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矿物成分探测载荷:如何熬过火星寒冷的夜?

2020-07-23 16:23:3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23日电 (郑莹莹)在中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中,中国科学院上海技术物理研究所(简称:上海技物所)负责研制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和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两个有效载荷。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由环绕器和着陆巡视器组成,其中着陆巡视器又由进入舱和火星车组成,火星车配置了多种科学载荷,在着陆区开展巡视探测。

资料图: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实验室测试。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图 资料图: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实验室测试。中科院上海技物所 供图

  上海技物所副所长舒嵘研究员告知,这两个载荷一个在火星车上,一个在环绕器上,都是围绕矿物成分探测的,这两台设备相较嫦娥四号上的对应设备而言,既有继承,又有拓展。

  其中,火星表面成分探测仪是火星车上的主要有效载荷之一,它结合主动激光诱导击穿光谱探测和被动短波红外光谱探测技术,将对着陆区的火星表面元素、矿物和岩石开展高精度的科学探测,这对研究火星的形成、地质的长期演变过程等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

  舒嵘介绍,这个载荷增加的难度是:火星车晚上过夜,仅有极少的电功率提供给舱外载荷保温;载荷探头裸露在舱外,在早晚大温差中要经历低温存储阶段,然后白天还要工作。

  上海技物所研究员徐卫明介绍,为了让这台载荷不会被“冻坏”,研制人员选择了特殊材料,让它能扛得住夜晚零下130摄氏度的低温,“设计环境温度为零下130摄氏度,多层材料包裹后,载荷的环境温度大概是零下100摄氏度。”

  白天30摄氏度,夜晚零下130摄氏度,徐卫明介绍,这台载荷至少需要在这样的环境下工作几个月。

  而另一台矿物探测的载荷是火星矿物光谱分析仪,它采用推帚式成像、多元实时动态融合的总体技术方案,突破红外背景抑制等关键技术。这台光谱分析仪通过获取火星表面可见光谱段至中波红外宽谱段(400纳米至3400纳米)的光谱成像数据,为火星表面物质成分调查分析的科学探测任务提供数据。

  上海技物所研究员何志平介绍,这台载荷的挑战是要如何看得更精、更准,“我们在技术上是有选择的,所谓看‘精’,是指探测谱段更精细,从可见光至中波红外,不仅总谱段更宽,且有576个通道,更细致;所谓更‘准’,就是仪器具备更高灵敏度且定标更准确,确保这些返回的光谱数据的质量和可靠性。”(完)

  • 相关阅读
  • 多省公布高考一分一档表 河北、云南700分以上考生过百人

      澎湃新闻记者 程婷 实习生 周晓航   7月23日,全国10余个省份开放高考成绩查询入口并公布高考分数线,其中安徽、云南、河北、湖北、宁夏还公布了高考一分一档表。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注意到,...

    时间:07-24
  • 喝着咖啡,刷着网,养着蜂 小镇青年重新定义“农民工”

      喝着咖啡,刷着网,养着蜂——  小镇青年重新定义“农民工”   阅读提示   结束了21年的北漂生活,小镇青年杨经挺回到福州永泰洑口一头扎进“蜂群”里,开始创业。回到小镇,他想为生长于此的土...

    时间:07-24
  •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 为何偏偏选中它?

      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之旅正式开启   火星,我们来了!   火星,这个让无数人为之着迷的红色星球,即将迎来中国的太空使者——天问一号。   7月23日,我国首个火星探测器天问一号由长征五号运载火...

    时间:07-24
  • 强降雨引发洪涝灾害三峡工程没帮上忙?事实正好相反!

      三峡工程没帮上忙?事实正好相反   本报记者 吉蕾蕾   6月以来,长江流域频繁、持续的强降雨天气,给湖北、重庆、江西等地带来了洪涝灾害。作为长江流域的关键性水利工程,三峡工程在防御洪水方面...

    时间:07-24
  • 2020北京政府统计开放日首次线上直播

      “政府统计开放日”首次线上直播   本报讯(记者 陈雪柠)人口普查是如何开展的?为何要进行住户调查?昨天,“2020北京政府统计开放日”活动举行,为市民介绍统计调查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密切关联,也展...

    时间:07-24
  •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没有什么能够阻挡,我们对星辰大海的向往   本报评论员   7月23日,随着火星探测器进入太空,我国首次自主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拉开帷幕,中国航天正式开启“揽星九天”的行星探测计划,踏上...

    时间:07-24
  • “胖五”:长征火箭家族的实力担当

      发射高轨大卫星 发射载人飞船试验船 发射深空探测器——   “胖五”:长征火箭家族的实力担当   姜 哲 本报记者 付毅飞   2020年7月23日,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抓总研制的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

    时间:07-24
  • 从穷苦到安居乐业——乌蒙山腹地的山村巨变

      从穷苦到安居乐业,乌蒙山腹地的山村巨变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本报记者 杨 雪 何星辉 赵汉斌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黔北农村的仲夏,郁郁葱葱,花繁叶茂。这个位于贵州遵义的小...

    时间:07-24
  • 人类早在3万年前就在北美洲居住了,证据在此!

      人类早期抵达北美洲的证据终于出现   科技日报北京7月23日电 (记者张梦然)人类在美洲居住的最早时间一直有争议。英国《自然》杂志22日发表的考古研究发现,人类早在3万年前就在北美洲居住了,这一发...

    时间:07-24
  • 大连:两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团队抵达

      大连:两地升级为中风险地区 国家卫生健康委专家团队抵达   新华社大连7月23日电(记者蔡拥军、郭翔)23日,大连市甘井子区大连湾街道、西岗区香炉礁街道工人村社区升级为中风险地区。国家卫生健康委组...

    时间:07-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