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如何迈步低碳新征程?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举办

2021-06-11 22:09: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陈溯)1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论坛以“‘碳’路新征程”为主题,来自政界、学界、业界的与会嘉宾围绕中国如何迈步绿色低碳发展新征程分享真知灼见。

  “当前,推动疫后经济‘绿色复苏’、促进绿色低碳转型发展已是全球大势所趋。”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表示,近年来,中国绿色低碳转型取得显著成效,但也要清醒认识到,中国产业结构偏重、能源结构偏煤、能效水平偏低、技术创新能力偏弱,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和潜力。

  “气候行动不会阻碍经济发展,可以实现协同增效。”解振华说。

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在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上发言。 韩海丹 摄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中国碳强度较2005年降低约48.4%,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达15.9%,大幅超额完成到2020年气候行动目标。

  2020年,中国向世界做出承诺,提出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也意味着中国开启了低碳发展的新征程。下一步中国应如何推动低碳发展?

  中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副秘书长苏伟表示,踏上“碳”路新征程,中国需要做好八项工作,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二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三是以节能降碳为导向,深度调整产业结构,四是加快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五是加快建筑和交通领域低碳发展,六是加强绿色低碳科技创新,七是推进共建“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八是健全与碳达峰碳中和相适应的法规标准和政策保障体系。

  中国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陆新明表示,除了体制机制建设,还要开展全民行动,提升全社会对碳达峰、碳中和的认识,持续开展全国低碳日活动,全面提升公众绿色低碳的认识,引导居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鼓励绿色出行,努力营造绿色低碳新时尚。

  “碳达峰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中国生态环境部宣传教育中心主任贾峰表示,衣食住行等生活消费领域的减碳空间十分可观,节能减排需要全民动员,尤其是绿色出行领域有很大的潜力。应该创造更多便利的出行基础设施,推动人们绿色出行,让每一个中国人成为减碳目标的参与者,而不是旁观者、局外人。

  中国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资源与环境政策研究所副所长常纪文表示,在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一些环保和循环经济政策会出现低碳化调整,建议全面梳理现有的污染防治政策和循环经济政策,进行调整或者创新,力争尽早形成绿色、低碳、循环的经济体系。

  解振华表示,目前中国有关部门正在制定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政策措施、路线图和时间表,加快推动生产生活方式绿色变革,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

11日,由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主办的第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主旨论坛在京举办。 马敏 摄

  自2010年以来,中国新闻社《中国新闻周刊》已连续举办了十二届“绿色发展·低碳生活”系列活动,普及绿色发展理念,展示中国低碳绿色行动。今年的系列活动除了论坛外,公益展计划于8月份亮相全国低碳日主场活动。

  中国新闻社社长陈陆军当天表示,十二年来,活动通过论坛、影像展、社交媒体传播等方式,吸引了上亿人关注,展出数千幅影像图片,成为传递中国绿色低碳进程的重要窗口。全球气候治理已经上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应对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更是发展问题。希望通过论坛务实交流和深度探讨,共同讲好绿色发展的中国故事,让更多人参与到低碳行动中来。

  论坛还发布了“2021年度低碳榜样”案例,中国石油集团公司、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中国节能环保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京东集团、恒大集团、兴业银行、台达集团、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港华燃气、北汽蓝谷、华帝股份有限公司位列其中。(完)

  • 相关阅读
  •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工业疮疤”变风景如画

      去看花海,是河北唐山人过周末的新选择。花海位于唐山市开平区,这里曾是千疮百孔、垃圾遍地、“散乱污”企业聚集的采煤塌陷区,经过近3年的生态修复,成为花团锦簇的“城市后花园”。今年6月下旬,唐山花海将成...

    时间:06-12
  • 跟着这群“偶象”,世界看到一个可可爱爱的中国

      新华社北京6月11日电 近日,十多头原本栖息在中国云南省西双版纳州的野生亚洲象走出丛林,迁徙数百公里,不仅在中国引发“全民观象”,也在全球范围内引起广泛关注。围观群众纷纷为大象的憨态可掬、团结互助倾倒...

    时间:06-12
  • 【每日一习话】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习近平:让愿意留在乡村、建设家乡的人留得安心,让愿意上山下乡、回报乡村的人更有信心,激励各类人才在农村广阔天地大施所能、大展才华、大显身手,打造一支强大的乡村振兴人才队伍。  这段话出自2018年3月8...

    时间:06-12
  • 【地评线】紫金e评:以“象”为导,讲好中国故事

      连日来,云南象群北迁一事,牵动着全世界的目光。一群野象优哉游哉地边走边吃,睡眠时把小象保护在中间,大象帮小象翻越沟渠,这一幕幕温馨的画面让外国网友大呼可爱与感动。他们不仅惊叹于亚洲大象强烈的“家庭...

    时间:06-12
  • 31省份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6351.3万剂次

      中新网6月12日电 据国家卫健委网站消息,截至2021年6月11日,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累计报告接种新冠病毒疫苗86351.3万剂次。资料图:市民在新冠疫苗接种点接种疫苗。 中新社记者 陈骥旻 摄...

    时间:06-12
  • 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中新网宝鸡6月12日电 题:窑洞中的抗战工业奇迹:申新纱厂内迁的家国情怀  作者 李晗雪  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无数工厂在炮火中或毁于一旦,或无法继续生产。然而在宝鸡,却诞生了一处使用面积达4800多平方米...

    时间:06-12
  •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许金军接受审查调查

      银川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金军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宁夏回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银川市人民检察院党组书记、检察长许金军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宁夏回族自治区...

    时间:06-12
  • 百年胶济:风雨沧桑向复兴

      新华社济南6月12日电题:百年胶济:风雨沧桑向复兴  新华社记者栗建昌、袁军宝、邵鲁文  百年铁路连济青,风雨沧桑向复兴。  20世纪初的胶济铁路历经风云激荡:胶济铁路路权等德国在山东权益归属问题,引发...

    时间:06-12
  • 时政微视频丨永昆隽永 习近平心系非遗保护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习近平  明《永乐大典》第13991卷上记载着800多年前的宋元南戏《...

    时间:06-12
  • 中国计划2025年、2030年前后分别实施小行星探测和火星取样返回

      中新网北京6月12日电 (马帅莎 郭超凯)中国国家航天局12日在北京举办新闻发布会。中国国家航天局新闻发言人许洪亮在会上表示,中国将在2025年前后实施近地小行星取样返回和主带彗星环绕探测任务;2030年前后实施火...

    时间:06-1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