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世纪之问”中美如何解答,习近平给出了答案

2021-09-10 21:10:44

来源:玉渊谭天

  国家主席习近平9月10日上午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

  这通电话,是一个月以来习近平主席同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举行的第11次通话。加上刚刚出席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习近平主席最近一个月也已经以视频方式出席了3场重要的国际多边活动。

  这通电话,也是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第二次应约与美国总统拜登通话。CNN在报道这一消息时,特别强调,是美国主动打来电话。

  乱云飞渡仍从容。中国元首外交,始终在拉紧全球合作的纽带。

  而合作,无论美国真心实意还是另有心思,中国,都淡然处之。

  中美关系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双边关系之一。在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到:

  中美分别是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中美能否处理好彼此关系,攸关世界前途命运,是两国必须回答好的世纪之问。

  中美合作,可以办成许多有利于两国和世界的大事。拜登上任之初,国际社会就对其改善中美关系抱有期待。

  作为美国国会派出的第一支访华代表团成员,早在1979年,时任参议员的拜登就首次来到了中国。他在一次内部讲话中提到,中国的发展是对美国有利的。2011年,拜登再次访问中国。

  那次访问之后,拜登在美媒专门发表过文章:《中国崛起不是我们的终结》。文章中写道:“中国的崛起带来了机遇,也带来了竞争,美国能够并将在这种竞争中蓬勃发展。”

  今年除夕,中美元首年内的第一次通话中,拜登还向中国人民拜年。权威人士告诉谭主,那次通话,由美国发起邀约,时间也是特意挑选在春节。

  一开始表示了诚意,但可惜,行动没有跟上思想。

  拜登上任之后,中美关系越走越远。近几个月来,美国国会有关中国的法案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仅7月一个月,就有十几个,其中大多建议采取反对或限制性政策。美国对华打压、遏制与以往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美国与一开始的积极姿态,背道而驰。国际社会对中美关系改善的期待,落空了。究其原因,复旦大学美国研究中心主任吴心伯告诉谭主:

  “美方对中国作出了重大战略误判。美国把中国视为主要的战略竞争对手,觉得中国做什么都是在针对美国,都是在削弱美国的领导地位,都是想要主导国际秩序。”

  任凭风浪起。中国兵来将挡,水来土掩。早在年初通话时,习近平主席就给出了中美关系“破冰”的关键:

  中美在一些问题上会有不同看法,关键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

  今年3月18日,中方应邀到安克雷奇同美方举行中美高层战略对话。对话前一天,美国在香港问题上再次升级对中国的所谓制裁。对此,王毅外长在对话中回击:这不是正常的待客之道。如果美方想以此增强所谓对华优势的话,那完全是打错了算盘,恰恰暴露了内心的虚弱和无力。

  一面说着合作,一面遏制打压,中国先打破了美国想把好事占尽,坏事做绝的幻想。

  到了7月份,美国副国务卿舍曼访华,美国沿用小伎俩,在东南亚国家游走,试图四处拉拢盟友。中方直接在会谈中划下红线,提出要求,明确了“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清晰表明不接受美国从“实力地位”出发同中国打交道。

  再回想美国在之前G7峰会上用一半的时间讨论中国,没有什么回应的尴尬场景,中方也再次打破了美国一边打压中国,一边给盟友营造自己可以主导中美关系的幻想。

  吴心伯告诉谭主:

  “中方的态度很明确,美方的’竞争合作对抗’框架,行不通。‘两份清单’和‘三条底线’,是要给中美互动建立一个新的框架,只有尊重中方的核心关切和重大利益,才能谈合作,才能够广泛竞争。”

  时与势,已经在中国一边。

  大国更应该有大国的样子。通话中,习近平主席提到:

  当前,国际社会面临许多共同难题,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坚持向前看、往前走,拿出战略胆识和政治魄力,推动中美关系尽快回到稳定发展的正确轨道,更好造福两国人民和世界各国人民。

