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居民将上述回灌补水的治理措施,称之为给月牙泉“输液”。“只能解燃眉之急。”中科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敦煌戈壁荒漠研究站副站长张伟民说。张绍忠也说,党河水库的水有限,总干渠有几个月是枯竭的,“总干渠没水时,我们只能靠那八眼水井现抽地下水给月牙泉补,问题是敦煌地下水一直在下降,抽不到水了怎么办?”
设计寿命10年
现在已用6年
据《大事记》,“人为因素是导致月牙泉水位下降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原因”,“月牙泉的萎缩实质上是党河灌溉区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的必然结果”,区域水位在20多年中下降了10.77米,如今仍在以每年0.24米的速度下降。月牙泉应急治理工程设计的可用期限是十年,“超过十年,就不起作用了。现在已过了6年”。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原水资源室负责人杨俊仓说。
进一步解救方案
从上面调水
上面的生态怎么办?
有关专家曾一度担心敦煌会成为“第二个楼兰”,称要拯救月牙泉和区域地下水位的持续下降,得动“大手术”。杨俊仓说,多年前就有人提出“引哈济党”的设想:从哈尔腾河的苏干湖调水入党河。2011年,国务院批准了这项水利项目。据媒体公开报道,该项目预计投资47亿元,每年将有1.2亿立方米的水被调入党河,4000万立方米的水将专门补给月牙泉。
敦煌市委有关工作人员向成都商报记者透露,“引哈济党”工程的审批正处于关键阶段,具体负责单位为酒泉党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局。局长藏玉4月14日告诉成都商报记者,该项目正被国家发改委有关部门评估论证,方案还没敲定下来,“敦煌用水有困难,这是实际问题”。
杨俊仓所在的甘肃省地质环境监测院,负责该项目的苏干湖盆地调水、敦煌盆地渗水等水资源评价工作,“工程的难点在于两地生态的平衡,从上面调水,上面的生态怎么办?国家方面一直在评价和论证,时间比较长。据我了解,这个工程预计5年才能完成。”(中新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