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袁隆平吴孟超逝世:一日别双星,“身范”后来人

2021-05-23 02:06:42

来源:新京报

  袁隆平吴孟超逝世:一日别双星,“身范”后来人

  ■ 社论

  袁隆平、吴孟超两位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提交了自己的人生答案,写在稻田里、病床前,也写在了千千万万的人心里。

  2021年5月22日,这一天颇不平静,几乎每个中国人都经历了情绪大喜大悲的“过山车”。而当时间最终定格在这一天的13时07分,91岁的袁隆平院士,因多器官功能衰竭在长沙逝世,哀痛的声音迅速刷了屏。

  同日13时02分,几乎与袁老同时,一代医界传奇、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院士也病逝于上海,享年99岁。一天之内,痛失两位泰斗,伤如之何!

  从常情常理来说,两位老先生都属高寿,且近年来身体状况都不大好。像袁老,在2019年被授予国家最高荣誉“共和国勋章”时,是3名工作人员用轮椅抬进人民大会堂的。吴老也卧床日久,缠绵病榻。饶是如此,他们此刻的骤然离去,仍让人无限悲痛。

  半个多世纪以来,袁隆平致力于“稻粱谋”,其毕生追求是“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人们听到了他这个宏愿,也看到了杂交水稻技术广泛普及。他解决了那么多人的吃饭问题,让中国人端稳了“自己的饭碗”,“一生只做一件事”,他是一位真正的耕耘者。

  吴孟超则是我国肝胆外科的开拓者和主要创始人之一,堪称大医。他使我国肝癌手术成功率从不到50%提高到90%以上,完成了世界上第一例中肝叶切除手术,主导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肝胆疾病诊疗中心和科研基地。在其长达75年的从医生涯里,他拯救了超过16000名患者的生命。

  两位老人专注的领域尽管“专、精、尖、深”,却与百姓家常日用息息相关,谁人不吃饭、哪个不就医?也因此,他们的离去愈发让人痛惜。我们也看到,朋友圈里都在齐刷刷地向他们致敬和默哀。他们谢幕了,但民众永远记着他们的大爱和付出。

  而他们的离去也引发人们思考,该如何做一个知识人?知识分子应该怎样介入公共生活?科学、知识、技术如何与社会生活、与老百姓产生连接?这些问题不好回答。袁隆平、吴孟超两位老人,用一生的时间提交了自己的答案,他们的答卷写在稻田里、病床前,也写在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心田里。

  在他们身上,有几个细节耐人寻味。终其一生,袁隆平都是一副挽起裤腿下田的湖南老农形象。他自己说,“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试验田的路上”;而吴孟超则一直坚持临床,直到96岁高龄,依然站在手术台上。因为长时间手术,他的右手食指严重变形,平时签字时会微微颤抖,但一拿起手术刀却稳得仿佛换了一个人……

  他们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自己的“身范”,也启发后来者,欲成大事者,必先心无旁骛,脚踏实地,敢为人先,创新不止,真正把身子扑下去,把心思用在做事情上。事情做好了,人也就做好了。就像吴孟超说的那样,“这世界上不缺乏专家,不缺乏权威,缺乏的是一个‘人’。”

  时间滚滚不息,这个世界上的人来来去去。如何在有限的生涯中留下一些造福他人的东西,如何在服务社群、改善他人处境上有积极的作为,如何用自己胸中的一团火点亮这个世界,袁隆平、吴孟超两位老人做出了表率,也希望我们这些后来者不会让他们失望。

  人生代代无穷已,唯有接力前行,一代接着一代干,一茬接着一茬干,才不辜负这个时代,不辜负诸多先贤,也不辜负自己的韶华。

  • 相关阅读
  • 缅怀袁隆平、吴孟超院士 画家绘制两位科学家肖像画

      中新网北京5月23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肝胆外科之父”吴孟超,中国工程院院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5月22日相继离世,引发社会广泛关注与哀思。  为缅怀袁隆平、吴孟超院士,中科院文...

    时间:05-23
  • 点亮一颗星,送别袁隆平

    5月22日13点07分,“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逝世。中新社发 俞方平 摄 图片来源:CNSPHOTO当天,灵车所经之处,所有车辆自觉静止、喇叭齐鸣。这一路,无数各地民众自发夹道护送...

    时间:05-23
  • 袁隆平团队将在吉林盐碱地完成老人未竟事业

      中新社长春5月23日电 (高龙安)“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袁隆平,永远地离开了。对这位老人最好的缅怀,就是把他未竟的事业做好。  两个多月前,长春市人民政府与中国国家杂交水...

    时间:05-23
  • 湖北省新冠病毒疫苗接种超3000万剂次

      新华社武汉5月23日电(记者黎昌政、田中全)湖北省卫健委23日发布最新数据,截至当日10时,全省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3008.6611万剂次,其中第一剂次接种2063.7275万人次,占68.6%,第二剂次接种944.9336万人次...

    时间:05-23
  • 【地评线】雪域时评:砥砺前行续写更多新西藏故事

      在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之际,我们迎来了西藏和平解放70周年。西藏70年的翻天巨变,化成一段段发展的新西藏故事,书写在实现繁荣富强的每个篇章,更记录在西藏各族儿女的心中。  时光荏苒,史鉴长存。195...

    时间:05-23
  • 《觉醒年代》引关注 熊月之:中国近代觉醒有四次

      中新网上海5月23日电(记者陈静)电视剧《觉醒年代》播出后引发强烈的社会反响。中国史学会副会长、上海社科院研究员、上海江南书院院长熊月之23日接受采访时指出,在近代史上,中国的觉醒有四次。  在熊月之看来...

    时间:05-23
  • 哈工大技术为火星车移动与转移添亮点

      中新网哈尔滨5月23日电 (记者 史轶夫)5月22日10时40分,“祝融号”火星车已安全驶离着陆平台,到达火星表面,开始巡视探测。哈尔滨工业大学邓宗全院士团队,自2013年起与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总体部合作成功研制的...

    时间:05-23
  • 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在海口举行

      中新网海口5月23日电 (记者 尹海明)5月23日,由海南省委宣传部、中国日报社、中国(海南)改革发展研究院、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研究院共同主办的RCEP区域发展媒体智库论坛在海南海口举行。来自中国、韩国、新加坡、...

    时间:05-23
  • 毕其一生消除饥饿 必将被世代铭记——海外各界深切悼念袁隆平

      新华社北京5月23日电 综述:毕其一生消除饥饿 必将被世代铭记——海外各界深切悼念袁隆平  新华社记者  “杂交水稻之父”、“共和国勋章”获得者、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22日因病医治无效,在湖南长沙去世。海...

    时间:05-23
  • 追光|从珠峰之巅,到奥运赛场,带你回顾体育史中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

    追光|从珠峰之巅,到奥运赛场,带你回顾体育史中的西藏和平解放70年70年前的今天发生了一件每个中国人都应该铭记的大事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在北京签订这标志着西...

    时间:05-23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