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石油似乎没有料到会有企业公然与其发生冲突。近日,以陕西绿源子洲LNG液化厂为首的9家陕西液化天然气(LNG)工厂达成一致行动方案,决定抱团拒绝执行价格上调后的存量气和增量气价格,并以停产威胁中石油。
此事源于中石油9月底上调了陕西地区LNG原料气门站价格。
目前,双方各执一词,尚未找到和解的方式。
而值得注意的是,在LNG工厂不愿涨价的同时,还有一个事实不得不面对,那就是今冬明春的天然气供应存在至少80亿立方米的缺口。
国家发改委日前向三大油企发布通知称,今冬明春天然气供需矛盾较往年将更为突出,如遭遇持续低温等极端天气,保供形势将更加严峻。
有业内人士称,到了正式供暖期,全国范围内的LNG工厂、工业和车用等用户会被限气以保民用。
中石油被抱怨“傲慢”涨价
9月27日,中石油长庆油田油气销售公司召开冬季天然气供应相关会议,会上宣布了陕西地区LNG原料气门站价格——存量气1.955元/立方米、增量气2.48元/立方米。
其中,2.48元/立方米的价格是国家发改委统一核算的最高门站价格。
卓创资讯分析师刘广彬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称,我国天然气主要消费市场位于华东华南一带。距离西北相对遥远,如果成本偏高,再加上高昂的运输费用,位于西北的LNG工厂根本没什么利润可言。
他认为,陕西地区确实有它的独特性。一是产能集中,二是气源产地。对这些LNG企业征收的原料气费用,相比其他地区确实应该有一些优势才对,若没有优势,那么这些地区就完全没有吸引LNG项目上马的动力了。
因此,拒绝执行最高门站价格的LNG企业认为,2.48元/立方米的价格包含了管输费用,气源地不应该含有管输费。
但是,中石油长庆油田方面则称,价格是由国家发改委制定的,和他们无关,而国家发改委只公布了门站价格,并没有公布这个价格是如何制定的。
对此,刘广彬认为,中石油长庆方面的说法也没有错,国家发改委没有让他们定最高价,也没有说不能定最高价,要根据实际情况,而中石油的实际情况就是天然气业务亏损很多。
“双方可谓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刘广彬说,要想妥善解决这个问题,价格虽然是很重要的一点,关键还是中石油对这个行业的态度,若是有心引导LNG行业健康发展,就应该与相关企业好好协商,而不是单方面定价。
隆重石化网天然气分析师王皓浩也向《证券日报》记者表示,国家发改委所制定的最高限价,是让中石油在不超过这个价格的前提下跟用户协商具体的价格,但中石油一家独大,根本没有与下游企业协商的意思。
此外,她认为,陕西LNG企业选择与中石油“闹翻”的时机不好,冬天马上就到,即将进入用气高峰,天然气需求紧缺,这些企业本就没多少话语权,中石油也有“正当理由”拒绝。
“此事现在还是没有什么进展,继续僵持着,双方还在博弈中。”刘广彬说。
按照中石油长庆油田方面的说法,如果双方协商解决不了,会上报给国家发改委解决。
但是,刘广彬认为,如果国家发改委插手这件事,可能不利于以后工作的开展,解决了该气田与LNG工厂之间的矛盾,若是又有其他用气单位也有异议怎么办?
据了解,除了陕西LNG企业,只要是用中石油原料气的企业都对此次涨价心存不满。
王皓浩表示,以陕西的企业为例,用成本公式来计算,涨价后利润下跌20%以上,基本上不赚钱甚至亏损。
冬季限气或不可避免
但目前来看,不管下游用户是否接受涨价,都将面临一个现实,就是在即将到来的冬天,天然气供应紧张且多个地区恐怕都会出现被限气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