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千万大学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三个行业领跑“秋招季”

2021-12-16 22:32:40

来源:第一财经

  千万大学生涌向就业市场,这三个行业领跑“秋招季”

  2022年高校应届毕业生第一波的招聘高峰——秋招已落下帷幕。与往年相比,今年企业纷纷扩大应届大学生的招聘规模,但面对难得一遇的招聘需求热度,超过六成的毕业生更加热衷于参加研究生或者公务员考试。

  人力资源服务商前程无忧日前发布的《2022高校毕业生秋招行情》(下称“秋招行情”)显示,通过对今年下半年启动招聘的3000多家雇主统计发现,七成以上的雇主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超过了2020届毕业生,43%的雇主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达到了三年来的最大值。

  复旦大学全球科创人才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凯对第一财经表示,在2021年909万的基础上,2022年高校毕业生人数将达到史上最多的一年,比2021年增加167万人,这对青年就业市场会造成一定的挑战。

  前程无忧首席人力资源专家冯丽娟对第一财经表示,在经济快速恢复、在线业务蓬勃发展和企业纷纷着手新业务、新市场布局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下,今年秋招形势明显好于去年,但秋招主要在大企业和名校生之间进行,目前对于总规模超过千万的2022届大学毕业生就业前景还难以下定论,还要看国考和研究生考试后明年春招的情况。

  这三个行业领跑“秋招季”

  秋招行情显示,2021年9月1日至今,前程无忧网和应届生求职网去重发布的应届生招聘职位达60.3万条,招聘人数达103.5万人,是2020秋招(2021应届毕业生)同期的1.8倍,是2019秋招(2020应届毕业生)同期的146%。

  按照雇主核心业务所属的行业分类,前程无忧网上61个行业中38个行业2022届毕业生招聘需求超过2020届毕业生10%以上,52个行业2022届毕业生的需求超过2021届10%以上。

  从具体行业来看,半导体、软件和生物制药行业人才需求量增长最快。

  疫情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和多国将“芯片”产业上升为国家战略,促使半导体/集成电路企业纷纷加大研发、扩产和建厂。用人需求在校招和社招端都“火箭式”上升。参加调查的187家半导体企业中,超过一半招聘计划完成率不足60%。

  电子信息专业的毕业生在今年的秋招中最“炙手可热”。受访的211/985院校电子信息专业硕士学历毕业生人均工作机会4.2个,雇主offer的薪酬水平也是一家高过一家。

  生物制药行业(健康产业)的毕业生需求保持了2020年的强劲势头,招聘量比2021届增长了38%。生物制药行业的市场推广、数据算法、信息管理和在线客服等,甚至行政财务岗位的毕业生招聘量均大幅飙升。与之关联的农业和食品领域的毕业生招聘也接近倍增。

  冯丽娟对第一财经表示,由于国际订单多,在线零售大幅度提高,电脑和其他可以在家上班用的电子产品全球缺货,今年制造业对大学生的需求量大幅增加。这其中存在结构性矛盾,很多制造业虽然都是数控和自动化生产,但设计软件、设计、数字分析和算法之类岗位也需要大学生来工作,不过由于成本考虑,很多制造业工厂都不在市区,招聘大学生的难度很大。

  秋招行情显示,缺人已经成为制约我国产业链和供应链快速复苏的一大因素。即使在一线城市的生产企业,招募生产类岗位的毕业生也非常困难,三四线城市的招聘则更加困难。

  9月份以来的数据显示,四个一线城市毕业生的招聘量占总体校招量的32.7%,前十大城市的毕业生招聘量占54.6%。大企业中一些较为偏远的能源建设项目、汽车/配件厂、电子设备和食品加工等岗位招聘难度出乎意料,一些企业开展异地轮岗项目,就会出现一部分年轻员工离职现象。

  每年的招聘季都会上演“几家欢喜几家愁”,由于资本的远离,2021届毕业生招聘量前五中的房地产和教培行业2022届毕业生招聘量均跌出前十,今年毕业生秋招量分别相当于去年的57%和61%。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商务行业雇主的2022毕业生招聘量比2021年下降11%,为三年来的首跌。虽然几个互联网大厂纷纷表示是“有史以来最大招聘”,但是众多小规模的电商雇主和相关的服务企业表示,更倾向成熟人才,也有表示“用不起大学毕业生”。

