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调GDP考核不是否定GDP
陕西实行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制度,始于2007年。考核的指标经过逐年完善,已经较为科学和全面,内容涉及方方面面,一般在70个小项左右,GDP作为其中之一,不占考核的主导地位,这在其他省份并不多见。
据前述陕西省委组织部考核办人士介绍,纳入考核的包括西咸新区、杨凌示范区、韩城在内的十三个市、区,以及近80个省直厅局机关。
对于此次考核指标的调整,上述考核办人士称,“我们一直比较重视指标的平衡性,会综合考量。对于环保问题,也一直比较重视。”
据了解,陕西的能源大市榆林,2008年在考核中总分位列陕西第二,最终未能进入优秀等次行列的原因源于环保问题。2009年,考核总分排名第三的宝鸡市,亦因为“血铅事件”的影响排名靠后。
对于目标责任考核制的实行效果,该考核办人士表示,总体来说,考和不考还是不一样的。目标任务制定后,对官员的压力非常大。但说考核机制绝对公平也不可能,尽量考虑指标设置的均衡性和科学性,这也是个摸索的过程。
“尤其是在这次调整中,考虑到陕西仍处于欠发达地区,我们仍保留对GDP的考核,但下调分值权重,调整民生改善、社会和谐、生态环保等指标分值权重,注重全面性、协调性和可持续性。”上述考核办人士认为,通过7年来的不断改革完善,考核指标已经越来越完善,在陕西起到了引领发展的“指标棒”作用。
事实上,陕西上述举动一出,即引起广泛关注。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张宝通对《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调整考核指标,目的是要追求全面的政绩,而不是片面追求GDP,但是下调GDP增速指标分值,不是否定GDP。
张宝通表示:“过去我们在量上强调得多一些,这是正确的。现在要强调质,但不能否定以前的发展。GDP是蛋糕,只有蛋糕做大了,财政收入才会有保障,才会有财力治理环境,保障民生。”
在考核指标的设置上,张宝通建议,要因地制宜,不要搞一刀切。
对此,前述考核办人士亦表示,陕西正在考虑分区、分片考核,按照功能区定位如发展区、生态区等进行区分。但是陕西如何分片设置考核指标,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意见。“下一步,我们将借鉴广东等外省经验,结合省情实际,深入调研不断创新,确保考核指标的设置更加科学。”(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