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结构视角

2020-04-10 14:19:13

来源:光明日报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社会结构视角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着眼于新时代民族工作新的阶段性特征,创造性地提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一重要论断,是在准确把握和认识统一多民族国家基本国情的基础上提出的,是对新时代民族工作的重大理论创新。认识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一基本国情,了解各民族在中华民族大家庭中手足相亲、守望相助这一基本状况,社会结构的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一体性表现在各民族共同开拓疆域、共同书写历史、共同创造文化、共同培育民族精神,这些方面的共同性也深深烙印在我国的社会结构上。

  重视一体内部的多元共生性

  在学术史上,对我国多民族国家历史与现实的认识,以费孝通先生的“多元一体格局”最具代表性。费孝通先生从民族与社会关系角度出发探讨民族与国家整体的关系,认为不能将多元一体的关系割裂开来,更不能将多元同一体对立起来。只讲多元,把每个民族作为封闭的单位,是忘记了民族之间形成的复杂联系和共生性;只讲一体,则忽视了民族具有历史和现实影响,统一多民族国家中的民族是当代中国社会的基本单位。

  中国共产党解决民族问题的成功经验之一正是妥善处理了“一”和“多”的关系。在实践中,我们党坚持一体包含多元,多元组成一体;一体离不开多元,多元也离不开一体;一体是主线和方向,多元是要素和动力,两者辩证统一。这是处理“多”和“一”的正确方法论。多元不是强调分离,只是必须坚持平等,妥善处理差异性;一体不是要消灭多元,而是要加强团结,不断增进共同性。

  多民族社会的结合和国家的整合是多元一体的一个重要面向,它建立在各民族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之上,也就是多元之间的共生性。我国所有民族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形成了互动中的共生关系,在讨论中华民族的时候,不能忽视各民族之间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民族之间具有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是理解中华民族共同体的重要基础。多民族是我国发展的一大有利因素,这个重要优势的发挥,必须强调有机联系中的多元、共生中的多元,加强对各民族有机联系中的共生性如何形成共同性的研究。

  厘清民族与社会的关系

  民族作为社会系统,具有体系性、过程性和动态性。民族社会建立在一定的历史、民族、文化基础之上,不断通过已有社会文化资源的运作来制造出特有的组织,这构成民族社会的自我复制。同时,民族也会在交往过程中同周边的民族进行交流学习,调整自身结构功能以适应新的历史条件,这构成民族社会的自我更新。

  社会作为整体,具有特殊的经济结构、政治结构、文化结构和民族结构,而民族社会必然处于一定的社会结构之中,是整体社会的一部分。中华民族共同体就是这样的多民族国家共同体,由国家内部全体民族人口共同参与,具有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方面的整体性。不同民族,或者一个民族内部的不同群体在这个共同体的结构中占据一定的位置,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社会结构重塑着民族内部的基本关系。在这一结构之下,民族与社会之间形成互为因果的关系,民族从属于社会,适应社会的发展;社会离不开民族,民族的发展也影响社会的进步。

  要深入理解民族现象,就必须将民族社会作为人类的集团之一,置于不同层次的社会结构之中考虑,从中可以清晰地看到民族的复杂性和特殊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应该重视在社会中看民族、从民族出发看社会,在民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

  正确理解多层共同体之间的关系

  “民族”这一概念最基本的含义是指人们的共同体,这个共同体在不同的层面有不同的面貌。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共同性、整体性在我国社会的不同层次上展现出结构化的特点,因而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认识到这个共同体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

  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微观基础是“互嵌式社区”。我国历史上在民族走廊、跨区域民族聚居区形成了数量众多的多民族村寨与城镇,社会主义建设过程中又产生了众多工矿区、开发区、旅游区,这些现实中的“互嵌式社区”构成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有利资源。地域层面,特殊的地理环境及经济生活促成了区域内各民族相似的民族文化纽带和复杂的交往关系,表现为人口、宗教、民俗、经济生活等构成的社会网络,以及更深层次的市场体系、社会组织等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对人们的广泛联结。党中央强调推动建立相互嵌入式的社会结构和社区环境,正是希望各民族在基层社会和社会结构两个层面通过结构互嵌、空间互嵌、经济互嵌、关系互嵌和文化互嵌,巩固和发展出一个结构相连、利益相关、情感相通的共同体社会形态。

