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吸收外资何以“稳”“进”万亿元?

2021-12-16 22:51:37

来源:新华网

  新华全媒+丨吸收外资何以“稳”“进”万亿元?

  新华社北京12月16日电 题:吸收外资何以“稳”“进”万亿元?

  新华社记者于佳欣、刘红霞

  16日,我国前11个月吸收外资“成绩单”出炉——

  商务部当日发布数据显示,1至11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0422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5.9%。

  对比2020年数据,这一成绩更加亮眼:2020年全年,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9999.8亿元,同比增长6.2%。今年仅前11个月,吸收外资就突破了1万亿元,可以说引资的速度更快、规模更大。

  “这是非常了不起的成绩,是中国吸引力的直接表现!”亚投行首席经济学家埃里克·伯格洛夫对记者说,中国有力有效控制住疫情,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跨国企业投资中国、深耕中国的信心。

  “疫情冲击下,中国吸引外资保持较高增速,且占全球FDI的比重攀升较快,表明中国仍旧是全球最具吸引力的投资目的地。”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经济研究部副部长刘向东说。

  疫情发生以来,中国吸收外资在全球都表现亮眼。联合国贸发会议此前发布的《2021年世界投资报告》显示,2020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总规模大幅下滑,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经济体却保持韧性,吸收的FDI逆势增长4%。相比之下,去年流入欧洲的FDI缩水80%,流入北美的FDI下滑40%。

  引资的“稳”不仅体现在规模上,还有投资来源地:前11个月,“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东盟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24.7%和23.7%,吸引外资继续保持多元化势头。

  摩根士丹利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说,受益于中国经济的稳定增长和政策红利,越来越多的外资选择进入中国,并流向更多新兴产业,这也从一个方面印证了中国经济的“稳中有进”。

  “进”从引资结构持续优化上可见一斑——

  商务部数据显示,前11个月,服务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8239.4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7%。高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同比增长19.3%,其中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0.8%,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4.3%。

  明年年初,西门子在中国的首座原生数字化工厂——西门子数控(南京)有限公司的新工厂将正式投运。投运后,新工厂将实现每年减少超3300吨碳排放。“西门子将抓住中国数字经济和低碳发展的双重机遇,顺应高质量发展,继续深耕中国市场。”西门子中国董事长、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肖松说。

  高通公司中国区董事长孟朴说,高通期待通过将5G扩展至新的行业,与中国伙伴建立更多新的合作关系,做大在中国的“朋友圈”。

  未来,引资“稳”和“进”的势头如何保持?

  不可否认,受去年基数因素及当前全球投资环境影响,我国吸收外资的增速在放缓,特别是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国际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等原因,让稳外资压力依然较大。

  但也要看到,我国吸收外资也面临一系列积极因素。联合国贸发会议报告预计全年跨国投资将好于预期,有可能重新超过疫情前水平。而且,中国经济发展持续稳定向好,多个国际机构维持或上调对中国经济增长的预期。

  “我认为,未来要在保持引资总量基本稳定的基础上着力优结构、提质量,稳住外贸外资基本盘。”章俊说。

  不久前,商务部发布了《“十四五”利用外资发展规划》,在多领域进一步放宽外资准入,引导外资更多投向数字转型、节能环保、生态环境、金融服务、医疗、健康、养老等行业,这无疑将为外资企业迎来更多新的发展机遇。

  日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也对扩大开放、加大引资作出部署。会议要求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推动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资企业国民待遇,吸引更多跨国公司投资,推动重大外资项目加快落地。

  商务部外资司副司长孟华婷表示,未来商务部将会同有关部门,加快修订发布新版外资准入负面清单,进一步放宽外资市场准入,加强重点外资企业和项目服务保障,全面清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不符的规定,确保完成全年稳外资目标任务,并为明年的稳外资工作打好基础。

  • 相关阅读
  • 基础研究人才培养 如何选得对、留得住、教得好

      【深度调查·探路新时代 人才强国战略·三问基础研究人才①】  编者按  基础科学研究中往往孕育着重大科学突破,为原始创新提供源头活水。想要夯实构建世界科技强国的基石,培养一流基础研究人才至关重要。 ...

    时间:12-20
  • 中国民主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

      中国民主具有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人民观点)  在我国民主实践中,我们既强调选举民主的作用,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又注重发挥协商民主的优势,人民通过广泛协商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  全过程人民民主,...

    时间:12-20
  • 人民时评:减税降费为企业添活力

      减税降费为企业添活力(人民时评)  时至年末,助力企业纾困解难、稳步前行的税收政策领域,频频传来好消息。10月底,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对制造业中小微企业等实施阶段性税收缓缴措施;11月中旬的经济形势专家和...

    时间:12-20
  • 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年——水常清 产业兴 百姓富

      全面推行河长制五年——   水常清 产业兴 百姓富(经济新方位)  “每条河流要有‘河长’了”,习近平主席在二〇一七年新年贺词中指出。  2016年底,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全面推行河长制的意见》。5年来,各地...

    时间:12-20
  • 河北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84个

      河北查处民生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3584个  找准小切口 靶向治顽疾  “我以为一二百块的事儿你们不会管,没想到这么快就把钱给要回来了。”近日,河北省宽城满族自治县铧尖乡沟口子村村民反映该村村支委占用村民...

    时间:12-20
  • 我国稳粮增粮体系机制卓有成效

      如何看待“十八连丰”的意义?2022年影响我国粮食安全的因素还会有哪些?如何保障农田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高标准”的不滑坡?围绕相关问题,记者近日对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姜文来进行了...

    时间:12-20
  •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粮食十八连丰的智慧密码  第十八个丰收年!临近年底,国家统计局发布丰收喜报:今年全年我国粮食产量再创新高,达到13657亿斤,比上年增加267亿斤。至此,我国粮食生产已连续7年保持总量在1.3万亿斤以上,粮食...

    时间:12-20
  • 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正确政绩观

      悟透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坚持正确政绩观  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各级领导干部不断提高领导经济工作能力和水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提出明确要求,强调特别是要悟透以人民为中心...

    时间:12-20
  • 孙春兰在浙江绍兴调研时强调 迅速果断处置聚集疫情 尽快实现“动态清零”

      新华社绍兴12月19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孙春兰17日至19日到浙江省绍兴市调研指导疫情防控工作,深入疫情严重的上虞区,了解社区封控、核酸筛查、集中隔离、流调排查、医疗救治、服务保障等情况,...

    时间:12-19
  • 美西方炮制“强迫劳动”谎言目的是祸乱新疆

      新华社乌鲁木齐12月19日电(记者于涛)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日召开驳斥“强迫劳动”专场新闻发布会,邀请8位专家学者、企业职工、棉农等,以个人工作生活经历,介绍了新疆各族群众自愿就业、勤劳致富的事实,有力驳斥...

    时间:12-19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