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咸一体化进程中,两地医疗保险的相互融合对于咸阳市民来说尤为重要。以前,咸阳人要到西安就医,医保报销程序非常繁琐。如今,参加职工医保的咸阳市民,在办理转院手续后,就可持卡在西安27家定点医院即时结算。
据悉,西咸两地年底有望实现定点医院互认,届时,咸阳参保职工持卡即时结算的西安三级医院将有可能达35家。
以往
到西安就医 医保报销要来回跑
1997年,咸阳成为全国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扩大试点城市,正式启动城镇职工县级统筹基本医疗保险。但那时由于是县级统筹,即使是秦渭两区,医保报销也算异地就业,咸阳市医保中心网络信息科科长张晓璐说,“要开转院证明,报销比例也不尽相同,手续繁琐。”
2010年,咸阳市职工医保市级统筹工作正式开始,标志着咸阳职工医保实现了市级层面管理和办理。据统计,2010年咸阳市参保1037357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541107人,城镇居民登记参保496250人。从此以后,同城不能跨区持卡就医的情况得以改变。由于医疗资源的不均衡,咸阳市民多愿去西安大型医院进行治疗。“医疗条件的提升,一方面让患者得到了良好的治疗,另一方面也会产生大量的医疗费用,如果全部自行垫付,对于生活困难的市民来说,负担极大。参保人为了现金报销,得来回奔波数次。”张晓璐说,因每个地区的医保统筹基金并不在一起的,这样对异地就医就有比较严格的审查过程。
改进
即时结算避免了跑腿、垫支问题
2011年,咸阳参保1140844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603136人,城镇居民登记参保537708人。2012年,咸阳参保1261624人,其中城镇职工参保627571人,城镇居民登记参保634053人。随着参保职工不断增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前往近在咫尺的西安就医。
“2010年在西安看病住院,但出院回来报销时特别麻烦,需要来回跑很多次。”市民张先生称,虽说当时也能报销,但垫资压力比较大,再加上来回跑所耗费的时间和精力,一时让人觉得不可理解,“都说西咸一体化,看病都不方便的话,还怎么一体化。”
2011年,咸阳城镇职工医保的参保人在咸阳办理完转院手续后,只要在西安的定点医疗机构出示自己的医疗保险卡,出院时就可以在就医的医疗机构直接进行结算,避免了跑腿、垫支问题。
据统计,实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前,咸阳转诊、转院参保职工人均住院费用2.4万元,实行异地就医即时结算后,参保职工异地就医即时结算人均医疗费用为1.95万元,较之前明显降低了24个百分点,减轻了参保职工个人负担。
现状
可在“西京”等大医院及专科医院持卡住院
“按人群划分,持卡结算分为两类,职工安置在西安和转院的。”张晓璐介绍说,参保职工的子女在西安,他们退休后就可能去西安住,这样就可以异地安置西安,选定定点医疗机构,就可以在该机构持卡结算。另外,如果咸阳医院由于技术有限等原因,无法满足参保职工的医疗需求,在办理完转院手续后,咸阳市民就可在西安定点医院持卡结算。
2011年,13家西安医院成为咸阳医保异地就医定点医院。今年又新增15家异地就医定点医院,安置在西安的参保城镇职工,可在27家西安定点医院持卡住院结算(不含西安儿童医院)。办理转院手续后,参保城镇职工可在24家西安定点医院持卡住院结算。“包括西京医院、唐都医院、交大一附院、二附院等大型医院,也有特色的专科医院,完全可满足市民的医疗需求。”张晓璐说。
张晓璐说,市医保中心不改变目前医疗保险政策、不改变目前医疗保险待遇、不改变现行医疗保险信息系统的结算模式,即“参保地待遇,就医地管理”,“咸阳参保职工在西安定点医疗机构就医时的就医流程、入院登记、审核结算操作等就医管理按省医保中心相关规定执行,基本医疗保险待遇及费用支付标准按咸阳医疗保险相关规定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