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吁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2022-03-07 19:10:01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两会人物)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吁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中新网北京3月7日电 题:快速提升创新能力 全国人大代表史伟云吁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记者 胡耀杰

  “中国自20世纪80年代启动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以来,在重大领域部署了不少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产出了很多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中国科技进步提供了有力支撑。”

  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所长、山东省眼科医院院长、亚洲角膜学会理事史伟云教授今年第5次参加全国两会,作为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主任,他认为中国科技创新能力快速提升需要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已成为法规要求的必行之路。这也是他连续两年为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建言献策。

  从事眼科医教研一线工作近40年的史伟云教授是中国国内极少独立完成各类角膜移植手术超万例的专家。身兼实验室主任的他,还一直致力于研究如何完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建设,推动中国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史伟云说,总体看,中国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发展相对经济发展和人民需要是落后的。实验室承袭原有实验室的研究,研究方向和学科方向没有随着海内外形式的变化发展及时调整,而且在面对学科发展的新变化、技术发展的新需求时没有及时对研究方向作出发现、调整和布局新的科研增长点。

  史伟云认为,在建立全面覆盖社会各方面、各专业领域和民众迫切需要的多层级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基础上,要结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需求,建设应用基础国家重点实验室,着重开展应用基础研究,逐步解决中国目前核心关键技术有限,在诸多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问题。

  史伟云说,美国和欧洲的大实验室很多以基础研究为主,但在临床方面往往是“单打独斗”,中国不能一概地模仿海外建实验室模式。比如中国现在的医疗器械及高端器械国产化率比较低,国家重点实验室要侧重于相关应用基础研究,使临床研究者发挥优势与企业进行针对性合作,促进科研创新和转化能力提升。

  以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为例,史伟云认为当下应以眼科临床需求为导向建立重点实验室,针对临床问题和切实需求,通过强化学科间深度交叉融合,并与相关企业协同创新,合力解决中国目前主要的眼科检查设备及产品药品等严重依赖进口等问题,推动其尽快国产化,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完)

  • 相关阅读
  • 怎样让年轻人愿意进工厂?技能价值要体现在工资条上

      【怎样让年轻人愿意进工厂②】技能的价值要体现在工资条上  “今年我将从加强技能人才职业通道顶层设计的角度,为提高技术工人的待遇提出建议。”5次参加全国两会,全国人大代表,安徽淮北矿业集团公司高级技师...

    时间:03-08
  • 【两会了望】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百姓过好日子

      【两会了望】政府过紧日子,为的是百姓过好日子  “要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更好节用裕民。”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再次提出“过紧日子”。  此前,“政府过紧日子”在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出现6次。这表明,“政府过...

    时间:03-08
  • 大力推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

      大力推进中学“生涯规划”教育  本报北京3月7日电(记者王维砚)“将生涯规划主题教育与中学综合实践活动相结合。通过生涯规划主题劳动实践、职业体验、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增强根据自身兴趣专长进行生涯规...

    时间:03-08
  • 让更多重大装备成为“新国货”

      让更多重大装备成为“新国货”  本报讯(记者王群 北梦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采访中,多位代表委员认为,近年来,随着我国一大批重大技术装备实现了自主研制和进口替代,国家重...

    时间:03-08
  •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俄乌第三轮谈判未达预期效果

      俄罗斯代表团团长:俄乌第三轮谈判未达预期效果  新华社莫斯科3月7日电(记者华迪)俄罗斯代表团团长、总统助理梅金斯基7日说,在白俄罗斯境内别洛韦日森林举行的第三轮俄乌谈判未达预期效果,但双方的谈判还会...

    时间:03-08
  • 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应对风险挑战 助推爬坡过坎   政协委员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建言献策  □ 本报记者 蒲晓磊  3月7日上午,全国政协十三届五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12名全国政协委员作大会发言。  政府工作报告...

    时间:03-08
  • 办案提速企业减负 杭州试点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

      “智审”何以成为中小企业“救心丸”    办案提速企业减负 杭州试点买卖合同纠纷智审系统□ 本报记者  陈东升 王春  □ 本报通讯员 吴 攸  “没想到这么快!”  这是《法治日报》记者近日走进浙江省杭...

    时间:03-08
  • 国家网信办发布征求意见稿剑指弹窗广告

      为互联网“牛皮癣”立规矩    国家网信办发布征求意见稿剑指弹窗广告  □ 本报记者  韩丹东  □ 本报实习生 王意天  如何规制弹窗广告这一互联网“牛皮癣”已是老生常谈。  近年来,针对互联网弹窗...

    时间:03-08
  • 生物育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代表委员谈科技支撑经济行稳致远  生物育种: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本报记者 马爱平  “解决吃饭问题,根本出路在科技。种源安全关系到国家安全,必须下决心把我国种业搞上去,实现种业科技自...

    时间:03-08
  • 科特派赋能 生态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科特派赋能 生态茶园成了“网红打卡地”  向总书记汇报新变化  ◎本报记者 谢开飞 通讯员 高 凌 曹佳奕 李玉莲  阳春三月,位于武夷山国家公园内的燕子窠生态茶园,绵延起伏的青山下,绿树碧竹掩映着一畦畦...

    时间:03-08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