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第一观察 |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深情中有深意

2020-06-11 21:10:17

来源:新华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再一次强调了这个重要观点。

  “一个少数民族也不能少”,深情的话语里包含着怎样的深意?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

  早在先秦时期,我国就逐渐形成了以炎黄华夏为凝聚核心、“五方之民”共天下的交融格局。秦国“书同文,车同轨,量同衡,行同伦”,开启了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发展的历程。此后,无论哪个民族入主中原,都以统一天下为己任,都以中华文化的正统自居。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小演员在黄帝陵轩辕庙前表演腰鼓(新华社记者李一博 摄) 公祭轩辕黄帝典礼上小演员在黄帝陵轩辕庙前表演腰鼓(新华社记者李一博 摄)

  纵观历史,每一个民族都为缔造多元一体的中华民族做出了贡献。

  在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曾这样总结——

  我们辽阔的疆域是各民族共同开拓的;我们悠久的历史是各民族共同书写的;我们灿烂的文化是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我们伟大的精神是各民族共同培育的。

  共御外侮、同赴国难。

  近代以来,面对亡国灭种的空前危机,各族人民,血流到了一起、心聚在了一起,涌现出一大批少数民族的卫国英烈、建党先驱、工农运动领袖、抗日英雄、开国将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空前增强。

民族团结誓词碑(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摄) 民族团结誓词碑(新华社记者吉哲鹏 摄)

  正如总书记在宁夏考察时所说,“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伟大民族”。各民族都做出了贡献,因此,56个民族一个也不能少,都要过上好日子。

  全面小康必须啃下硬骨头

  受历史地理等因素影响,我国民族地区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啃下的硬骨头——

  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有11个位于民族地区或包含民族自治地方;全国120个自治县(旗),有85个是国家级贫困县;中央确定的深度贫困“三区三州”都在民族地区……

  决战脱贫攻坚,助推民族地区的发展是题中之义。从总书记今年繁忙的日程可见一斑——

  开年第一次国内考察,来到我国世居少数民族最多的省份云南,农家小院里话脱贫;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李发顺一家聊家常,详细询问脱贫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2020年1月19日下午,习近平在腾冲市清水乡三家村中寨司莫拉佤族村,同村民李发顺一家聊家常,详细询问脱贫情况(新华社记者鞠鹏 摄)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做出重要指示;

  全国人代会期间,在内蒙古代表团参加审议,强调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步伐;

  两会后国内考察第一站,来到宁夏,在村民家问困难听打算;

  ……

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院落(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2020年6月8日下午,习近平在吴忠市红寺堡区红寺堡镇弘德村察看回族村民刘克瑞家院落(新华社记者谢环驰 摄)

  如今,民族地区有越来越多的好消息传来:今年4月,内蒙古贫困旗县、青海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5月,云南宣布31个贫困县脱贫摘帽……

  民族伟大复兴依靠民族大团结

  家和万事兴。对于一个国家来说,各民族的团结,是走向强盛的必备条件。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 (新华社记者张宏祥 摄)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群众游行中的民族团结方阵 (新华社记者张宏祥 摄)

  今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迎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这就更需要把民族团结进步事业作为基础性事业抓紧抓好,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推动中华民族走向包容性更强、凝聚力更大的命运共同体。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各民族手挽着手、肩并着肩,共同努力奋斗。”

  中华民族积蓄的能量太久了,要爆发出来去实现伟大的中国梦。

  56个民族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伟大复兴的美好愿景必将实现。

  策划:霍小光

  监制:车玉明 张晓松

  统筹:雷敏 王敏

  主笔:王琦

  视觉|编辑:郝晓静

  新华社国内部出品

  • 相关阅读
  • 云南省委统战部部长张国华:谱写好云南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

      中新网昆明6月12日电 (李晓琳)“准确把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参政党的目标原则和基本要求,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谱写好我省多党合作事业发展新篇章。”云南省委常委、省委统战部部长张...

    时间:06-12
  • 卫星星座让我们更多了解海洋

      我国海洋卫星观测迎来新的里程碑。6月11日成功发射的海洋一号D星,将与已发射的海洋一号C星组成我国首个海洋民用业务卫星星座,进行组网观测,大幅提升我国对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带资源与生态环境的有效观...

    时间:06-12
  • 现生环节动物支系化石记录首次出现

      【科技前沿】    本报昆明6月11日电 记者任维东11日从云南大学获悉,北京时间2020年6月11日17时,《自然》在线发表了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研究人员在...

    时间:06-12
  • 让农作物更高产耐旱 科学家研究植物激素取得新突破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董瑞丰)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李家洋院士团队日前提出一种全新的植物激素信号转导机制,对改良农作物株型、提高营养利用效率以及培育抗寄生作物具有指导意义。相关...

    时间:06-12
  • 湖南首批医保社会监督员上岗

      新华社长沙6月12日电(记者谢樱)记者12日从湖南省医保局获悉,《湖南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制度》和《关于聘请周兴等46名同志为湖南省医疗保障基金监管社会监督员的通知》已正式下发,湖南聘请首批...

    时间:06-12
  • 民法典:财产权和人身权的家园

      【“民法典·直播问答”系列报道②】   人身权、财产权与每个人如何息息相关?在近日光明网联合西南政法大学推出的系列直播中,西南政法大学教授、最高人民法院应用法学研究基地副主任侯国跃围绕“民...

    时间:06-12
  • 京唐铁路跨潮白新河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拼连续梁合龙

      新华社天津6月12日电(记者刘惟真、邓浩然)近日,京津冀交通一体化重要组成部分、京唐铁路重点工程——跨潮白新河特大桥节段预制胶拼连续梁顺利合龙。该连续梁的合龙,标志着我国节段拼装技术与装配式桥梁...

    时间:06-12
  • 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进行核酸检测

      新华社北京6月12日电(记者王秉阳)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日前发布的《关于发挥医疗机构哨点作用做好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的通知》明确,对于所有到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必须扫“健康码”,并进行核酸检测...

    时间:06-12
  • 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抗击新冠肺炎)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中新网呼和浩特6月12日电 (记者 张玮)12日,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健康委员会称,内蒙古2例无症状感染者解除隔离。   2020年5月28日,内蒙古报告新增2...

    时间:06-12
  • 长了牙齿的“强制报告制度”如何织密未成年人保护网

      保护未成年人,我国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文件日前落地实施。5月29日,最高人民检察院与国家监委、公安部、司法部、教育部、民政部、国家卫健委、全国妇联、共青团中央等中央九部门联合会签的《关于建立侵...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