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外专家热评从二氧化碳人工合成淀粉:助解人类未来面临重大挑战

2021-09-24 07:22:2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孙自法)“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将为未来通过工业生物制造生产淀粉这种全球性重要物质提供新的技术路线”“是人类第一次实现了非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将对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将有助于解决我们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中国科学家在实验室国际上首次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这一重大颠覆性、原创性突破成果论文,24日在国际著名学术期刊《科学》上线发表,也引发中外同行专家聚焦与热议。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科院副院长周琪表示,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与粮食淀粉工业合成,是应对全球挑战的重大科技问题之一。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创新科研组织模式与合作研究团队进行联合攻关,按照工程化原理,利用生物计算技术,设计构建出非自然的二氧化碳固定还原与淀粉合成新路径,在实验室国际上首次实现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全合成,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

  美国科学促进会/《科学》杂志新闻部执行主任梅根·菲兰认为,最新成果论文讨论了一种全新的人工合成淀粉(常见的植物碳水化合物)的方法。这个合成过程涉及二氧化碳和氢气的使用,该研究成果将为未来通过工业生物制造生产淀粉这种全球性重要物质提供新的技术路线。

  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工业大学原校长欧阳平凯说,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所长马延和团队完成从二氧化碳合成淀粉的重大科学工程的工作,从二氧化碳到甲醇,然后甲醇进一步合成到淀粉,这是人类第一次实现非光合作用的淀粉合成,对中国、对世界解决二氧化碳生成淀粉这个人类基本的食品和原料的问题以及“碳中和”工作,都有很重要的意义。

  “这是一项具有‘顶天立地’重大意义的科研成果。”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创新中心研究员赵国屏指出,马延和团队设计构建了一种新型的淀粉人工合成途径,这一原创性成果是扩展并提升人工光合作用能力前沿研究领域的重大突破,使淀粉生产的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向工业车间生产模式转变成为可能。同时,也展现合成生物学工程科学研究策略的巨大潜能,为针对重大应用目标实现中的瓶颈科技问题开展基础研究的战略导向,提供了成功的范例。

  中科院院士、中科院分子植物科学卓越中心研究员陈晓亚称,二氧化碳固定是地球上生命赖以生存的基础。马延和团队将无机催化与酶催化相结合,创造性地在体外系统中固定二氧化碳合成淀粉,这是一项了不起的突破,对于植物科学和农业科学研究也很有启发。

  中国工程院院士、江南大学原校长陈坚说,这项研究成果是通过化学与生物的方法相结合,主要采用蛋白质工程和合成生物学等一系列新技术,从二氧化碳直接合成淀粉,完全颠覆了传统的淀粉生产方式。马延和团队这个工作是典型的从“0到1”的原创性成果,不仅对未来农业生产特别是粮食生产具有革命性影响,而且对全球生物制造产业发展也有里程碑意义。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人工合成淀粉是利用合成生物学解决当今社会面临的若干重大挑战的惊人案例。”美国工程院院士、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教授延斯·尼尔森表示,马延和教授及其团队利用不同种类的酶组成的重组酶系统,将二氧化碳化学催化产生的甲醇成功转化为淀粉,这是一个现代催化化学与合成生物学相结合的精彩案例,“这次重大突破将会为日后更多相关研究铺平道路,这些研究的整合和应用将有助于解决我们未来面临的重大挑战”。

  韩国国家科学与工程院院士、韩国科学技术院副院长李相烨认为,马延和教授领导研究团队通过整合化学催化与生物合成,实现将二氧化碳催化为甲醇,并通过多酶生物合成将甲醇转化为淀粉。“这是一项非常了不起的工作”,彰显合成生物学在生物合成途径及酶的设计方面的巨大力量,也显示出将化学和生物相结合的方法对于生物基化学品和材料生产的重要性。

  日本神户大学副校长兼教授、日本理化研究所可持续资源科学中心副主任近藤昭彦教授说,马延和教授及其团队在二氧化碳转化合成淀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的这项研究成果非同凡响,“不依赖光合作用从二氧化碳到淀粉的合成无疑是我们长期追求的梦想,我们可以利用合成的淀粉生产各种各样的材料和食品,因此,这项研究成果将对下一代生物制造和农业发展产生巨大影响”。

