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从嫦娥一号到嫦娥5T 中国探月工程亮点回顾

2018-12-08 14:11:56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西昌12月8日电 题:精彩纷呈的月宫故事:从嫦娥一号到嫦娥5T,我国探月工程亮点回顾

  新华社记者胡喆、谢佼、荆淮侨

  12月8日,嫦娥四号开启奔月之旅。从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到嫦娥二号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再到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月球探测工程,是继人造地球卫星、载人航天飞行取得成功之后我国航天事业发展的又一座里程碑,实现了中华民族的千年奔月梦想,开启了中国人走向深空探索宇宙奥秘的时代,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回顾我国一路走来的探月之旅,可谓精彩纷呈。

  嫦娥一号:树立中国航天第三个里程碑

  1994年,我国科学家开始进行探月活动必要性和可行性研究。2000年11月22日,中国政府首次公布的航天白皮书《中国的航天》,明确了近期发展目标中包括“开展以月球探测为主的深空探测的预先研究”。

  2001年,由原国家国防科工委组织中国科学院、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原总装备部等单位正式启动月球探测工程的相关论证工作。

  根据我国当时的科技水平,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五院充分利用应用卫星研制成功的经验和成果,最大限度地采用经过飞行试验检验的卫星平台及相关分系统的硬件和软件,通过两年多艰苦会战,设计出结合了东方红三号卫星平台与中国资源卫星特点,又具备多项新技术的嫦娥一号卫星方案,并顺利完成了奔月、探月的关键技术攻关。

  2004年1月23日,我国月球探测工程全面启动。作为“绕、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绕月工程就是研制和发射探月卫星嫦娥一号。

  在中国科学院院士叶培建带领下,五院平均年龄只有30多岁的嫦娥研制团队充分利用现有卫星研制成果,同时针对月球探测卫星新特点,仅用3年先后攻克了轨道设计、月食问题等一系列技术难题,把进军深空探测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2007年10月24日,嫦娥一号卫星成功发射;2008年11月12日,发布嫦娥一号拍摄的全月球影像图;2009年3月1日,嫦娥一号卫星按预定计划受控撞月,为探月工程一期——“绕月探测”任务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世界具有深空探测能力的国家行列。

  嫦娥二号:小行星探测的先行者

  作为探月工程二期先导星,嫦娥二号卫星试验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深化月球科学探测。研制团队历经了近三年的艰苦鏖战,无数次的计算、论证、推演……一个个技术难题终于逐一攻破。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号发射成功,卫星轨道设计、导航控制、微小相机视频成像等各项技术均得到验证。在半年设计寿命周期,嫦娥二号全面实现了6大工程目标和4项科学探测任务,获取了一批重要科学数据;2012年4月,嫦娥二号圆满完成在日—地拉格朗日L2点一个完整周期的飞行探测,成功绕飞L2点,进入转移轨道飞行;2012年12月13日,嫦娥二号与国际编号为4179的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肩而过”,最近交会距离不到1公里,首次实现了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跃探测,成为我国第一个行星际探测器;而后,嫦娥二号飞至1亿公里以外,对我国深空探测能力进行了验证。

  嫦娥三号:成功实现落月梦想

  2008年3月,探月工程二期立项,嫦娥三号研制的大幕徐徐拉开。与嫦娥一号、二号相比,嫦娥三号探测器的技术跨度大、设计约束多,结构也更为复杂,新技术、新产品达到80%。

  面对技术新、难度大、系统复杂等风险带来的巨大考验和一道道难关。2013年12月14日,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落月,实现我国航天器首次地外天体软着陆,并开展巡视勘察和科学探测。嫦娥三号任务圆满成功,为我国航天事业发展树立了新的里程碑,在人类攀登科技高峰征程中刷新了中国高度。

  嫦娥5T:嫦娥五号的“探路先锋”

