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口费”一般包括入网费、管网建设费、管网材料费、热交换站建设费等向各类用热户收取的费用,总之,就是为了接入市政集中供热用户需要交纳的费用,通常折合为每平方米的单价。据了解,今年市场上“碰口费”高的已达每平方米180元,而去年则是120元每平方米。
“上世纪90年代初就有‘碰口费’,当时政府有明确的文件,称之为暖气集资费,规定住宅每平方米30元,办公每平方米45元。”西安一家热力企业相关负责人回忆说,在当时,很多单位和家属院、小区都是自己烧煤锅炉,因为烧煤锅炉是被政策允许的。2001年4月16日,原国家计委、财政部下发通知,决定取消多项涉及住房建设的行政事业性收费项目,其中就包括“暖气集资费”。文件要求取消与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重复收取的水、电、气、热、道路以及其他各种名目的专项配套费。该文件下发后,国有的供热企业只能停止收取“暖气集资费”,而这几乎是企业发展扩容的全部来源,因为政府投入微乎其微,企业的发展只能靠收费。在这种情形下,供热企业发展几乎停滞。
2005年7月11日,西安市政府办公厅转发了西安市物价局、财政局关于收取城市基础设施配套费有关问题的规定的通知,规定城市配套费按建设项目的建筑面积计征,规定西安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主城区范围内的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按每平方米150元计征。并规定,城市配套费专款专用,其中12%用于城市集中供热公网建设,即每平方米建筑面积18元是需要返给供热企业的。该标准从2005年7月15日起执行。
“这12%的钱不知道在哪里?”业内人士说,多年来,政府对供热企业投入非常有限,企业自负盈亏自找出路,尤其是民营企业,没有“碰口费”何来生存?一家供热企业的负责人说,按照该供热企业的供热面积,这部分应当返还的供热公网建设费约2.9亿元,但是企业运行几年来,一直没有拿到这部分资金。
由于“碰口费”收费标准不一,收费成本不透明,引起了很多用户的不满,为此,去年冬季省物价局叫停了“碰口费”,供热企业也暂停了新用户的发展。
4
供热市场和价格能否放开?
小区用户并没有自主选择权
按照一位供热企业负责人的说法,供热价格是计划经济,而供热企业运行是市场经济,两种体制下供热企业缺乏自主性。有业内人士提出,可以放开供热市场和供热价格,完全实行市场经济,让供热企业充分竞争,优胜劣汰。
对此有职能管理部门的负责人说,全国的供热市场和供热价格都没有放开,这主要考虑到冬季取暖涉及面广,大部分用户经济承受能力有限,而且对于供热企业的选择,小区用户并没有自主选择权,供热管网的铺设都有规划,小区接了哪家,就得用哪家的热,如果价格放开,还可能造成价格的局部垄断。但是,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供热企业没有更多的资金扩容改造,而城市规模不断扩大,新建楼盘不断增多,接入市政集中供热的小区越来越多,供热企业还存在“小马拉大车”的困境。据介绍,按照规定,如果是蒸汽供热,一蒸吨热量最多只能供热1万5千平方米;如果是热水供热,一吨热水最多只能供热2万平方米。目前的供热企业存在超负荷供热的现状,也是因此,在冬季气温突降的时候,供热温度不达标成了投诉的热点。
2011年煤炭价格的上涨,我省启动了煤热价格联动机制,相关部门开始调研对市政集中供热企业的补贴政策,去年,西安市也开始对供热企业实行奖励措施,对供暖无投诉的供热企业给予一定的奖金补贴。但是有业内人士建议,如何从根本上解决供热企业的亏损问题才是需要解决的,对于这一涉及百姓生活的公益性行业,政府应该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华商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