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民革中央举办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

2021-10-18 22:23:2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0月18日电 (朱贺 李晗雪)由中国辛亥革命研究会、中华中山文化交流协会共同主办的纪念辛亥革命110周年座谈会18日在位于北京的民革中央机关举行,50余位辛亥革命先驱后裔及两岸专家学者出席活动。

  全国政协副主席、民革中央常务副主席郑建邦出席座谈会,并在讲话中高度评价辛亥革命的伟大历史意义。他表示辛亥革命拉开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以巨大的震撼力和深刻的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

  座谈会上,许多与会者谈到中国共产党人是孙中山先生革命事业最坚定的支持者、最忠诚的合作者、最忠实的继承者。辛亥革命先驱黄兴先生之孙黄力工接受中新社记者采访时表示,辛亥革命不仅推翻了封建帝制,更极大促进了中华民族的思想解放,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一思想进步的潮流中涌现出来、继承和发扬辛亥革命传统,带领中国人民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历史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正确的,是继承并发展了三民主义。全世界的中华儿女都看到了这个事实,并形成了一股必将实现民族复兴的力量。

  多位专家还谈及辛亥革命对两岸关系的启示。台湾两岸统合学会执行长兼代理事长郑旗生指出,在辛亥革命110年后的今天,台湾问题是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必须解决的重要问题。反对“台独”不是一句口号,需要落实到行动。只有从历史、文化上去教育青年,把青年的思想扭转回来,才是反“台独”最大的作用。

  “辛亥革命是两岸同胞共同的历史资产。从辛亥革命至今没有完成的统一历史任务,今天交到了我们这一代人手上。”台湾中华青年发展联合会理事长王正从青年视角呼吁台湾青年继承先辈精神,努力让台湾下一代真正了解两岸共有的历史文化,让台湾民众真正认识到只有统一才能救台湾,如此才不负孙中山先生对国家统一、中华振兴的遗愿。(完)

  • 相关阅读
  • 品读陕北风情 透视融合发展

      ——“主流媒体聚焦榆阳”掠影麻黄梁省级黄土地质公园非遗小剧场:榆阳区文化馆以建设大美榆阳、文化老街为契机,着力打造非遗小剧场,在新时代传承创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现出永久魅力和...

    时间:10-19
  • 习近平要求: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10月17日,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挚的问候。  做好考古和历史研究工作,努力...

    时间:10-19
  • 教育研究者:优化超纲考试是“双减”落地关键所在

      一家之言  优化超纲考试 是“双减”落地生效的关键所在  改革中高考制度、提升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是“双减”政策有效落地的两大基石。相对而言,校内教育教学质量提升有章可循,实操层面容易一些,中高考制度...

    时间:10-19
  • “双碳”目标下的粮食安全问题

      农稳社稷,粮安天下。中华民族历来高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古往今来,粮食安全都是治国安邦的首要之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高屋建瓴地提出了“饭...

    时间:10-19
  • 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成浙江“网红打卡地”

      科学家精神培育基地成浙江“网红打卡地”   在这里,感受他们的家国情怀  “让我在科学世界走下去的,始终是前方那份未知的神秘。”杭州师范大学药学院教师陈侠斌近日与十余位来自新材料、生命科学、海洋科...

    时间:10-19
  • 辽宁盘锦多方合力保护珍稀物种 让黑嘴鸥在这里惬意栖居

      辽宁盘锦多方合力保护珍稀物种   让黑嘴鸥在这里惬意栖居(绿色家园)  一场秋雨过后,辽宁省盘锦市辽河口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成群的水鸟在泥滩上歇脚、踱步。  今年2月,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

    时间:10-19
  • 生生不息 多样保护

      生生不息 多样保护  作为世界上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国家之一,中国拥有高等植物种类约3.5万种,居世界第三位;哺乳动物686种,特有率居世界首位。同时,中国也是作物遗传和林木遗传资源大国。近年来,中国实行了...

    时间:10-19
  • 望海楼: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

      努力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望海楼)  在仰韶文化发现和中国现代考古学诞生100周年之际,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来贺信,代表党中央向全国考古工作者致以热烈的祝贺和诚...

    时间:10-19
  •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中国空间站开启有人长期驻留时代  空间站可以服务于教育活动、生物学、生物技术、地球与空间科学、药物研发和物理学等领域,空间站获得的实验数据也有利于提出新的科学思想,或提出用于长期太空飞行任务和地面...

    时间:10-19
  • “羲和”追日 这些高科技将让它的“首拍”超精超稳

      作为中国卫星史上第一位太阳专属的“摄像师”,“羲和号”开创了多个“首次”。近期,“羲和号”将获得首批观测数据。研究团队将在对观测数据进行科学标定处理后,向国内外公布。  ◎本报记者 金 凤  效法羲...

    时间:10-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