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神十三”“感觉良好”乘组首开课 太空科普让“想象”变为“现实”

2021-12-09 22:48:59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北京12月9日电 题:“神十三”“感觉良好”乘组首开课 太空科普让“想象”变为“现实”

  作者 马帅莎 郭超凯

  9日下午,位于北京的中国科技馆里不时响起阵阵惊叹声和掌声,这里是中国空间站首次太空授课地面主课堂现场。

  时隔8年,中国航天员再次进行太空授课。活动在广西南宁、四川汶川、香港、澳门分设4个地面分课堂,同时还有众多学校师生以及普通网友通过电视和网络实时直播同步“上课”。

  当天的地面主课堂,约18米长、4.5米高的大屏格外醒目,地面铺着“太空蓝”地毯,还搭起了一个个小圆台,长方形课桌上有序摆放着太空授课要用的实验工具。大屏左右两侧分别放置了天和核心舱结构件和长征五号运载火箭芯一级YF-77液氢液氧发动机,场馆后方摆放着神舟一号返回舱实物,营造出浓厚的太空授课氛围。

  15时50分许,一个旋转的陀螺出现在大屏中央,随后传来中国首位“太空教师”王亚平的声音,“欢迎来到天宫课堂”。被人们亲切称为神舟十三号“感觉良好”乘组的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人相继出现在画面中,与观看直播的孩子们问好。

  在全新的“太空教室”授课,王亚平首先向大家展示了中国空间站工作生活环境。在王亚平的睡眠区,贴着4张她与家人的合照,旁边挂着几只玩偶。王亚平说,“晚上还可以和家人通通电话。”

  参观完“太空家园”,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一起演示和讲解了太空细胞学研究实验、太空转身、浮力消失实验、水膜张力实验、水球光学实验、泡腾片实验等。

  课程前半段,叶光富先是展示了身穿的“企鹅服”,后面又被王亚平要求尝试了“太空行走”以及不借助把手完成太空转身,十分忙碌,实时观看直播的不少网友开玩笑称他为“天宫工具人”。“哎我飘起来了”“我深吸一口气”,“虽然叶老师已经很努力,但好像还没成功”,王亚平和叶光富之间的来往互动也让课堂更显生动。

  在接下来的水膜和水球实验中,亚平老师再次“玩”出了新花样。她拿出一朵和女儿在地面一起制作的花朵折纸,轻轻放进水膜中。原本小小的折纸在水中瞬间“绽放”开来,引发现场学生的掌声。

  作为此次授课压轴实验的泡腾片实验,也吸引了不少关注。航天员将一颗泡腾片放入蓝色水球中后,泡腾片不断产生气泡,在水球中逐渐蔓延开来。与地面现象不同的是,气泡在太空失重环境下始终不会离开水球。王亚平补充说,伴随着气泡的产生还有阵阵香气。

  在天地互动环节,地面的同学变成“好奇宝宝”,纷纷举手向3名航天员提问。在太空中能像在地面一样正常行走吗?太空中的生活用水可以循环使用吗?航天员们能否收到同学们的电子邮件?空间站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是如何循环的?乘坐飞船冲出地球和返回地球的时候,是否像坐过山车一样刺激?……

  来自人大附中航天城学校的五年级学生李郭济告诉中新社记者,看完太空授课心情很激动,“航天员叔叔阿姨们在宝贵的太空‘出差’期间,专门抽出时间为我们讲课。通过观看他们的在轨生活工作场景,隔空参与太空实验,我的视角也扩展到了地球之外、宇宙之中。”

  “3名航天员在400公里的天外和我们交流,这本身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情。”北京101中学高一学生李晋说,“3位老师都很亲切,特别是他们在太空展示各种实验时,会像学校老师一样在课上引导我们思考。希望未来可以看到更多这样的活动。”

  课后,不少同学说,对课上展示的太空神奇现象印象很深刻。对此,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中国物理学会科普委员会主任魏红祥表示,“百闻不如一见。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在空间站微重力环境下,可以演示出在地面环境难以实现或者不可能实现,只能在理论上推理和想象的现象,让大家‘眼见为实’。”

  “这种还原事物本来面貌的做法,让学生们有机会了解和思考物理书本上的公式从何而来,真实的物理现象应该是什么样子。”魏红祥说,这不但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同时也是培养同学们科学精神的最好途径之一。(完)

  • 相关阅读
  • 青藏铁路精神:超越极限 建成“幸福天路”

      【光小明的学习笔记㊷】青藏铁路精神:超越极限 建成“幸福天路”...

    时间:12-10
  • 青海群团协同化建设:“独唱”变“合唱” 融合度明显提升

      中新网青海同仁12月10日电 (祁绣娟)“通过共建、共管、共享、共用模式,建设更高水平的‘智慧群团’,为民众提供更加方便快捷、精准规范的线上线下融合服务等。”青海省委常委、省总工会主席马吉孝8日在黄南藏族...

    时间:12-10
  • 中方:尼加拉瓜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是“顺应大势、合乎民心的正确抉择”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10日就中国和尼加拉瓜恢复外交关系发表谈话。发言人表示,尼加拉瓜同中国恢复外交关系是“顺应大势、合乎民心的正确抉择”。  12月10日,中国同尼加拉瓜签署《中华人民...

    时间:12-10
  • 中国提出制定的首项海洋调查国际标准正式发布

      中新网青岛12月10日电 (记者 胡耀杰)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获悉,由中国提出的ISO23040:2021《海洋环境影响评估(MEIA)-海底区海洋沉积物调查规范-间隙生物调查》国际标准经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批准于格...

    时间:12-10
  • 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老人们走了,留给我们这份不灭的凝视

      (穿越时空的和平守望者)已故南京大屠杀幸存者的后人:老人们走了,留给我们这份不灭的凝视  编者按:侵华日军在1937年制造的南京大屠杀惨案,是人类历史上的黑暗一页。84年过去了,历史真相不会被时间掩盖,人...

    时间:12-10
  • 中国长征火箭迎第400次发射:以“火箭的速度”“向上生长”

      中新社北京12月10日电 题:中国长征火箭迎第400次发射:以“火箭的速度”“向上生长”  作者 马帅莎 王伟童 刘岩  12月10日,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送入太空。当天是中国航天事业奠基人钱...

    时间:12-10
  • 2021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成功举行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余湛奕)由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和巴基斯坦驻华使馆共同主办的2021中国巴基斯坦友好省市合作论坛9日在北京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成功举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张春贤线下出席并作主...

    时间:12-10
  • 《2021中非民间外交倡议书》发布

      中新网12月10日电 据《非洲华侨周报》报道,在近日举办的“华侨华人和国家形象——第三届非洲华侨华人民间外交论坛”上,《2021中非民间外交倡议书》发布。  此论坛由中非民间交流与合作促进会、博茨瓦纳中国和...

    时间:12-10
  •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见证长征火箭第400次发射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奉青玲 郑伟杰 马帅莎)12月10日早上,大漠晨曦微露,烈焰喷薄而出,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遥四十七运载火箭,成功将实践六号05组卫星发射升空。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400次飞行...

    时间:12-10
  • 中国综合极端条件大科学装置已开放低温系统

      中新网北京12月10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科院物理所)获悉,由该所承建的大科学装置——“综合极端条件实验装置”试运行以来,其低温方面搭建的系统现已面向广大科学家和产业界开放...

    时间:12-1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