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精细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2020-06-08 16:23:13

来源:新华网

  精细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华社上海6月8日电 题:精细治城,上海“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智治力”

  新华社记者季明、周琳

  常住人口超2400万、市场主体270多万、轨道交通运营里程700多公里、电梯24万余台、建筑总量13亿多平方米……面对全球罕有的超大城市管理基数,传统方式和人海战术显然已难以为继,上海迫切需要走出一条符合超大城市特点和规律的治理新路。

  紧抓城市现代化治理“牛鼻子”,解决城市治理中的堵点、盲点,上海正以升级建设“一网统管”系统为抓手,着力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的目标。更加智能、更加精细的城市治理“绣花功夫”,也成为“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的生动实践。

  一张图打通部门壁垒 “AI巡兵”助力基层治理

  密如蛛网的地下管线,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车水马龙的立体交通,谁来看、如何管?一群“人工智能巡兵”尝试上岗。

  5月底,在上海市长宁区江苏路上,一片巴掌大小的小纸片被随意丢在地上;人工智能通过街面摄像头自动识别、自动派单、人力处置、自动结案,全闭环管理。一小段时间后,纸片就被得到指令的网格员清理进垃圾桶。

  这一不经意的治理细节,是江苏路街道升级“一网统管”的小应用。让摄像头识别出垃圾并不容易,需要机器视觉算法精准加持。“现在仅能识别乱丢垃圾、单车乱停和人流热力,未来打算让机器学会判断乱晾晒、道路积水等。”江苏路街道办事处主任沈昕说。

  超大城市运行,突发事件、复杂问题多,需要建立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的运行体系。一张“上海数字孪生地图”应运而生,通过实时监测动态变化、24小时推演解决城市问题的最佳方案,为大城市治理探索智慧之路。

  路灯、消防栓等1495万个城市部件、2.68万公里地下管线、5000多个建筑工地、1.4万多个住宅小区、3000多处历史保护建筑……花了两年时间,上海把这些城市运行中必不可少的“物件”,搬到“数字地图”上。小到玻璃幕墙,大到建筑工地,地理位置成为“身份证号码”,连接“在线”有效感知。

  基于“数字地图”底座,城市治理者还根据自身需求,开发多样化“小应用”,解决治理复杂难题。刚安装名为“汇治理”的小程序时,徐汇区康健街道康宁强居民区党总支书记董磊“焦头烂额”,只希望口罩预约自动审批能“帮上忙”。没想到功能不断叠加,信息登记、疫情查询、复工备案……区内小工具访问次数超8500万次。类似这样的小程序、轻应用,组成了上海基层治理的“电子工具箱”。

  不久前,上海正式成立城市运行管理中心,以大会战的方式全面升级“一网统管”,以“高效处置一件事”为目标,加快形成跨部门、跨层级、跨区域运行体系,打造信息共享、快速反应、联勤联动的指挥中心。

  “我们搭建应用平台,提供基础赋能工具,把能交给机器做的交给机器;市、区、街镇,甚至网格、社区、楼宇等,依托这个平台履行治理职能,根据内生需求可以开发出更多应用来。”上海市城运中心常务副主任徐惠丽说。

  汇聚数据池、搭建“城运云” 赋能城市“智能体系”

  6月1日新上线的上海市水务局防汛防台指挥系统中,一个“汛情回溯”的模块很独特:通过收集100年来对上海造成较大影响的台风数据,重点分析近10年上海主要灾害事件的各种要素,“汛情回溯”模块可以在遇到新的台风时进行回溯比对,让防汛决策更加科学。

  能做到如此精准,靠的是大数据汇聚。对应86个一级指标,上海“一网统管”系统整合接入了包括公共安全、绿化市容、住建交通、应急民防、气象卫健等数十个单位系统,共享数据量超过25亿条。如今,类似美团、饿了么等第三方数据也被广泛接入,整合数据、系统和网络,搭建出一朵“城运云”。

  打通信息“孤岛”后,数据“开口”说话,瞄准城市运行中的堵点痛点,可以优化流程、实时处置,智能治理的成效在此次迎战新冠肺炎疫情过程中初显身手。

  上海浦东新区花木街道是一个特殊的街道:面积比上海有的区还大,今年疫情期间最多一天要接166名入境人员居家隔离,可街道层面的公务人员只有66人。防疫期间,数据助力守好门、看好人。在这里,小区根据返沪人员数量分色标注,红色越多越需要被关注。每栋楼每一户房屋居住、出租、空置情况一目了然,老人、幼儿、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党员、志愿者、楼组长也清晰显示。

  “大家在城运中心看到的平台,互联网上是看不到的。谁能看到信息、看到多少信息,都严格划分权限。每个居委会只能看到自己居民区的信息,而且数据‘脱敏’处理。”花木街道城运中心数据组人员吴玄玉说。留学生家长徐敏说,事先征求居民同意,门口安装有“智能门铃”,安全的传递是双向的。

  线上只是手段,关键是线上联通与线下处置协同,形成闭环管理。疫情期间,从浦东国际机场落地到集中隔离,通过“一网统管”无缝衔接,过程从48小时减少到7小时。“数据放到一个‘池’中。通过个人填报、社区排摸、企业排查,配合一线道口、车站、机场等入沪关口数据,实现对来沪人员的动态观察。”上海市卫健委相关负责人说。