  冯丽娟认为,企业对2022届名校毕业生的争夺和一些“大厂”优化“减持”35岁+员工是一枚硬币的两面。技能升级是大龄员工的致命伤,大学生更加能够适应数字化时代,企业更倾向购买技能而非经验,纷纷加码2022届高校毕业生的招聘数量以实现人力资源的腾笼换鸟。

  大学生“慢就业”现象尚未改观

  我国的青年调查失业率一直高于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也是我国就业工作的重中之重。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解决好高校毕业生等青年就业问题。

  青年失业率偏高既有总量因素制约,又有结构性因素影响。青年群体结构性就业矛盾日益突出,供需脱节、人岗不适、“慢就业”现象时有发生。

  姚凯表示,千万毕业生涌入就业市场,经济压力必然有所加大,部分行业和头部用人单位出现就业内卷现象,使得青年失业率有所上升。在青年就业群体中也存在结构性失业,大学生学校里获得的知识技能与企业用人单位需求有一定的脱节。

  秋招行情显示,报考研究生的2022届毕业生数量将再一次刷新纪录。家长,甚至一些学校、同学之间都在告诫“本科不足以找到一份好工作”。一些知名高校更是发出了近乎50%的本科保研offer。

  前程无忧在2021秋招中对4047名211/985的应届毕业生调查发现,64%的本科毕业生表示会攻读研究生,26%的硕士研究生说想读博。此间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说“考研是听从和满足父母或者学校的要求”。

  冯丽娟认为,211/985等学校已经出现硕士研究生为主力求职人群,学历的内卷已经成为事实。商业环境的瞬息万变,当下的知识获得和能力培养主要来自于行动(工作),特别是团队合作,这是学校很难提供的。就业和行业固然有风口,但是从一个更长的周期的来看,边学边用,边做边学才是打开职场的正确方式。

  姚凯认为,应对千万大学生对就业市场造成的挑战,应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充分挖掘政策类和市场类就业供给能力,调动金融、财政、政策等各类杠杆扩大就业岗位供给,充分发挥互联网+就业等新型就业形式吸纳就业的作用。以创业促进就业,围绕大学生创业要形成全生命周期的孵化服务体系,以大学生创业有效带动就业。

  • 相关阅读
  • 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如何选得对、留得住、教得好

      【深度调查·探路新时代 人才强国战略·三问基础研究人才①】  编者按  基础科学研究中往往孕育着重大科学突破,为原始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想要夯实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培养一流基础研究人才至关重要。 ...

    时间:12-20
  • 中国民主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中国民主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人民观点)  在我国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人民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间:12-20
  • 人民时评:减税降费为企业添活力

      减税降费为企业添活力(人民时评)  时至年末,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步前行的税收政策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11月中旬的经济形势专家和...

    时间:12-20
  • 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年——水常清 产业兴 百姓富

      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年——   水常清 产业兴 百姓富(经济新方位)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5年来,各地...

    时间:12-20
  • 我国稳粮增粮体系机制卓有成效

      如何看待“十八连丰”的意义?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进行了...

    时间:12-20
  •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第十八个丰收年!临近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丰收喜报:今年全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至此,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

    时间:12-20
  • 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正确政绩观

      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正确政绩观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

    时间:12-20
  • 孙春兰在浙江绍兴调研时强调 迅速果断处置聚集疫情 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新华社绍兴12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7日至19日到浙江省绍兴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深入疫情严重的上虞区,了解社区封控、核酸筛查、集中隔离、流调排查、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等情况,...

    时间:12-19
  • 美西方炮制“强迫劳动”谎言目的是祸乱新疆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9日电(记者于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日召开驳斥“强迫劳动”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8位专家学者、企业职工、棉农等,以个人工作生活经历,介绍了新疆各族群众自愿就业、勤劳致富的事实,有力驳斥...

    时间:12-19
  • 一问到底丨国产新药对奥密克戎变异株是否有效?

      由清华大学研发的新冠单克隆中和抗体“安巴韦单抗/罗米司韦单抗”联合疗法,本月8日获得中国药品监督管理局应急批准上市,这是我国首个全自主研发并经过严格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证明有效的抗新冠病毒药。...

    时间:12-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