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国博馆长王春法: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

2021-08-01 12:54: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东西问)国博馆长王春法: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题:国博馆长王春法:中华文化如何更好“走出去”?

  中新社记者 郑巧

  如何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以文载道、以文传声、以文化人?如何向世界阐释推介更多具有中国特色、体现中国精神、蕴藏中国智慧的优秀文化?

  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欧美同学会副会长王春法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独家专访,从文博机构实际工作出发,分享了自己的思考。他指出,中华文化走出去,除了形式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理解其中承载的文化内涵。

王春法。本人供图

  中新社记者:国博作为国家的文化客厅,肩负着促进不同文化交流互鉴的重要职责,在开展对外文化交流、展示中华文明魅力、传播世界文明成果方面发挥着重要的窗口作用。您觉得中国的文博机构应如何适应当前国际环境,更好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

  王春法:国家博物馆是集中反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国家最高历史文化艺术殿堂。推动文化走出去,既是赓续民族血脉、弘扬民族精神、发展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需要,也是向世界展示中国形象、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提高国际话语权的需要,是国博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使命。

  近年来,国博把走出去作为全馆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之一,以讲好中国故事为着力点,广泛开展对外交流合作,深化不同层次的文明对话,构建起了立体化、全媒化、分众化的国际传播体系。

  中国在政治制度、文化传统等方面与西方国家存在较大差异,一些西方媒体至今仍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西方对中国的偏见、误解、甚至是挑衅,是文化交流互鉴的阻碍。

  为了使世界更好地理解中国,我们需要以国际化表达,从世界历史的发展中看中国贡献,从全球化的角度看中国的现状,站在世界的角度为中国辩护。中国的文博机构应该以更开放的心态,更自信的立场与国际博物馆同行交流互动,参与到国际的文化传播中去,推动更广泛的交流与合作。

王春法。本人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觉得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过程中,具体存在哪些问题或者说需要改进的地方?

  王春法:中华文化走出去,是一个特别紧迫的问题。目前来看,在文化交流方面,引进来的多一些,走出去的相对少一些。特别是我们自主策划、在国际上能带动大家对中国有全新认识的活动,相对来讲还是比较少。

  从博物馆的工作来说,到国外办展是一个重要的方式。长期以来,展览也是引进的多,出去的少,而且出去的是以古代的展览为主,近现代的展览很少,反映新中国巨大变化的更少。要走出去,我认为应该塑造一个系统的、立体的、完整的中华文化形象。中国除了是个历史悠久的东方大国,还是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是非常有活力、前景光明的一个国家。关于这个形象的塑造、推介,做得还不够。

  另外,中华文化走出去,除了形式走出去,更重要的是让更多人理解其中承载的价值理念、思维方式,即文化内涵。比如包饺子,意味着中国人对团圆的追求,这是中国与西方不一样的文化。当包饺子这种形式走出去的同时,其中的内涵能不能真正被人所理解?我们要努力与探究的方向,就是让文化内涵被更多人理解。

资料图:清代宫廷珍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图片来源:ic photo

  中新社记者:您刚提到,现在海外办展是以古代的展览为主。在我们的印象中,也是古代文物比较能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您怎么看待这种现象?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中华文化的魅力?

  王春法:传统来说,古代文物的展览更能引起海外观众的兴趣,这主要是因为海外博物馆的中国专家们的学术背景以研究古代文物的居多,研究近现代文物的非常少,所以国外博物馆对于中华文明的展示和收藏均以古代文物为主。海外观众对于中华文明的了解从国外的博物馆而来,所以对于中国古代的文物更为熟悉,更觉亲切。

  近现代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我们的革命文化,对于海外观众来说是很陌生的。近20年来,由于资本市场的介入,中国的当代艺术也获得了很大的国际关注。但是由于中国当代艺术受国际艺术品交易市场的影响太大,所以对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体现,有时候很片面甚至是负能量的。

  可以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的认识,一直存在一种猎奇心态,而我们也曾有意无意地迎合这种的心态,缺乏导向。实际上,不应该是别人喜欢什么,我们就给他送什么,而是我们认为这是美的、有意思的,再用能听得懂的语言讲给他听,打动他。