  就在这次通话时,美国今年累计的新冠肺炎确诊病例数已经超过去年全年。飓风“艾达”仍在袭扰,纽约州与新泽西州也进入紧急状态。

  阿富汗撤军,一地鸡毛,也让拜登支持率跌至上台以来最低。路透社与益普索的联合调查显示,拜登的支持率下降了七个百分点,只有46%的美国成年人认可拜登在任时的表现。

△路透社和益普索民调:美国人在阿富汗撤军上给了拜登低分

  重重危机发出“红色警报”,美国的对华心态正在出现微妙的变化。对此,吴心伯用了一个词来概括:

  前倨后恭。

  拜登上任之后,一开始故意冷淡中国,名义上是说他需要评估对华政策,但实际上忙着跟一些盟国打交道,淡化对华关系。

  从5月份,美国就开始坐不住了,与中国的交流越发频密。

  先是美国贸易代表、美国财政部长等美国经贸团队成员开始接连与中方通话;7月份,美国副国务卿舍曼主动提出访华;8月份,王毅外长也两次应约与美国国务卿布林肯通话。

  与交流频率增加并行的,是美国内政外交的困局逐渐加深。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不久前警告说,仍在对华征收的关税已伤害了美国消费者。而美国迟迟没有终止的关税,正在推高美国的通胀水平。美国上半年的通胀水平,一度创下了近13年来的最高纪录。

  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是,彭博社8月还放出消息称,美国财政部长耶伦正在考虑出访中国,这可能将是拜登政府上任以来,中美两国官员首次举行面对面的经济会谈。

△耶伦考虑出访中国,这将是她就任财政部长后首次访华

  套路,仍然是虚虚实实。但原来只强调竞争的美国,也开始不得不相较以前展现理性务实的态度。

  这次通话,美国也再次释放了主动对话合作的信号。背后原因,习近平主席在上次与拜登的通话中已经提到:中美对抗对两国和世界肯定是一场灾难。

  这次通话,习近平主席也重申:中美对抗,两国和世界都会遭殃。

  最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智库布鲁金斯学会还专门发表了一篇文章:《中美关系新变化:竞争加剧,依存加深》。结论很明确,尽管美国在强化与中国的竞争导向,但对中国的依赖正在逐渐加深。

  中美关系不是一道是否搞好的选择题,而是一道如何搞好的必答题。

  但,解铃还须系铃人。正如王毅外长在会见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时所说:现在球在美方一边。

  现在正在逐步失去全球信誉的国家是美国,美国如果是真心想合作,只能先放下“身段”,面对现实,与中方开展开放性对话。

  随意贴标签,妄图牵着中国的鼻子走,不可能,也不现实。

  中国,只会走自己的路。

  这次中美元首通话,谈及的内容很广,包括气候变化、疫情防控、经济复苏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

  这些议题,习近平主席在元首外交中频繁提及。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已经先后以视频方式出席10余场重要的国际多边、双边活动。

  这是大国外交的自信,更是立己达人的胸怀。

  就在这次通话前的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三次会晤上,习近平主席宣布,年内中国将再向发展中国家无偿捐赠一亿剂疫苗。刚刚召开的阿富汗邻国外长会,王毅外长也宣布,中方决定紧急向阿富汗提供价值2亿元人民币的粮食、越冬物资、疫苗和药品。

  疫情,没有阻隔中国合作的脚步,相反,世界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明白命运与共的深刻内涵。本次通话中:

  习近平主席阐述了中方在气候变化等问题上的立场,强调中方坚持生态优先、走绿色低碳的发展道路,一直积极主动承担同自身国情相符的国际责任。

  早在去年,中国就已经给出了绿色贡献的细化时间表。

  习近平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将力争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

  这意味着,中国将成为全球碳排放强度降幅最大的国家,将用全球历史上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

  绿色发展,中国的贡献不可谓不大,更重要的是,中国有自己的节奏。

  9月3日,美国总统气候问题特使克里结束了年内第二次访华行程。再一次就气候问题与中方交流,值得注意的是,这次中美双方并没有达成联合声明。背后的原因,吴心伯给谭主做了解释:

