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动实施一方是独生子女的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的政策,逐步调整完善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以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召开为标志,“不同的人口政策”这只“靴子”终于落地。1月10日,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调整完善生育政策的决议,标志着陕西省实施单独家庭生育两孩政策,按照国家给出的“年初启动”的时间表启动。
“单独两孩”政策的出台,让人再次想起了杨支柱。
2009年,由于生二胎,并拒交20万元的社会抚养费,中国青年政治学院教师杨支柱被学校解除教学岗位,一时成为各大媒体争相报道的焦点。
“生命从受精卵开始,自由从摇篮开始。”杨支柱在博客上写下了这样的签名,“从合理性的角度看,我生养孩子并不占用工作时间,也不影响我讲课的内容(民法),我的生育行为也没有降低我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所以让我下课也并不合理。”
“政策肯定会调整。”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杨支柱当时信心满满地说。
世易时移,时事异矣。
“启动实施单独两孩政策,由各地依据《人口与计划生育法》,通过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或其常委会修订地方条例或作出规定,依法组织实施。卫计委将做好调研指导工作。”国家卫生计生委副主任王培安在解答单独两孩政策时说。
自此,中国开启“单独两孩”时代。
1 人口结构失衡的呼唤
与杨支柱感性认识不同,对于“独生子女”政策调整为“单独两孩”政策,长期从事人口与社会发展研究的省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石英给出了更为理性的解读。
“‘独生子女’政策作为国家非常时期的一种非常措施,30多年来,全国累计少出生人口达到了4亿,这对于缓解人口与资源的矛盾,促进经济社会长期快速发展功不可没,但也应该看到,随着中国社会、经济、文化和人口发展条件的改变,出现了快速老龄化、少子化和性别比失衡等一系列问题,人口的结构性矛盾越来越突出,到了亟需调整的时刻”。
在石英副院长刚刚主持完成的《陕西人口老龄化现状及其应对》课题中,对“陕西历次人口普查人口年龄构成”进行了详细统计对比,数据令人触目惊心:自1953年第一次人口普查至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一方面,陕西0至14岁的人口持续下降,占比从36.70%下降至14.71%,另一方面65岁以上的人口占比却持续上升,从4%上升至8.53%,老少比则从10.90%上升至57.99%,尤其是进入新世纪后,陕西老少比变化更为惊人,从2000年的24.66%迅速上升至57.99%。这样的老少比数据,已经远远超过了30%的老龄化标准。
“主要原因是少年儿童人口比例的急剧减少。”石英副院长忧心忡忡地说,“由于我国社会的劳动力目前还处在相对富裕时期,带来的问题还没有显现,但可以预见,20年后会是怎样的一个劳动力状况。”
与石英副院长关注的侧重点不同,西安交通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所长李树茁更为关注的是我国总和出生率的变化。
李树茁院长解释说,所谓的总和出生率,简单地说,就是一对夫妇平均生育孩子的数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总和生育率为2.1,也就是一对夫妇平均生育2.1个孩子时,将是最为理想的代际更替水平,可以保持人口结构的长期稳定健康。
统计显示,自计划生育政策实施以来,我国总和生育率经历了一个跳水过程。1971年为5.8,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只有2.4,1992年是2.1左右,为正常人口更替水平。此后一直在2以下,并且呈现出不断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