,对人才交流中心的工作以及帮助大学生就业的政策也了解不够。
记者走访的延安、商洛和咸阳三个市,都按照全省的统一要求开展实名登记和跟踪服务。除了常规的电话回访,还建立了返原籍登记毕业生QQ群。咸阳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还根据大学生喜欢手机上网的特点,开发出手机二维码,只要用手机“扫一扫”,即可实现远程登记,浏览人才中心的网站信息。
原因
总量加大用工偏少加剧就业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