  比如,100年来,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无论用什么标准来衡量,绝对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奇迹。这个奇迹是怎么发生的?要好好讲清楚。总的来说,如何讲好中国发展的故事,把中国经验推介到世界上去,需要好好探索。

  我们也做了一些尝试。2019年,我们与香港历史博物馆合作,举办了“现代化之路——共和国七十年”展览,展览展出170多件(套)国家博物馆的藏品,以及40多件(套)香港历史博物馆的藏品,让参观者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的现代化进程。展览期间,每天都有逾千人参观,效果不错。

资料图: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展出的吴为山雕塑作品《孔子》。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近几年,国博举办出国(境)展览的力度不断增强,出境展的比例从2016年的12.5%增至2019年的37.5%。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国博有哪些经验可以分享?

  王春法:近年来,国家博物馆在拓展“朋友圈”,提升影响力、国际地位和话语权方面做了不少工作,积极推动同世界一流大馆的关系成熟稳定,着力提升牵头成立的新型博物馆组织的影响力,深入参与博物馆国际治理,积极提升国际传播的主动性。

  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交融日益频繁的背景下,同国家博物馆保持联络的国际同行越来越多,涉及的国别越来越多元。据不完全统计,国家博物馆目前与近百家国外博物馆保持各层面的联络,同大英博物馆、美国大都会艺术博物馆等签署了深化合作的备忘录,走出去的路子越走越多。

  去年新冠疫情期间,我体会很深。在我们发出举办“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的邀请后,很快得到积极回应。主题为“手拉手——我们与你同在”的全球博物馆珍藏展示在线接力活动,自2020年9月6日起持续9天,全球5大洲15个国家的16个博物馆的精彩专场直播向世界展示了博物馆的文化魅力。20余家平台参与直播,累计吸引约2亿全球观众在线“追剧”,微博话题阅读量达1.9亿。

  此外,博物馆交流合作平台更加广阔,国家博物馆牵头打造了不同层级的对外交流合作平台,其中全球博物馆馆长论坛作为全球层面的多边对话和决策平台,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金砖国家博物馆联盟等跨区域的国际交流合作平台,国际影响力逐渐提升。目前还在筹备上海合作组织国际博物馆联盟成立。

  国家博物馆还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等多个国际组织的各项活动,全球治理的参与度不断提升。

资料图:游客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内参观游览。中新社记者 蒋启明 摄

  中新社记者:未来一个阶段,国博将如何加强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工作?

  王春法:国博将继续强化自主策展能力,展示中华文明与世界其他文明的长期交流融汇。比如,将推出“大航海时代的东西方对话”展览,展现大航海时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景象,从“中国视角”重塑全球史观;还将举办“中国艺术、意大利艺术与人工智能展”,呈现中国传统绘画在世界绘画史中的重要角色;并运用数字科技手段,在海外推出“乾隆南巡图”多媒体展。

  同时继续推动走出去多元化发展,启动乌兹别克斯坦国际联合考古发掘项目,推出多个语种的国际传播系列图书,启动博物馆国际顾问网络,增强丝绸之路国际博物馆联盟网站建设,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能力。

  还将深度参与博物馆全球治理,积极参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博物馆协会、濒危文化遗产保护国际基金等国际组织的活动,与各国际组织广泛开展务实合作,支持中国专家学者参加各类国际会议和学术研讨活动,提升国际话语权和参与度。

  中国国家博物馆的使命,就是要全面展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体现中国视角、发出中国声音,让世界认识一个真实、立体、全面、多彩的中国。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明确了“要不断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的要求,为我们在新形势下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指明了路径。如何实现这个目标,我们也在努力探索,希望通过重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中的发展脉络、寻找人类社会发展的共性、协同探讨艺术与科学的未来等多个方面,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伟大目标。(完)

  王春法,兰州大学历史学学士、经济学硕士,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经济学博士。2000年晋升为研究员。2017年至今任中国国家博物馆馆长、学术委员会主任。先后在中国地质大学(北京)、中国社会科学院从事教学和学术研究工作。1998年至1999年在美国乔治·华盛顿大学作访问学者。