  中华民族共同体具有多重面向。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多民族国家共同体,具有历史、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方面的整体性。只有通过不断加强各方面的整体性、共同性,才能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基础。经济方面推动共同繁荣与共同发展;社会方面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文化方面建设兼收并蓄的共同体文化;精神方面建设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只有不断推进民族平等、经济依存、社会互嵌、文化兼容、手足相亲,才能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各项基础。

  中华民族共同体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是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组成部分。这里作为“一体”的中华民族又与其他民族构成世界民族之林的“多元”。从中华民族共同体、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区域内命运共同体到人类命运共同体,命运共同体的基础是利益共同体,愿景是文明共享。中华民族是我们参与世界各民族合作竞争的唯一身份,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我们对于国家的崇高认同,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是所有中国人的精神家园。

  综上所述,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需要在多元与一体、民族与社会的互动关系中予以准确把握。在多元与一体的关系中,要重视民族之间的互动性、有机联系性和共生性,从共生性中凝聚壮大共同性。在民族与社会的关系中,要重视在人类社会的不同层次中认识民族的位置,同时从民族出发理解不同层次社会的影响。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共同体的互动中加强共同性建设,巩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社会基础,从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总之,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维系中华民族团结统一的强大精神纽带和推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强大精神动力,新时代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不能忽视塑造这一中华民族共同心理特征的社会结构与社会关系。

  (作者:麻国庆,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中央民族大学副校长)

  • 相关阅读
  • 民航局:首批50万份留学生健康包将在4月15日前运输完成

      央视网消息:4月13日15时,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依法防控境外疫情输入工作情况。发布会上中国民用航空局运输司二级巡视员靳军号就向海外中国留学生配发“健康包”的运输工作情况作了...

    时间:04-13
  • 北京援青海玉树十年:“藏汉一家、共融发展”

      中新社西宁4月13日电 (胡贵龙 张添福 潘雨洁)“十年前开始,第一批北京援青干部住帐篷,第二批住板房,第三批上楼房,第四批开始享受供氧系统”,北京青海玉树指挥部党委委员马晨日前说,“我为玉树的发...

    时间:04-13
  • 国家卫健委:中国境内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检疫措施一视同仁

      (抗击新冠肺炎)国家卫健委:中国境内无论中国人还是外国人 检疫措施一视同仁   中新社北京4月13日电 (李京泽)针对外媒记者提到有非洲公民疑似在中国广东省受到不公正待遇的传言,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

    时间:04-13
  • 公安部:2019年共抓获A级通缉令逃犯139名

      中新网4月13日电 据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官方微博消息,​​公安部13日在京召开电视电话会议,部署全国公安机关开展以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犯罪、命案积案攻坚为主要内容...

    时间:04-13
  •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李克强主持召开中央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工作领导小组会议   部署调集专家和防疫物资增强边境地区疫情防控能力   进一步扩大检测范围做好精准防控和推动全面复工复产   王沪宁出席   4月1...

    时间:04-13
  • 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题:多地高校陆续开学,特殊时刻校园生活如何安排?   新华社“新华视点”记者王菲菲、阿依努尔、陈席元   4月13日,包括南...

    时间:04-13
  • 汪洋在脱贫攻坚约谈会议上强调:做好疫情加试题 确保脱贫高质量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4月13日在京主持召开脱贫攻坚约谈会议并讲话。他强调,县一级在我们党的组织结构中处于承上启下的关键环节,县委书记是脱贫攻坚的“一线指挥...

    时间:04-13
  • 重回“车轮上的生活” 湖北卡车司机说“不被歧视很温暖”

      (抗击新冠肺炎)重回“车轮上的生活” 湖北卡车司机说“不被歧视很温暖”   中新社上海4月13日电 题:重回“车轮上的生活” 湖北卡车司机说“不被歧视很温暖”   中新社记者 李佳佳   湖北鄂州...

    时间:04-13
  • 专访重症专家潘纯:回望最后的金银潭

      (抗击新冠肺炎)专访重症专家潘纯:回望最后的金银潭   中新社武汉4月13日电 题:专访重症专家潘纯:回望最后的金银潭   中新社记者 杨程晨   重症患者转院“清零”以及江苏医疗队13日的撤离,...

    时间:04-13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边境口岸地区防控能力建设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加强边境口岸地区防控能力建设   新华社北京4月13日电(记者王鹏、朱超)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控局监察专员王斌13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目前我国东北方向以...

    时间:04-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