  “众所周知,将二氧化碳固定并转化为有用的有机化学品是一项重大的国际挑战。”德国科学院院士、欧洲科学院院士、德国马普煤炭研究所名誉教授曼弗雷德˙雷兹称,马延和教授及其合作者将该领域的研究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同时将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推向国际顶尖水平,他对后续进一步的创新研究充满希望并满怀乐观。

  周琪还提醒说,中国科学家最新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的研究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离实际应用还有相当长的距离,后续还需要尽快实现从“0到1”的概念突破到“1到10”和“10到100”的转换,最终真正成为解决人类发展面临重大问题和需求的有效手段和工具。

  他表示,中科院将集成相关科技力量,持续支持该项研究深入推进。同时,希望中科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团队继续聚焦目标任务,对标国家战略需求,进一步加强关键技术攻关,积极探索、深入研究,瞄准技术发展方向,固化该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成本和竞争力分析,加快推进后续工作。(完)

  • 相关阅读
  • 艺考不是“升学捷径”!艺考迎来重大改革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胡浩)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  近年来,有的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及专业...

    时间:09-24
  • 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局长高蓬接受审查调查

      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高蓬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讯 据西藏自治区纪委监委消息:西藏自治区医疗保障局原党组副书记、局长高蓬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自治区纪...

    时间:09-24
  • 擦亮“中国创造” 建设知识产权强国

      “天眼”望天、“蛟龙”探海、国产大型客机C919成功首飞、量子计算机“九章”问世……“十三五”时期,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众多领域实现从“跟跑”到“并跑”“领跑”的重大跃升。  ...

    时间:09-24
  • 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在成都召开

      中新社成都9月24日电 (记者 贺劭清)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24日在四川成都召开。会议以“深化泛珠区域开放合作,协同构建新发展格局”为主题,由2021年泛珠三角区域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执行主席...

    时间:09-24
  • 中国多地秋雨连绵不绝 气象专家提醒防范降雨重叠影响

      中新社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陈溯)中秋假期中国华北、黄淮刚经历了一轮阴雨天气,现在又开启新一轮降雨。记者24日从中国气象局获悉,24日至26日,西北地区东部、四川盆地、华北中南部、黄淮等地自西向东有一次较强...

    时间:09-24
  • 公安部交管局:全力防范货车超限超载

      新华社北京9月24日电(记者任沁沁)入秋后,国省道迎来全年交通流量特别是重中型货车交通流量高峰,货车肇事风险特别是超限超载肇祸风险突出。记者24日从公安部交管局获悉,公安交管部门将在全国开展国省道货车超限...

    时间:09-24
  • FAST落成启用五周年交出亮眼“成绩单”

      中新社贵阳9月24日电 (周燕玲)被誉为“中国天眼”的500米口径球面射电望远镜(简称:FAST),将于2021年9月25日迎来落成启用五周年。5年来,FAST“长”了哪些新本事,交出了怎样的“成绩单”?  1994年,被称为“...

    时间:09-24
  • 上合组织国家媒体智库论坛在京举行

      中新网北京9月24日电 (记者 应妮)9月16日至17日,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一次会议在塔吉克斯坦首都杜尚别举行。为纪念上海合作组织成立20周年,落实本次杜尚别峰会精神,在中国国务院新闻办公室指导...

    时间:09-24
  • 镜观·领航丨乡村振兴,在希望的田野上

    △2021年9月13日至14日,习近平在陕西省榆林市考察。这是13日下午,习近平在米脂县银州街道高西沟村临时下车,察看粮食作物长势。△2021年5月14日上午,习近平在河南省南阳市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

    时间:09-24
  • 从今年开始!艺考迎来重大改革

      记者24日从教育部获悉,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从2021年开始推进相关改革。优化艺术学科专业布局,对社会需求不足、培养质量不高的专业予以调减...

    时间:09-2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