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广西巴马:土坡石山变金山银山

2020-06-11 20:20:36

来源:光明日报

  广西巴马:土坡石山变金山银山

  山谷棚圈相挨,土坡果林延绵,田间稻蔬轮作,地头菌棒林立……鸡鸣牛哞遥相呼应,兔蹦羊跳自得其乐,叶绿果黄色彩斑驳……这种种养产业兴盛的美好景象,如今在广西河池市巴马各乡镇、村屯随处可见。

  养好“一只鸡”

  2月23日,一辆辆满载小谷鸡鸡苗的车子分别驶进所略乡18个行政村,2018年之前未享受过产业奖补的各村贫困群众排成长队,每户领取100羽鸡苗、2袋饲料,仅当天就共发放鸡苗32100羽,惠及贫困户321户1299人。

  目前,小谷鸡产业已遍布全县十个乡镇各村屯,尤其是3月1日小谷鸡孵化基地第三期工程项目正式开工后,小谷鸡产业规模进一步加大,项目建成后,预计年增加存栏种鸡6万羽,总存栏达到10万羽,年孵化小谷鸡鸡苗1000万羽,年产值3000万元,可带动10个乡镇、30个扶贫林下养殖基地,实现村集体经济和贫困户增收。

  未来1-3年,预计可实现种鸡存栏突破30万羽,年出苗3000万羽,年产值突破1.2亿元。

  种好一朵菌

  “我们基地食用菌发展很好,销路也多,出产的香菇很受消费者青睐,单是香菇批发,基地每月就有10万元收入,切实为凤凰乡易地搬迁群众有稳定收入提供了很好的保障。”凤凰食用菌示范基地管理员黄晖介绍该基地香菇销售情况时说道。

  位于该乡凤凰村的年产1000万棒食用菌棒加工厂项目,占地面积108亩,总投资2000万元,标准化发展菌大棚100个,展示大棚20个,日产3万棒菌棒的10工位生产线1套,菌种研发室1栋,并配齐管护房、冻库、仓库等配套设施。

  项目于今年3月份开工,预计投产后,可实现年产菌棒1000万棒,年产值3500万元。这一项目开工投产,更是壮大了食用菌产业的规模,覆盖带动更多的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现在,食用菌产业在各乡镇已渐渐兴起,尤其是凤凰乡、那社乡,食用菌棚子到处可见。

  育好一只兔

  走进西山乡加而村,四面灰褐色的石山不再是“特色”,而是沦为棚圈林立、香猪拱地、山羊飞跳、兔子乱蹦的特色种养兴盛的背景。

  在巴马星琦养殖农民专业社的养兔基地里,西山乡加而村韦将宽及其爱人正忙着为兔子调配饲料、倒放饲料……

  “我们合作社2019年分成给群众1万多元,支付给农户劳务费34000元。今年我们还要扩大养殖规模,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养殖,提高大家的收入。”韦将宽对合作社的前景充满信心,基地投资96万元于2017年12月建成,现存栏种兔480只。

  目前该村共有三个养兔场,已带动97户农户参与养殖,其中贫困户78户,占80.4%,预计每年参与养殖的农户每养殖10只母兔增收可达800元,三个兔场可给村集体经济年增加4万元收入。“近年,我们结合加而村实际,全力推动种植、养殖‘六个一’生态扶贫产业,其中养兔产业在我们村已渐成规模,群众参与率高,收入可观稳定。”加而村驻村第一书记蒙玉谈起加而村养兔产业取得的成就,倍感欣慰。

  石山变金山

  在江团村肉牛养殖示范基地,六个红色的牛栏沿着两条山谷相向而立,格外显眼。基地里的工人们每天按时段、程序忙碌着,有的拌草料,有的运饲料,有的给食槽加饲料。

  “现在,不仅是养牛,还有养猪养羊等产业都壮大起来了,我们整个江团村的生态扶贫产业得以全面带活复苏。”江团村村干蒙桂祥说。

  据了解,该基地是东山乡供水工程通水后壮大起来的一个扶贫产业,项目可带动50户到100户贫困户年实现增收一万元以上。“在牛场里做工,一个月工资3000元,可以边务工边在家里发展种养,脱贫已实现,致富也不远了。”在肉牛养殖基地务工的江团村弄友屯贫困户兰美良边整理牛槽里的饲料边说笑着说。

  近年来,巴马紧紧围绕“5+2”特色产业,大力实施“十大百万”扶贫产业工程、种植“六个一”和养殖“六个一”生态扶贫产业工程。截止目前,全县农业产业共带动贫困户10552户,带动率63.20%。

  当前,走在巴马各乡镇的村屯,不管是石山,还是土坡,是平地,还是山谷,种养产业都已深深烙印在这片所谓“八山一水一分土”的大地上,产业实现全覆盖,呈现出了繁荣的景象,土坡石山渐渐变成了金山银山。

  (通讯员 罗荣玉 光明日报全媒体记者 周仕兴)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国华:谱写好云南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新网昆明6月12日电 (李晓琳)“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谱写好我省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

    时间:06-12
  • 卫星星座让我们更多了解海洋

      我国海洋卫星观测迎来新的里程碑。6月11日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将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组网观测,大幅提升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

    时间:06-12
  • 现生环节动物支系化石记录首次出现

      【科技前沿】    本报昆明6月11日电 记者任维东1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北京时间2020年6月11日17时,《自然》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

    时间:06-12
  • 让农作物更高产耐旱 科学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日前提出一种全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对改良农作物株型、提高营养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指导意义。相关...

    时间:06-12
  • 湖南首批医保社会监督员上岗

      新华社长沙6月12日电(记者谢樱)记者12日从湖南省医保局获悉,《湖南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制度》和《关于聘请周兴等46名同志为湖南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的通知》已正式下发,湖南聘请首批...

    时间:06-12
  • 民法典: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民法典·直播问答”系列报道②】   人身权、财产权与每个人如何息息相关?在近日光明网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推出的系列直播中,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副主任侯国跃围绕“民...

    时间:06-12
  • 京唐铁路跨潮白新河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拼连续梁合龙

      新华社天津6月12日电(记者刘惟真、邓浩然)近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京唐铁路重点工程——跨潮白新河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拼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的合龙,标志着我国节段拼装技术与装配式桥梁...

    时间:06-12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秉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的《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

    时间:06-12
  • 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记者 张玮)12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称,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2020年5月28日,内蒙古报告新增2...

    时间:06-12
  • “行云二号”01星、02星完成第一阶段测试

      新华社武汉6月12日电(记者谭元斌、胡喆)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行云工程”首发星“行云二号”01星、02星目前已完成第一阶段测试,全部在轨测试将分几个阶段进行。  记者11日从航天科工集团了解到,...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