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希文明精神对话 诠释奥林匹克价值

2022-01-02 21:54:53

来源:中国新闻网

1月1日,《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图为与会专家合影。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中新网北京1月2日电 (记者 李京泽)2021年是中希文化旅游交流年,2022年则迎来了中希两国建交50周年,而元旦又是《奥林匹克宣言》作者顾拜旦诞辰日。为弘扬奥林匹克精神、促进东西文明交流互鉴,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联合中国人民大学古典文明研究中心、北京体育大学与《文明》杂志社于1月1日共同举办《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学术研讨会。

  《文明》杂志社社长娄晓琪发布了希腊总统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致《文明》杂志的来信,与会者就“和平与友谊”、“礼乐精神”、“德性与共同体”等中希文明共同的精神气质进行了讨论。

  北京冬奥会即将开幕之际,卡特里娜·萨克拉罗普卢总统致信《文明》杂志,对《奥林匹克宣言——美丽的奥林匹克文化长卷Ⅲ》的出版表示祝贺,指出奥林匹克精神就如同北极星一样,会引领我们跨越重重困境,携手共寻解决现存问题之道,恢复古希腊奥林匹克休战协定签订活动,展示了我们通过奥运会向世界传递和平信息的意志。

  中希两国元首曾在多个场合坚决反对“文明冲突论”,表达了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相互合作对于促进人类文明和平发展的重要意义。此次希腊总统的来信再次表达了文化与体育交流的重要性,认为希中两国建交50周年之际,冬奥会在北京的举办为加深两国文化和历史连结提供了新的契机。

  前几个月,现任国际奥委会主席托马斯·巴赫、国际奥委会名誉主席雅克·罗格(已故)也先后致信《文明》杂志。三封来信都对奥林匹克运动的人文主义价值观,如和平、团结、尊重多元等,及其对当今世界的意义作出丰富而深刻的诠释,引起与会学者对奥林匹克精神起源及其文明意义的追问,并由此展开了一场中希文明之间的精神对话。

图为希腊驻中国使馆新闻参赞海恩福线上致辞。 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希腊驻华使馆新闻参赞海恩福在致辞中表示,奥运会的目的并不在于战胜他人来保持优胜,而在于自我提高、自我改进、自我提升、自我改善,从而超越人类极限,并通过成就、公平竞争以及休战达到和平。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世界史教研室主任秦露对希腊总统等来信进行了解读,她着重阐发了奥林匹克价值观中“卓越”概念(arete)所蕴含的丰富涵义,认为古希腊创造了通过和平的方式来获得卓越的文明道路,而北京冬奥会奥林匹克休战决议是对西方文明的这一古老传统的维护,个别国家拒绝在这一协议上签字则是对这一传统的背离。北京体育大学人文学院教授蒋小杰详细探讨了卓越与和平两种奥林匹克精神在古希腊历史中的互动关系。

  多位学者追溯了奥林匹克精神的历史起源。重庆行政学院教授方旭指出,奥林匹克精神成为希腊文明的象征,源于饱受战争之苦的古希腊人以和平竞技代替了战争的创造。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娄林认为,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促成了超越城邦的泛希腊文明形态的形成。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古典文明研究中心研究员冯庆表示,19世纪以来欧洲国家战乱频仍,英国体育观念和绅士文化在法国的流行,以及德国发现古希腊奥林匹亚城遗址等因素,共同促成顾拜旦重新发掘奥林匹克精神,使之在现代文明中复兴。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文史部文化学教研室副主任刘飞重温了习近平主席关于中希文明交流互鉴的论述。2019年习主席曾在希腊媒体发表署名文章,指出中希同为“伟大的古老文明”,在文明精神上“相似、相知、相亲”。刘飞认为,习主席深刻阐释了中希文明的亲缘关系,中希文明都具有理性、包容精神,并且都重视学习,相信知识与德性都是可教可学的,可以通过教育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超越;同时,两种人文传统都强调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强调和谐与正义的秩序。

  古希腊作为奥运精神与欧洲文明的双重源头,其重德性、中道、和平、友谊与共同体精神的文明特质与中华文明基本精神多有相融互通之处。与会者就“和平与友谊”、“礼乐精神”、“德性与共同体”等话题深入探讨了中希文明的共同精神气质。

1月1日,《文明、和平与友谊——中华文明与古希腊文明的精神对话》研讨会在北京举行。中新社记者 韩海丹 摄

  国家创新与发展战略研究会资深研究员谢茂松认为,中国自周公、孔子以来的礼乐文明就是对秩序与和谐的追求,其文明原理是中和之道,向来讲君子之争、止戈为武,本质是和平的。北京体育大学党委书记曹卫东教授强调,中国的伦理型体育发展道路蕴含着“贵和尚中”思想,与奥林匹克格言“更团结”的宗旨精神相通。