  2014年11月1日清晨,为嫦娥五号探路的再入返回试验器“嫦娥5T”按既定方案平安着陆。作为探月工程三部曲中“回”的这部重头戏,在探月工程三期采样返回任务中,最终携带样品返回地球的返回器对任务的成败至关重要,我国此前尚没有地球轨道以外的航天器完成过再入大气层的返回、着陆与回收经历。

  研制团队对嫦娥五号任务所需的关键技术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先行开展一次飞行试验,验证高速再入返回飞行的可行性”的思路,飞行试验器孕育而生,担当起嫦娥五号“探路先锋”的重任,提前扫清技术障碍。

  月球返回器的再入返回与近地航天器再入返回相比,具有再入速度高、航程长、热环境复杂等特点。研制团队突破了轨道设计和控制技术、气动技术、热防护技术、再入导航与控制技术等6项关键技术,实现了中国航天器首次以第二宇宙速度返回地球,为确保嫦娥五号任务顺利实施和探月工程持续推进奠定了坚实基础。(参与采写:刘之辉)

  • 相关阅读
  • “海洋地质九号”船满周岁 驰骋2.5万余海里获硕果

      “海洋地质九号”船满“周岁” 驰骋2.5万余海里获丰硕成果   新华社青岛12月9日电(记者张旭东)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所属的“海洋地质九号”调查船,近日完成入列首年以来的所有调查...

    时间:12-09
  • 4万公里的飞行 只为遇见……

      网友说,这一季没有糖。 这这这!齁甜了   10天,4国,54小时飞行,4万多公里。飞到时差乱、飞到脚板肿、飞到坐着就睡了……这节奏札记酱都扛不住。   国民Couple也有倦容。   访问第一天,刚落...

    时间:12-09
  • 第四届丝路国际论坛在法国巴黎举行

      新华社巴黎12月8日电(记者韩冰 韩茜)第四届丝路国际论坛7日在法国巴黎召开。中国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法国前总理、展望与创新基金会主席拉法兰,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执行干事海德拉,塞尔维亚前外长、第67届联大...

    时间:12-09
  • 中国学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我国学者研制出高性能低成本的电解“水制氢”催化剂  新华社合肥12月9日电(记者徐海涛)氢能是一种能量高、洁净的可再生能源,通过电化学水解制备氢气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之一。近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教授...

    时间:12-09
  • 访联合国席尔瓦 改革开放让中国作出更大贡献

      专访:改革开放让中国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  新华社罗马12月9日电 专访:改革开放让中国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访联合国粮农组织总干事达席尔瓦  新华社...

    时间:12-09
  • “嫦娥四号”知多少?八大看点带你了解此次“嫦娥奔月”

      “嫦娥四号”知多少?——八大看点带你了解此次“嫦娥奔月”  新华社北京12月9日电(记者朱文哲)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

    时间:12-09
  • 河南省教育厅:严禁高校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

      河南:严禁高校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   新华社郑州12月9日电(记者刘金辉)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将于12月22至23日进行,河南省教育厅近日发出通知,严禁高校人员参与考研辅导活动,并要求各高校在研究生考...

    时间:12-09
  • 抗日壮士 英气冲天——纪念抗日英雄董天知

      新华社郑州12月9日电(记者王烁)在河南省荥阳市老城南街,一座青砖灰瓦的三进院落内,矗立着一尊董天知半身铜像。这是山西牺盟会杰出领袖之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山西新军的重要领导人之一董天知的出生...

    时间:12-09
  • 闽南师范大学举办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

      中新网漳州12月9日电 (何凌霄 周颖 夏惠娟)第十二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论坛暨闽南师范大学建校60周年庆祝大会8日在福建漳州举行,各级领导、海内外嘉宾、广大师生校友欢聚一堂,共同庆祝闽南师范大学六十华诞。...

    时间:12-09
  • 习近平今年外访收官,向国际社会传达了什么讯息?

      2018年接近尾声,在这一年中,习近平主席四次踏出国门,足迹遍布亚非欧拉美以及大洋洲13国,参加了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APEC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G20峰会等多场国际会议。   在这些场合,习近平主席向国...

    时间:12-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