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彝族法学教授王明雯:舍“小家”为“大家” 为国献力永不悔

2021-08-17 11:55:51

来源:中国新闻网

  【四川统战人说统战事】彝族法学教授王明雯:舍“小家”为“大家” 为国献力永不悔

  中新网凉山8月17日电 (记者 岳依桐)爽朗大方,与人交谈时轻言细语,脸上总是带着温柔的笑容……记者在四川凉山西昌市初次见到凉山州政协副主席、九三学社凉山州委会主委王明雯时,一下便想到了盛开的索玛花,外柔内刚、坚韧质朴。

  这位彝族女性生于大凉山、长于大凉山。作为法学教授,她一生都在为自己家乡的法治建设、教育事业贡献力量。从大凉山一步步走进人民大会堂,今年53岁的王明雯履历丰富。她历任十一届、十二届全国人大代表,并于2013年当选为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中唯一的一名彝族委员。今年3月,王明雯当选为政协凉山州第十二届委员会副主席。

  “回顾履职的10多年时间,我可以说拼尽了全力。”履职期间,王明雯在全国人代会上提交议案31份、建议64份,在凉山州人代会上提交议案3份、建议42份,在凉山州政协会议上提交提案19件,总字数近百万。她全勤出席全国人大常委会会议,发言180次,仅会议简报登载的发言稿就多达27万字,并先后参与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草案)》等数十部法律草案的审议,所提诸多重要修改意见被采纳。

  “能为国家的法治建设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是我的荣幸。”王明雯坦言,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大家”,作为家里的一份子,为国效力是职责所在。在担任全国人大代表期间,她始终关注民生、倾听民意、表达民情。为修改议案和建议,她曾长时间每晚只睡5小时;为深入基层调研,她曾短期内瘦了近10斤,让身边亲朋担忧不已……

  在为祖国这个“大家”鞠躬尽瘁之时,对自己“小家”的亏欠也让王明雯倍感愧疚。“我努力做一个合格的人大代表,却是一个不太合格的女儿、妻子、母亲。”她有些苦涩地回忆道,父亲生前生病住院时,自己因为忙于会议、调研而无法陪伴在病床前。“母亲害怕我分心,从来不和我说父亲身体不好,而是再三告诫我要注意身体。”家人的理解和支持让王明雯得以一心扑在履职工作上,这份无言的爱让她忍不住泪流。

  怀着舍“小家”为“大家”的信念,王明雯以关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为使命,以推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为追求,积极参与民族立法工作,为推动民主法治进步不遗余力。在担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全国人大民族委员会委员期间,她先后提交《关于修改〈民族区域自治法〉的议案》《关于制定〈民族区域自治法〉配套法规的建议》等议案及建议,以期促进《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及其相关配套法律法规的完善。

  王明雯还先后参与了《凉山彝族自治州自治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水资源保护条例》《凉山彝族自治州艾滋病防治条例》等十多部自治条例、单行条例的立法与修法工作。“近年来,凉山州的变化大家有目共睹。在凉山决战脱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的过程中,国家的民族政策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受到了民众的拥护。”

  1991年从四川师范大学毕业后,王明雯被分到西昌师专(现为西昌学院)工作,今年是她任教的第30年,目前为西昌学院学报编辑部主任。这些年来,她培养出的部分学生成为了社会各界中坚力量,尤其是政法领域。“有时候去调研、讲座,都能碰到我的学生,看到他们的发展,我很欣慰。为培养民族地区的法治人才,我也尽了一份自己的力量。”

  在调研过程中,王明雯观察到,由于凉山民众对优秀教育资源的需求日渐增长,不少家长选择将儿女送到外地接受教育。“这一现象背后实际上是凉山教育水平的相对落后,我还将进一步开展相关调研,争取提出更多有效建议。”王明雯说,希望能有更多走出凉山的凉山学子选择回到家乡,反哺家乡。

  “虽然履职期间我向国家交了一份比较满意的答卷,但仍有遗憾。遗憾时间不够用,还有很多想做的事情来不及做。”谈起工作来,王明雯眼神坚定、仿佛有说不完的话。她温柔地笑着说,不论在哪个岗位上,自己始终心系国家和民族地区发展。“推动乡村振兴、提升教育水平、持续关注民族地区法治建设,我想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完)

  • 相关阅读
  • 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坚强后盾——四部门负责人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答记者问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题:为维护网络安全提供坚强后盾——四部门负责人就《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答记者问  新华社记者 白阳  近日,国务院公布《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自2021年9月1日起...

    时间:08-17
  • 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成立 9月迎首批本科生

      中新网深圳8月17日电 (朱族英)香港中文大学(深圳)17日举行医学院成立暨首任院长任命仪式。仪式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医学院正式成立,郑仲煊任医学院创院院长。今年9月,该医学院将迎来首批临床医学本科学生。 ...

    时间:08-17
  • 两日连打七“虎” 中共重拳铁腕展现反腐“永远在路上”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张素 谢雁冰)16日至17日,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连续通报了7位省部级官员“落马”消息,受到广泛关注。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的反腐学者表示,中共紧绷反腐之弦,两日连打七“虎”,再次展现...

    时间:08-17
  • 王勇会见参加东京残奥会中国体育代表团

      新华社北京8月17日电 国务委员、国务院残疾人工作委员会主任王勇17日在中国残疾人体育运动管理中心会见即将出征东京残奥会的中国体育代表团,代表党中央、国务院向代表团全体人员致以亲切问候和良好祝愿,勉励残...

    时间:08-17
  • 中国今年已有逾20万名检察人员投入教育整顿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记者 张素)全国第一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开展以来,全国3393个市县级检察院、20.6万余名检察人员已投入教育整顿。  17日举行的全国第二批检察队伍教育整顿暨最高检党组第七轮巡视动员部署会...

    时间:08-17
  • 专家谈讲好中共治理故事:打通“隔断” 讲出共性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马帅莎 黄钰钦)在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世界政党研究所和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17日共同主办的座谈会上,多位国际问题领域专家指出,面对新冠疫情等全球性挑战,中国共产党取得的治理成绩...

    时间:08-17
  • 初心印记|牢记长征精神 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谈到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长征无疑是其中最惊心动魄,也是最可歌可泣的一段历史。从1934年10月至1936年10月,红军第一、第二、第四方面军和第二十五军进行了伟大的长征。我们党领导红军,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

    时间:08-17
  • 短评 | 中国与伊朗:古老文明“双向奔赴”如何破除“文明冲突论”?

      (东西问)短评 | 中国与伊朗:古老文明“双向奔赴”如何破除“文明冲突论”?  中新社北京8月17日电 题:中国与伊朗:古老文明“双向奔赴”如何破除“文明冲突论”?  作者 崔白露  1971年8月16日,中国与...

    时间:08-17
  • 纪录片丨遇见西藏

      七十年斗转星移  西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新华社记者张扬来到西藏,开启了十日探访之旅。在西藏的每一天,她与美好和感动不期而遇。那一张张面孔,共同勾勒出一个迷人的远方。  一、窗前的风景  窗前不...

    时间:08-17
  • 关于法治政府建设 习近平这样谋篇布局

      时习之  关于法治政府建设 习近平这样谋篇布局...

    时间:08-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