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组部近日印发《关于改进地方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考核工作的通知》,干部考核不以GDP论政绩。陕西省干部考核目前执行的是什么标准?新的考核规定出台后,陕西省哪些领域今后可能调整呢?
昨日,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省考核办”)相关人士表示,我省正在按中组部的《通知》要求,完善考核评价制度,抓紧清理和调整、细化考核评价指标,树立正确的考核导向。
考核现状
GDP已不是生态发展区考核重点
从2007年以来,我省在全国率先出台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面向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进行年度工作进行测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作为“年度大考”,是我省领导干部考核的重要风向标。
去年9月左右,省委、省政府颁发《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工作规定》,这是我省首次以地方党内法规形式对考核工作进行规范。随之发布的《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设置实施办法》明确,把省内各地分为优化发展区、重点发展区和生态发展区。对生态发展地区的重点考核项目中取消GDP指标。
此外,《规定》进一步加大了城乡居民收入、保障改善民生等指标权重;并注重对节能减排、耕地保有量、人口自然增长率、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PM2.5、单位GDP能耗等方面指标的考核。
蓝天数量
纳入区县考核指标
除年度考核外,我省对“县”的考核也在趋向更全面的考量。今年9月1日,《陕西省县域经济社会发展监测考评暂行办法》经省政府常务会议通过正式实施,将全省83个县(市)和24个区作为考评对象,更突出民生、环保方面的考核。新版《办法》民生发展指标共十多项,特别新增了“财政支出中教育、科技、文化支出比重”。并在生态环境大类中增加了“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重”指标。这些关切民生的新指标加入考核“指挥棒”,意味着区县不能一味地只重视经济总量的提高。
未来预测不再考核GDP 67县区有望受益
中组部《通知》明确表示,限制开发的农产品主产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分别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保护优先的绩效评价,不考核GDP、工业等指标。据了解,根据今年年初出台的《陕西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包括陕南秦巴山区在内的67个县区被列入我省“限制开发”区域范围。包括主要分布于渭河平原、渭北台塬和商洛北部的农产品主产区;主要分布于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和陕南秦巴山区的国家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主要分布于延安沿黄地区、子午岭地区、黄龙山区、商洛南部地区的省级层面限制开发区域(重点生态功能区)。这也意味着这些区县有望因不考核GDP而受益。
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研究员裴成荣说,陕西省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比较多,而且生态保护区面积较大,尤其是陕南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保护区域,虽然不能开发,但一些地方都在变着法地去开发,将来取消限制开发区的GDP考核,那么地方能更加重视生态保护,把水源、环境、空气放在第一位。
生态环境雾霾治理
有望再加强
据介绍,陕西省年度目标责任考核目前正在继续完善中。日前公布的《中共陕西省委常委班子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整改工作方案》中,确定了26项整改具体措施,其中要求进一步完善年度目标责任考核指标体系,突出生态文明建设和雾霾治理,把环保摆到更加重要位置,加大考核权重。省考核办有关人士昨日表示,此次调整考核机制,将更加突出地区的生态环境指标。
专家观点
“百姓说不好,多少数字政绩都没用”
“不以GDP评价干部政绩,其实也是让各级干部认识到,干部考核是全面的,不是光看统计数据。”省行政学院公共管理与改革研究所所长王嘉让教授认为,要吃透中央此次改革的精神,地方干部要改变GDP至上观念,也要改变数字政绩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