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楼起了、路通了:麻麻乡搬进新家踏上小康路

2020-09-06 20:35:54

来源:中国新闻网

  【幸福花开新边疆】楼起了、路通了:麻麻乡搬进新家踏上小康路

  中新网9月6日电(郎朗)远在大山深处,麻麻乡村民的生活被河流和大山挡住了不少可能性。清苦的生活一代传一代,却没人能做出改变。直到村里唯一一条路修通,直到政府的帮扶政策出台,直到村民的新居真的建了起来,麻麻乡的人才对以后的生活有了想象。

远处的白色小点就是麻麻乡,大山深处的村庄几乎看不到踪影。 郎朗 摄 远处的白色小点就是麻麻乡,大山深处的村庄几乎看不到踪影。 郎朗 摄

  白云深处有人家:麻麻乡,大山深处的秘密

  西藏山南市错那县麻麻乡像是藏在大山深处的一个秘密。

  站在高处,只听得河流和瀑布拍打的声音,层层叠叠的山被茂密的针叶林模糊了边界,山峦之上云雾缭绕,山谷里的麻麻乡被虚化成一个白色的点,若隐若现。

  门巴族人白玛卓玛在这里生活了31年。2014年以前,他们一家四口挤在山腰处的单间里,家里虽然有她和妹妹两个女孩,但并没有条件为她们再辟一间卧室。这里电压也不稳,没电的时候更多一些。

图为白玛卓玛。 赵金悦 摄 图为白玛卓玛在新家里。 赵金悦 摄

  竹子是全家最重要的生产资料,编竹器也是他们唯一的收入来源。白玛卓玛很小的时候就看着家里大人编竹器,再大一点时自己也上手学习编织,等到初中时,她的竹筐已经编得像模像样,而家里也没能力再供她继续读书,索性就辍了学,跟着父母一起做竹器。

  砍竹、锯竹材、破篾、编织……1个竹器35元,主要卖给附近村庄的人,一年能赚4000元左右,运气好的时候遇到附近有工程队施工,还能去帮帮忙,一家人日子就像他们手上脆生生的竹子那样,清苦、简单。

  白玛卓玛家的生活基本上是全村的写照,麻麻村共66户158人,这样的生活延续了好几代,大家都过得差不多,也从未觉得自己贫穷。

  “以前对生活有什么规划吗?”面对这个问题,白玛卓玛的答案是“没想过”。她原本以为自己也会像父辈那样,一辈子和竹子打交道。远在深山,去一趟拉萨还得先骑马到县城再转大巴车,花费好几天时间——她从未看到过生活的其他可能性。

  直到25岁那年,村里唯一的公路修通了,这条路不仅让麻麻村和外界有了更直接的联系,也给白玛卓玛的生活提供了新的思路。

统一规划建设后的麻麻乡。 李硕行 摄 统一规划建设后的麻麻乡。 李硕行 摄

  搬进小康村,住进幸福生活

  路通了,麻麻村也规划要建设成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生态旅游是这里未来主要的发展方向。

  首先要做的,是把居住分散的村民聚集到一起,搬到位置相对平缓的地带。

  第一次宣传这项政策时,几乎全村反对,这听起来就要花很多钱,白玛卓玛也坦言,绝大多数村民都承担不起。后来经过调整,决定政府出资70%,村民自己出30%建造民宿,在此基础上,政府再给每户民宿2万元补贴,用于购置床、电视等基本用品。

  2015年,麻麻村的生态文明小康示范村建成并投入使用,共有民房62户。同时规划了村委会、卫生院等15个项目,项目总投资8858万元。麻麻乡党委、政府引导群众开办了44家农家乐,5家餐馆、5家茶馆、5家商店和5家民族特色产品销售点,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小康村的建成实现了水、电、路、讯、网全覆盖,极大改善了群众的人居环境,被评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