  “气候问题上,中国是以《巴黎协定》为原则,而不是以美国要求为原则,所以,如果美方就气候变化问题给中国提出要求,中国自然不会理睬。”

  合作,可以商量着来,但绝不是颐指气使。

  中美能开展气候合作的前提,习近平主席在通话中也说得很清楚:

  在尊重彼此核心关切、妥善管控分歧的基础上,两国有关部门可以继续接触对话。

  美国一直希望气候变化合作能成为中美关系的“绿洲”,但如果“绿洲”周围都是“荒漠”,“绿洲”迟早会被沙化。

  换句话说,中美气候变化合作不可能脱离中美关系的大环境。

  面对中美关系这个待解的“世纪之问”和必答题,中国已经给出了自己的方案。

  美国怎么答,中国静观其变。

  • 相关阅读
  • 纪检监察机关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提升监督质效

      纪检监察机关推进“四项监督”统筹衔接  增强监督合力 提升监督质效  记者 周根山  本报讯(记者 周根山)“截至今年8月,5名卫健系统公职人员被查处,相关中标合同被依法解除,在自治区卫生健康系统形成有力...

    时间:09-11
  • 长江中游三省将协作打造高质量发展重要增长极

      新华社武汉9月10日电(记者王贤)10日,长江中游三省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武汉举行。江西、湖南、湖北三省将携手在基础设施、文化旅游、产业创新、公共服务等方面深入合作,协作推动高质量发展,推动中部地区...

    时间:09-11
  • 王毅同越南常务副总理范平明共同主持中越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

      新华社河内9月10日电(记者黄硕 蒋声雄)当地时间2021年9月10日,中国-越南双边合作指导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河内举行,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和越南常务副总理范平明共同主持。  王毅表示,双方克服困难,采用线上...

    时间:09-11
  • “人民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

      “人民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  “通过参观,我感受到中国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迅速,人民过上了富足幸福的生活。”越南驻华大使范星梅说。9月8日,应中共中央对外联络部邀请,东南亚、南亚国家驻华使节赴广西桂林...

    时间:09-11
  • 大督查在行动:打造宜居乡村 好事更要办好

      打造宜居乡村 好事更要办好(大督查在行动)  农村厕所革命涉及千家万户,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内容。自2018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开展以来,各地因地制宜、攻坚克难,推动农村厕所革命取得积极进展。同...

    时间:09-11
  • 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

      中美应该展现大格局肩负大担当(望海楼)  9月10日,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应约同美国总统拜登通电话,就中美关系和双方关心的有关问题进行了坦诚、深入、广泛的战略性沟通和交流。中美元首同意继续通过多种方式保持...

    时间:09-11
  • 弘扬抗击非典精神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弘扬抗击非典精神 保障人民生命安全  做好非典的预防、治疗和控制工作,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直接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直接关系国家利益和我国国际形象。  ——摘自2020年6月15日人民...

    时间:09-11
  • 公安部交管局:推动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

      推动破解农村群众就地打工出行安全难题  公安交管部署大排查大摸底工作  本报讯 记者董凡超 近年来,农村群众就近到工厂工地、农场果园茶园、养殖场、种植大户等打工日趋常态化,就地打工遇到的出行难和出行...

    时间:09-11
  • 平安加分服务增效 群众幸福感更“浓”

      平安加分服务增效群众幸福感更“浓”  山东公安把实事办进群众心坎里  □ 本报记者   姜东良  □ 本报见习记者 李 娜  □ 本报通讯员  刘贵增   一组数字诉说着山东公安在平安建设、服务群众中的...

    时间:09-11
  • 北京互联网法院晒建院3年成绩单

      诉讼环节全部在线完成平均审理周期仅68天  北京互联网法院晒建院3年成绩单  本报讯 记者张雪泓 自2018年9月正式成立,北京互联网法院已建院3年。记者日前从该院召开的北京互联网法院发展问题座谈会上了解到,...

    时间:09-1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