  数据全面感知,未来还要走向精准预判。譬如说,哪里需要更多养老院、幼儿园,哪里缺乏菜场、药店等民生设施,未来城市治理者就可以综合人口结构、周边环境等多维数据,更精准地规划。

  干部爱用、群众受用 努力开辟现代化治理新境界

  遍布上海的“神经元”,逐渐成为百姓生活有序安宁的数字卫士,为高品质生活赋能。针对群租治理、共享单车应用、食品安全监管等民生痛点,浦东、徐汇等“一网统管”探索较早的区域,都开出“破解药方”。

  家住徐汇区龙吴路的丁女士夫妇,都已年过七旬且腿脚不便,但小区暂未设立老年助餐点。丁女士致电龙华街道网格中心后,依托徐汇区“一网统管”平台的大民生版块,工作人员获得了“家庭画像”,认定其符合老年助餐标准。不仅如此,通过智能分析和实地走访,工作人员还为12户像丁女士这样的老年家庭解决了送餐问题。

  “‘一网统管’应该从老百姓需求导向和精准匹配出发,精细刻画社区、家庭、个人的民生需求,提供主动化、个性化的服务。”上海市信息服务业行业协会秘书长陆雷说,再好的技术不从基层需求出发,也是没有价值的。

  如今的上海街头,红绿灯不再只是“灯”了,它能自行感知、收集数据,给出信号控制的最佳方案。自从运行智能交通信号灯系统以来,上海车辆拥堵指数下降15%,平均车速提升10%。

  大数据的应用也要考虑数据伦理问题,在数据流通共享的同时做好个人信息保护。“信息保护有两个关键词:合理、最小化。政府用的数据,使用要有原则,不能过度、不能非合理、还要依法。这样能从制度上确保是善用而不是滥用。”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说。

  “现在还是1.0版,争取6月底升级为2.0版。”徐惠丽说,搭建好数据中台,培育智慧应用生态体系,推动社会治理流程再造和管理创新。智慧触角延伸到城市治理最末端,让社区、村居都能运用,实现“高效处置一件事”。

  “一网统管”服务城市运行,不仅是技术革新,更重要的是一种治理模式的重塑,以现代化手段助力治理全方位改革。通过线上线下的联动,上海正在推动城市治理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十年前上海世博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主题,正插上大数据和智能化的翅膀,绘出浦江两岸更为精美的画卷。

  • 相关阅读
  • 国家能源局约谈国家电网:全力防止事故多发频发

      中新网6月9日电 据国家能源局网站消息,为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主体责任,提高安全生产水平,6月1日,国家能源局依据《电力安全监管约谈办法》(国能发安全〔2018〕79号)等有关规定对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开...

    时间:06-09
  • 青海省率先建成并投用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

      新华社西宁6月9日电(记者赵玉和)记者从青海省应急管理厅了解到,青海省日前在全国率先建成并投用应急指挥窄带无线通信网,这将极大提升青海省应急指挥通信保障能力。  青海省应急管理厅科技和信息化处...

    时间:06-09
  • 第一观察|这条大河,习近平总书记一年内考察四次

      8日下午,正在宁夏考察的习近平总书记来到黄河吴忠市城区段,调研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情况。   这是总书记一年内第4次考察黄河——   去年8月21日,黄河上游,甘肃。在兰州黄河治理兰铁泵站项目点...

    时间:06-09
  • 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达1.76亿 对衰老的系统研究要跟上

      2019年底,我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已达1.76亿  对衰老的系统研究要跟上老龄化的速度  本报记者 陈 瑜  日前,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2019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显示2019年我国居民人...

    时间:06-09
  • 习近平为社区志愿者点赞

      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宁夏吴忠市利通区金花园社区考察。志愿者代表、70岁的回族老党员王兰花告诉总书记,他们2005年成立志愿者服务队,从最初的7名成员发展到现在6万多名,越来越多人参与到志愿服...

    时间:06-09
  • 浮动核电站技术成熟 但标准和监管仍欠缺

      延伸阅读  浮动核电站技术成熟但标准和监管仍欠缺  我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起步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浮动平台发展技术和产业已相当成熟,但需要在研究浮动核电领域法规标准以及监管体系的基础上,开...

    时间:06-09
  • 时政微视频|瞰看宁夏

      宁夏被誉为“中国景观的微缩盆景”,   既有“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也是“塞北江南旧有名”。   这里是古丝绸之路必经之地,   今又架起中阿经贸合作的桥梁。   这里见证了红军...

    时间:06-09
  • 习近平与宁夏的故事

      【学习进行时】习近平总书记8日赴宁夏考察调研。从昔日的苦瘠之地到今天的塞上江南,宁夏的发展是习近平始终的牵挂。新华社《学习进行时》原创品牌栏目“讲习所”推出文章,带您回顾习近平与宁夏的故...

    时间:06-09
  • 鉴往知来,跟着总书记学历史|回望母亲河

      黄河,从世界屋脊出发,九曲蜿蜒,奔流入海,不舍昼夜。作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千百年来,黄河养育了无数炎黄子孙,也哺育了中华民族灿烂的文明。   万里黄河自中卫市南长滩入宁夏境,过青铜峡,到石...

    时间:06-09
  • 王毅应约同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通电话

      新华社北京6月9日电 6月8日,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应约同古巴外长罗德里格斯通电话。  罗德里格斯表示,古巴高度评价中国在全球抗疫合作中所发挥的引领作用,感谢中国为古巴和拉美应对疫情所提供的大力支...

    时间:06-0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