  北京语言大学教授陈戎女指出,中国射礼中结合了身体竞争与君子之德的修炼,因此竞技运动是离不开德性,中希的竞技礼仪养成有相通之处。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校(院)委委员、文史部主任李文堂教授提醒说,中希这种古典文明除了重“礼教”外,还重视“乐教”,如孔子与柏拉图,强调通过和谐的音乐塑造人的灵魂。

  中希文明中这种“尚和”的德性,与重视友谊的伦理传统分不开。李文堂教授认为,轴心时代东西方各自形成了友爱伦理,西方从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通过斯多葛主义、基督教到近代启蒙运动,友爱伦理几经变化,而中国从孔子提炼出仁爱原则后就成为文明原则,一直流传至今,并成为当代中国的社会主义与人道主义的文化源泉。

  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贺方婴指出,荷马将德性视为政治生活中唯一神圣的东西,与中国古典圣贤的德性政治教诲不谋而合。方旭则从城邦共同体延展到对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的理解,体悟到两大文明的价值共契。

  李文堂教授总结指出,此次学术研讨会的目的,希望将中希两种古典文明的相通之处进行深入阐发,这不仅可以为奥林匹克精神赋予更加丰富与深刻的内涵,同时也在当今世界不断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危机与不确定性之际,为处于冲突与对立之中的不同国家、地区与组织之间增强对话、理解与团结,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出一种理性和平的呼声,而中希文明的精神对话有利于推动东西方文明交流,有助于克服“文明冲突论”。(完)

  • 相关阅读
  • 专家解读《国际青年发展指数报告2021》:中国青年发展成就的鲜明体现

      党和国家始终高度重视、积极支持青年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制定出台新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级青年发展规划,采取了一系列政策举措推进青年全方位发展,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

    时间:01-04
  • 风雨同舟 团结合作——学习习近平主席二〇二二年新年贺词

      本报评论员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更好。回首非凡答卷,这条简单的道理更显深刻。  站在新年伊始的节点,“世界各国风雨同舟、团结合作,才能书写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新篇章”,习近平主席发...

    时间:01-04
  • 退役军人保障法施行一周年: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退役军人保障法施行一周年——   为做好新时代退役军人工作提供法治保障  本报记者 李龙伊 刘博通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5 版)  2021年1月1日,退役军人工作迎来具有重要意义的一天——十...

    时间:01-04
  • 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我国现有行政村已全面实现“村村通宽带”——   完善信息网 发展有保障(大数据观察·数说新跨越)  本报记者 王 政 《 人民日报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6 版)  在海拔约4600米的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改则县...

    时间:01-04
  • 从“重输血”变“重造血” 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发展有新招

      作者:本报记者 周世祥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4日 08版)  “城里医生多,不缺我一个。乡亲们的健康,需要我守护。”  李田书是遵义医科大学培养的首届定向医学生,而他来到贵州省凤冈县玡川镇中心卫生...

    时间:01-04
  • 《“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发布 机器人产业迎来跨越发展窗口期

      作者:本报记者 刘 坤  《光明日报》( 2022年01月04日 10版)  日前,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15个部门发布了《“十四五”机器人产业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提出,到2025年,我国成...

    时间:01-04
  • 一系列节粮减损政策措施出台——节粮减损增加“无形良田”

      近期,各地各部门一系列聚焦节粮减损的政策措施密集出台——   节粮减损,增加“无形良田”  邱海峰 徐俊奕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04日 第 11 版)  2021年,中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3657亿斤,粮...

    时间:01-04
  • 鼓励新药研发、降低用药价格……罕见病防治创出中国模式

      鼓励新药研发,动态调整目录,降低用药价格   罕见病防治创出中国模式(大健康观察)  本报记者 熊 建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9 版)  随着国家医疗保障制度的逐步完善,罕见病治疗及保...

    时间:01-04
  • 回望2021年:中国交出高水平开放答卷

      中国交出高水平开放答卷  本报记者 邱海峰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6 版)  2022年伊始,中国对外开放迎来一件大事: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正式生效。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自贸区,...

    时间:01-04
  • 创新,驱动“中国号”巨轮行稳致远

      创新,驱动中国  本报记者 叶 子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1月04日 第 05 版)  刚刚过去的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成为现实,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

    时间:01-0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