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研制“云雀”飞行机器人 实现首次高海拔环境科考

2020-09-11 15:07:46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沈阳9月11日电 (王景巍)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简称:沈阳自动化所)11日发布消息,由该所自主研制的“云雀”自主飞行机器人在青藏高原开展高海拔冰川与湖泊智能化科考工作,实现了中国首次机器人化高海拔环境科考。

  一直以来,青藏高原海拔高、氧气稀薄、气候恶劣多变,尤其是极高海拔区科考活动难度大、危险系数高,人类难以开展工作甚至无法到达,严重制约了青藏科考全面深入持续开展。为此,在中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支持下,沈阳自动化所、中科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等国内技术团队,围绕高海拔极端环境下的机器人移动与作业技术开展联合攻关。

  据悉,沈阳自动化所研制的“云雀”飞行机器人突破了“稀薄大气中的高效升力系统设计”“高原强风干扰下的自主控制”等技术瓶颈,实现了空气稀薄、强风扰等极端环境下的自主起降、定点/航迹飞行、仿地飞行、动静态障碍物避碰等自主功能。

  “云雀”飞行机器人具备“携带5公斤科考载荷、抵御7级大风,在海拔6000米的高度飞行近30分钟”综合能力,是中国首款适应极高海拔环境的科考飞行机器人。

  在海拔6000米的廓琼岗日冰川区,“云雀”完成了冰面温度热红外影像监测、冰川三维地形勘测与建模、高空大气温湿压与黑碳通量垂直廓线监测工作;在海拔4730米的纳木错湖,完成了深部水体样品自动化采集和湖水温度垂直剖面实时监测工作。

  本次应用充分验证了“云雀”的自主作业能力可覆盖青藏高原所有野外科考站和绝大部分冰川区,其兼具垂直起降、定点悬停、精准作业等特点,有望形成全新的精细化、智能化科考作业力量。

  该项目团队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将继续提升机器人抵御极端恶劣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探索并突破空地、空水机器人互联协作技术,构建由空中、地面、水面、水下机器人组成的立体化智能科考装备体系,持续推动机器人应用于更广泛的高海拔科考任务。(完)

  • 相关阅读
  • 以垃圾分类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

      以垃圾分类助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人民时评)   垃圾分类,利国利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实行垃圾分类,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活环境,关系节约使用资源,也是社会文明水平的一个重要体现。”自2019年起...

    时间:09-14
  • 餐饮浪费,不是有面子而是丢面子

      餐饮浪费,不是有面子而是丢面子(金台视线)   民以食为天,我国自古以农业立国,一向高度重视粮食生产。食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既需要耕作者付出辛勤的汗水,也是土地、水、燃料、化肥等许多宝贵资...

    时间:09-14
  • “开展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开展更加开放包容的国际合作”   9月14日,中国和瑞士迎来建交70周年。瑞士驻华大使罗志谊日前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瑞中关系长期走在西方国家同中国关系的前列,政治互信不断深化、经贸合作成...

    时间:09-14
  • 网上办税,呀咕嘟!

      网上办税,呀咕嘟!(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 ④)   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北城税务分局的办税服务大厅里,仁丹有点不知所措。   他在市区纳金路开了家拉木民间藏餐屋,最近财务离职,办税取发票的事就落...

    时间:09-14
  • 胡春华在黑龙江实地督导秋粮生产工作

      新华社哈尔滨9月13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近日在黑龙江实地督导秋粮生产工作。他强调,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毫不放松抓好秋收等...

    时间:09-13
  • 人民日报评论员: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人民日报9月14日评论员文章:   改善科技创新生态 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科学家座谈会上重要讲话   科技创新是我国发展的新引擎,抓住了科技创...

    时间:09-13
  • 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新华社北京9月13日电 题:战“疫”一线党旗红——“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群像扫描   新华社记者   在日前召开的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

    时间:09-13
  • 从一则典故读懂习近平生命至上理念

      天天学习丨从一则典故读懂习近平生命至上理念   9月8日,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精辟概括并深刻阐释了生命至上、举国同心、舍生忘死、尊重科学、命运与共的伟...

    时间:09-13
  • 微镜头:习近平与科学家的三段对话

      时间:9月11日下午 活动:科学家座谈会   “对冷门怎么看?”   80后的付巧妹,来自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现场,有人生动形容她的发言是“最年轻的科学家讲一个最古老的研究课题...

    时间:09-13
  • 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 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北京9月13日电题:经济学者谈西藏发展:转结构、提质量高原发展新思路实现与内地互补   中新网记者 张舵 杨程晨   自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以来,西藏各项工作取得全方位进步、历史性成...

    时间:09-1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