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疫情仍有反弹风险 “双节”出行需谨慎

2020-09-21 20:11:16

来源:中国新闻网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仍有反弹风险 “双节”出行需谨慎

  中新社北京9月21日电 题:疫情仍有反弹风险 “双节”出行仍需谨慎

  中新社记者 王祖敏

  今年中国国庆和中秋将同日而至,因为疫情“宅”了大半年的上班族大多正在策划未来8天假期的旅游或狂欢。但多位专家提醒,中国内地本土疫情虽然暂时得到控制,但仍然不是百分之百“安全”,疫情还存在较大的反弹风险。因此,“双节”出行仍需谨慎,尽量避免前往一些边境地区。

  疫情防控仍有安全隐患

  据中国国家卫健委21日通报,20日31省份新增确诊病例12例,均为境外输入,这也是中国内地连续36天本土病例零新增。

  但全球疫情仍持续蔓延,20日单日新增确诊近24万例,累计确诊病例已逾3100万例。在全球疫情的高压下,中国境外输入病例持续增长。截至20日,中国内地境外输入确诊病例累计2742例,现有确诊病例173例,全部为境外输入。

  云南省卫健委日前通报瑞丽市出现2例确诊病例,均为从缅甸偷渡入境人员。如今虽然瑞丽全市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此次病例未出现传播现象,但正如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吴尊友所言,此次瑞丽出现的病例提示,边境防控依然存在漏洞和薄弱环节。

  吉林省扶余市卫健局20日透露,一份外包装样本核酸检测阳性的进口鱿鱼须(10公斤)从长春流入该市,也再一次为海产品进口各环节的防疫敲响警钟。

  多位专家表示,中国恐在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都会存在疫情风险,这个风险主要来自于境外输入、一些容易疏漏的薄弱环节、极少数前期难以立刻确诊的无症状感染者,以及因对新冠病毒的未知带来的不确定因素。

  不排除秋冬季局部暴发疫情的可能性

  早在一个月之前,中国疾控中心流行病学前首席科学家曾光在接受中新社采访时就表示,新冠肺炎在秋冬季形成流行高峰的可能性较大。

  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在18日的一个健康论坛上也持类似观点。他称:“今冬明春新冠疫情应该还会继续存在,而且很可能发生局部地区的暴发。”他强调控制传染是今冬明春疫情防控的关键,尤其要警惕无症状感染者,其在出现症状前后5天传染性最强,病毒载量很高。

  国家卫健委主任马晓伟日前也指出,当前疫情仍在全球蔓延,国内零星散发病例和局部暴发疫情的风险仍然存在,秋冬季新冠肺炎和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交织叠加,防控任务艰巨。

  早在入秋之前,中国已就秋冬季疫情防控进行全面部署。9月18日,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再次召开秋冬季疫情防控专项督查工作动员培训会议,并宣布将于9月下旬开始对17个省份开展疫情防控专项督查,督促各地及时堵漏洞、补短板、强弱项,坚决防止秋冬季疫情反弹。

  “双节”出游尽量避免前往边境地区

  中国文旅部此前刚将旅游景区接待游客量上限由此前的50%上调至75%,或将带来“双节”假期国内旅游人数的爆发性增长。

  上海市新冠肺炎医疗救治专家组组长、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称,在中国内地已连续一个多月没有新增本土病例的前提下出门,可以说接近100%的概率不会碰到新冠病人,但这并不意味着出行已达到了100%安全。“我们现在还只能恢复90%的正常生活,仍然处于疫情防控的‘新常态’下,而不是生活已经进入了常态化。”

  他认为,目前出行是没有问题的,也不必在所有环境中都佩戴口罩,但在人员密集环境下要有“适当张力”,特别是与互相不认识的人聚集时要做好防护。平时仍要保持清洁卫生、室内通风。万一出现发烧或任何临床症状,须第一时间就诊,以便“防疫部队”能在最短时间内筛查到风险病人。

  文旅部日前发布国庆中秋假期景区开放管理工作的通知,也依然强调A级旅游景区需按“限量、预约、错峰”要求,做好各项防疫和管理措施。

  吴尊友表示,中国陆路边境线绵长,相比空港,外防输入的压力和难度更大。此外中国周边一些国家疫情出现快速增长或反弹,加上对方一些边境地医疗资源不足、检测力量有限,需引起与之接壤的中国陆路边境城市的特别重视。他提示,“双节”假期,公众应尽量避免前往这些地区。(完)

  • 相关阅读
  • 【战“疫”说理】伟大抗疫精神与共产党人的初心使命

      从嘉兴南湖上的红船走来,到今天领航复兴号巨轮破浪前行,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9年的风雨历程。99年来,时空变幻,共产党人却始终初心不改、使命不忘、恒心永远。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习...

    时间:09-22
  • 和平之尊!

      和平之尊!75年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应运而生中国是联合国创始会员国是第一个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国家中国积极践行联合国的崇高理想不断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伟大事业同海之浪、同舟共济古道丝...

    时间:09-22
  • 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构建更进一步

      海洋二号C星成功发射!我国海洋动力环境监测网构建更进一步  ◎ 李方乐 段逊 李晨 科技日报记者 付毅飞  记者从国家航天局获悉,2020年9月21日13时40分,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

    时间:09-22
  • 3D创意短视频 | 藏粮于技庆丰收

      2020年是个丰收之年,但丰收来之不易。面对突袭而至的新冠疫情,我们一边做好疫情防控,一边推进粮食生产;面对来势汹汹的洪涝灾害,我们众志成城全力抗洪,抢种补种打好粮食生产“保卫战”。   国家...

    时间:09-22
  • 学位论文作假将纳入信用记录!研究生教育将这样改革

      学位论文作假将作为信用记录纳入全国信用信息共享平台、以超常规方式加快培养紧缺人才、建立师德失范责任认定和追究机制……   22日,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三部门召开发布会并联合发布了《关于...

    时间:09-22
  • 吉林推进东辽河流域水污染治理 重现碧水清波

      抓实源头治理 重现碧水清波(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  “在这条河边住了10多年,以前过桥时气味刺鼻,常捂着鼻子跑过去。”家住仙人河边的吉林辽源市民纪绍贵爱晨跑,说起几年前的情景,皱起了眉头。  ...

    时间:09-22
  • 丰收正当时

      时政微视频丨丰收正当时   四季轮替,暑退秋凉。秋分,是传统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六个节气。   2020年9月22日,农历秋分,全国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   2018年,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

    时间:09-22
  • 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如何保证培养质量?教育部回应

      中新网9月22日电 近年来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2020年扩招18.9万人。在教育部22日举行的发布会上,针对研究生规模逐步扩大如何保证培养质量的提问,教育部学位管理与研究生教育司司长洪大用表示,将通过软...

    时间:09-22
  • 教育部推十大专项行动 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中国教育部推十大专项行动 加快高层次人才培养   中新社北京9月22日电 (记者 马海燕)中国教育部22日表示,将推进一流学科培优行动和关键领域核心技术高层次人才培养行动,促进研究生教育质量提升。...

    时间:09-22
  • 中国新一代地铁智能化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试运营

      我国新一代地铁智能化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试运营  新华社武汉9月22日电(记者谭元斌)由中国船舶集团第七一二研究所研制的新一代地铁智能化直流牵引供电系统近日在广州地铁13号线白江站一次送电成功,进入示...

    时间:09-2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