  白玛卓玛不仅开了民宿,还办了农家乐,在政府的帮助下一点点学做生意,连开发票都是工作人员教的。旅游淡季的时候她还会去附近茶园打工,做采茶、除草等工作,一天也能收入100元左右。在政策的帮扶以及自身的努力下,现在白玛卓玛一家一年有6万元的收入,妹妹也不用走姐姐辍学的老路,她一口气读到了大学。

  比起过去简单的生活,现在更忙了,可白玛卓玛一点儿都不觉得累,打理生意的闲暇时间,她偶尔还会做点竹编,过去的时光历历在目,更让她珍惜眼下的生活。

  在她家的墙上,挂着一串参会证明,约有十几张。这其中,她最重视的有两个,随口便能说出参会的日期。一张是2012年1月23日第一次去拉萨参加青年团员代表大会,在这次大会上,白玛卓玛被选中参加次年在北京召开的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

  2013年6月17日,白玛卓玛穿着特意新做的传统民族服装,生平第一次站到了天安门广场上,彼时的她激动地看着首都的一切,还不知道自己的生活即将被改写。(完)

  • 相关阅读
  • 抗疫英雄谱丨中国工程院院士张伯礼:贤以弘德 术以辅仁

      “国有危难时,医生即战士。宁负自己,不负人民。”这中国工程院院士、天津中医药大学校长张伯礼抗击非典时说的话,而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72岁的他再次肩负起使命,把博大精深的中医药写进了抗...

    时间:09-07
  • 光明日报评论员:坚定的步伐 美好的未来

      坚定的步伐 美好的未来   ——三论深入学习习近平主席在2020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全球服务贸易峰会上的致辞   光明日报评论员   “让我们齐心协力、携手前行,以坚定的步伐走出人类历史上...

    时间:09-07
  • 提高了!2021年北京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征意见

      9月7日,北京市医保局会同市财政局发布了《关于调整2021年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筹资标准及相关政策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其中对2021年本市城乡居民医保筹资标准及待遇政策进行了调整,其中,老年人人均...

    时间:09-07
  • 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印证

      福建宁德下党乡的山路,见证了一段动人的往事。   30多年前,时任宁德地委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坐车颠簸几个小时后,冒着酷暑,沿着崎岖的山间小路,步行2个多小时到达下党,并现场召开扶贫办公会,又...

    时间:09-07
  • 我们的答卷

      还记得这一年我们经历了什么吗?   这段艰辛历程,   是我们刻骨铭心的共同记忆。   这些问题,   14亿中国人将如何作答?   这是一场怎样的挑战?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传播速度最...

    时间:09-07
  • 民建:做诤友进诤言 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中新网北京9月7日电 题:民建:做诤友进诤言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作者 李雪峰 杨程晨   今年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年,也是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收官之年。近年来,中国的扶贫工作取得...

    时间:09-07
  • 大山深处驶出“无人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②)

      大山深处驶出“无人车”(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②)  走进位于贵阳高新区的贵州科学城,一间不起眼的厂房里,几名中外工人正在操作平台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疫情阻隔了出口的路子,许多企业都犯了难,...

    时间:09-07
  • “生态教育移民”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新网南宁9月7日电 题:(助力脱贫·一路同行)“生态教育移民”探索阻断贫困“代际传递”   中新网记者 黄令妍 杨强   “村里不少同龄人早早就辍学了,有的外出打工,甚至结婚生育。我很幸运有机...

    时间:09-07
  •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金台点兵)

      以越是艰险越向前的精神奋勇搏击、迎难而上(金台点兵)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人民在抗日战争的壮阔进程中孕育出伟大抗战精...

    时间:09-07
  • 《契税法》自明年9月1日起施行 契税税率将维持不变

      契税税率将维持不变(理财参谋)  近期,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一次会议表决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契税法》,自2021年9月1日起施行。涉及不动产买卖会遇到契税,契税法来了,到底有何变化?将给百...

    时间:09-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