  长期从事科技政策研究和管理工作,主持编写《科技梦·中国梦——中国现代科学家主题展画册》以及多卷本中国现代科学家学术传记,主持翻译有《剑桥欧洲经济史》《国际经济的成长:1820-1990》《决策科学化译丛》等多部重要学术著作。近年来,研究重点转向博物馆管理,担任《中国国家博物馆博物馆馆刊》《博物馆管理》等刊物主编。

  • 相关阅读
  • 两部门联合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督导检查

      中新网8月2日电 据生态环境部官方微信消息,生态环境部联合应急管理部于今年7月初前往湖南、贵州、山西、内蒙古等省(自治区)开展危险废物处置专项督导检查工作。  督导检查组先后抽查了25家危险废物产生和经营...

    时间:08-02
  • 怀进鹏任中国教育部党组书记

      中新社北京8月2日电 (马帅莎)中国教育部官网2日更新的信息显示,此前任中国科协党组书记、书记处第一书记的怀进鹏7月接替陈宝生出任教育部党组书记。  公开资料显示,怀进鹏,1962年12月生,山东济南人,1987年...

    时间:08-02
  • 王进健任扬州市代理市长

      中新网扬州8月2日电 (记者 崔佳明)扬州市八届人大常委会第37次会议8月2日决定,接受张宝娟辞去扬州市人民政府市长职务,任命王进健为扬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代理市长。(完)...

    时间:08-02
  • “丹霞地貌全面系统研究第一人”黄进:踏遍祖国千山探丹霞

      中新网广州8月2日电 题:“丹霞地貌全面系统研究第一人”黄进:踏遍祖国千山探丹霞  中新网记者 王坚  “每年父亲生日前,他都会盘点当年新的丹霞地貌地点数据,更新《中国丹霞地貌简表》,生日那天,做出一...

    时间:08-02
  • 西藏山南747年历史打隆物交会:促民众增收展文化魅力

      中新网山南8月2日电 (记者 冉文娟)“这几天生意特别好,每天的营业额至少有1万元(人民币)。”在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浪卡子县打隆边贸物资文化交流会上,经营羊卓邦典(藏式围裙)的达瓦加措笑着对记者说。图为一对藏族...

    时间:08-02
  • 安徽省淮南市委原督查组副组长姚多咏接受审查调查

      安徽省淮南市委原督查组副组长姚多咏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安徽省纪委监委消息:淮南市委原督查组副组长姚多咏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在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姚多咏简历...

    时间:08-02
  • 中国共产党首个地方军事机构对外开放 周恩来夫妇曾居住

      中新网广州8月2日电 题:中国共产党首个地方军事机构对外开放 周恩来夫妇曾居住  作者 蔡敏婕 刘亚  在有“千年商道”之称的广州北京路附近,有条富有广州特色的骑楼街万福路。路上有一座始建于1922年的骑楼...

    时间:08-02
  • 中国二次青藏科考分队完成海拔逾4500米错鄂湖科考作业

      中新网西藏申扎县8月2日电 (记者 孙自法)中国第二次青藏高原综合科学考察研究(二次青藏科考)“人类活动历史及其影响”科考分队,7月31日至8月1日圆满完成西藏自治区申扎县境内、海拔逾4500米高原湖泊错鄂的科考作...

    时间:08-02
  • 【走向我们的2035·百问百答】“十四五”期间中国如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编者按:奋进“十四五”,迈向新征程,我们推出“走向我们的2035·百问百答”专栏,细部解读国家发展蓝图,力求聚焦民生关切,把握国家未来脉动。  No.97:“十四五”期间中国如何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

    时间:08-02
  • 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他们是谁?  他们为了谁?  他们为什么能打败一切来犯之敌?  总监制 | 骆红秉 王姗姗  监 制丨马丽君  总策划丨李南星 杨璐瑶  总编导丨杨璐瑶 李南星 赵紫燕  视觉导演 | 李南星  撰稿 | 杨...

    时间:08-02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