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过度医疗后存隐忧 医生:不愿被家属怀疑没尽力

过度医疗后存隐忧

2014-04-08 15:22:23

  “能吃药不打针,能打针不输液”的世界卫生组织用药原则,在中国早已被颠覆。各方利益驱动下,中国成为世界首屈一指的“输液大国”。这个排名,我们先不看确切的数据,单从每天各大医院人满为患的输液区,就会发现输液大军从不满周岁的婴儿到七八十岁的老人,他们或站或坐的人人都在打点滴。

  美国国家药监局早在2007年就曾发出警示,两岁以下的小孩,原则上不使用抗感冒药。至于通过输液治疗感冒,在美国更是难以想象。

  有媒体曾报道此事,认为国人过度输液只是过度医疗的冰山一角,其背后的原因是利益链所致。“输液‘搭起了一个收费平台’,拉动了相关产业,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利益链。输液产品的任何‘技术改进’——哪怕换一个瓶塞——都意味着几亿甚至几十亿的市场。”

  “不输液病怎么才能好得快”

  37.8℃,看着体温计里的数字,初为人母的赵晶一下慌了神,刚满一岁的儿子因为发烧,正躺在床上哇哇直哭。赵晶心疼地赶紧抱起孩子就往医院赶,经过医生的诊断,强烈建议给孩子输液,按照医生的说法就是:“不输液,孩子怎么能迅速好呢?都发烧了,不输液后果自负。”听到医生的口气,赵晶只好同意给孩子输液。

  当护士将输液针刺入头皮,1岁大的儿子开始大哭不止,赵晶心疼的泪水直流,不过她安慰自己:忍一忍孩子的病会很快好起来的。西安某家医院,上午九点,在二楼的输液大厅里已经是座无虚席。赵晶的儿子是这所医院输液的上千名病人之一。和很多患儿一样,他仅仅因为感冒来此求医。这些患者到底为什么宁愿挤着、站着,也要选择输液的治疗方式呢?多位患者表示,只是感冒,不过医生建议输液,“输液不是快么”。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好像输液在很多人的心目中成为一旦生病就会想起的治疗方式。不管大病小病总会想到打上一瓶点滴,更有甚者,换季了、高考了也去挂上一瓶。一个吊瓶,真的有那么神奇?中国人民大学医改研究中心主任王虎峰曾形象的概括为“三素一汤” ,老百姓他们最喜欢用的, 就是抗菌素、维生素、激素,那一汤就是打吊瓶。

  中国成为“输液大国”的名头,一点儿都不光彩。2012年,全国药品不良反应监测网络收到的过敏性休克导致患者死亡病例中,85%以上为静脉给药。专家指出,明明吃药或打肌肉针能好的一点儿小病,还非要用输液去解决,就好比拿大炮打蚊子,小题大做、有害无利。这就是人们所说的“过度医疗”。所谓过度医疗就是指医疗机构或医务人员在治疗过程中不恰当、不规范、甚至不道德,脱离病人病情实际而进行的检查、治疗等医疗行为。

  输液就是个恶性循环

  只要一生病就会打点滴的习惯,很多人从小早已形成。但是作为80后的辣妈梁真真却极力的反对。“才一两岁的小孩子,仅仅因为感冒发烧,不经过药物治疗,就直接从头皮注射,看着孩子疼痛的样子,我可受不了!”据梁女士介绍,自从宝贝女儿出生以后,三年间孩子难免会感冒发烧,每次一到医院,所有的医生都会将病情“夸大”,建议给孩子输液,可是心疼孩子的梁女士一次次将孩子带回家,按照医生的嘱托进行用药,时间久了后,梁女士早已掌握一套应付孩子感冒、发烧的有效方法,孩子三岁了从未输过液。

  “我们小时候,一生病就会打吊瓶,确实好得快,但是时间久了,对于输液早已上了瘾有了依赖,身体对于普通的药片早已形成了抗体。输液就是个恶性循环,有了第一次就会一直用下去。”梁女士感慨道。对于这点,记者在采访中,很多市民表示感冒发烧打点滴很平常,原因均是“好得快”。

  • 相关阅读
  • 因拒绝“过度医疗” 四川一医生“走廊上班”

    据央视报道,四川绵阳人民医院医生兰越峰因不愿配合医院创收,出具自己不认可的检查报告,两年多来,每天上班只能在走廊里无所事事,成了一名“走廊医...

    时间:01-13
  • 因拒绝“过度医疗” 四川一医生“走廊上班”

    据央视报道,四川绵阳人民医院医生兰越峰因不愿配合医院创收,出具自己不认可的检查报告,两年多来,每天上班只能在走廊里无所事事,成了一名“走廊医...

    时间:01-13
  • 绵阳“走廊医生”独坐600天反对过度医疗?

    ”据央视报道,女医生兰越峰是因为反对过度医疗,被院方“发配”到了走廊里,成为一名“走廊医生”。尤其要警惕一些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指标”论英雄,以“考核”为准绳,在利益的驱动下,个体有失医德的行为难免会出现。...

    时间:01-13
  • 绵阳“走廊医生”独坐600天反对过度医疗?

    ”据央视报道,女医生兰越峰是因为反对过度医疗,被院方“发配”到了走廊里,成为一名“走廊医生”。尤其要警惕一些医院过度追求经济效益,以“指标”论英雄,以“考核”为准绳,在利益的驱动下,个体有失医德的行为难免会出现。...

    时间:01-13
  • 院士痛批过度医疗:“输液大国”是医学界的羞耻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昨天《光明日报》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神经科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韩济生的文章《在过度医疗背后》。除此之外,想要把从利益角度滋生的过度医疗放进“笼子里”,韩济生认为,提高医学技术水平,并相应降低收费标准,这样可以使过度医疗无利可图。...

    时间:10-14
  • 绝症患者常遇过度医疗 多人迷信新疗法离世

    要想救老人,必须进行气管切开,人工插管上呼吸机。”一个月过去了,ICU病床上的这位老人,“已经完全谈不上生活质量,比家人想象的要更痛苦。”...

    时间:07-0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