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网络祭扫群众同比增长275.7%

2022-04-04 08:26:49

来源:经济日报

  清明假期首日,全国网络祭扫群众同比增长275.7%——
  网络祭扫树新风
  本报记者 商 瑞 刘 兴 郁进东

  清明节是缅怀先辈、祭奠故人的传统节日。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地暂停了现场祭扫活动,纷纷推出免费代祭服务、开通网络祭扫平台等,方便群众寄托哀思。假期首日,全国网络祭扫群众695万人次,比去年同期增长275.7%。

  全体肃立、点燃电子香蜡、诵读祭文、缅怀逝者……4月1日,天津市第二殡仪馆举行“一束鲜花寄亲人,天际遥思清明祭”2022年清明集体代祭活动。现场30多位工作人员衣着肃穆,为逝者送去哀思。

  3月份,天津发布通告,殡仪馆、公墓、骨灰堂等殡葬服务机构暂停提供现场祭扫服务。为方便市民寄托哀思,天津市市属殡葬服务单位积极开展代祭活动,为祭扫群众提供暖心服务。

  天津市第二殡仪馆业务一科负责人薛立霞说,“第二殡仪馆举行集体代祭活动,同时推出面向市民群众的免费代祭服务。目前,已有100多名市民通过电话预约”。免费代祭服务包括鲜花祭扫、致追思词等多个环节,并用视频记录,弥补市民无法到场的遗憾。

  4月1日,江西南昌2022年清明集体代祭扫活动在瀛上墓区启动,南昌市殡仪服务中心工作人员在每个墓位前都摆放了鲜花。受疫情影响,南昌市暂停了今年清明节现场祭扫活动,各县区陆续启动清明代祭扫活动,许多党员干部和志愿者主动承担起了代祭扫的责任。

  “据统计,祭扫活动涉及瀛上墓区、经营性公墓、城乡公益性公墓(骨灰堂)及历史埋葬点墓位总计超过5000个,我们准备了40多万枝鲜花敬献。”南昌市民政局殡葬管理科科长周憬说。

  4月2日,南昌市民张俊点开“南昌民政发布”微信公众号,进入“纪念空间”留言追思。“每年清明节,我都要给奶奶扫墓,今年我用‘云祭扫’方式,同样可以寄托对奶奶的哀思。”张俊说。

  “自2020年推出至今,网上祭扫平台累计访问量达34万人次,抚慰了很多逝者家属。”南昌市殡仪服务中心办公室主任叶松说。

  在浙江省宁波市海曙区,从3月份起,就在当地公墓设立信箱,群众可以将寄托哀思的纸质信投至此处,或直接扫描二维码“寄”出怀念。海曙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永存说,“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严峻复杂,保护好自身健康,是对家庭和社会的最大负责,也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云’端祭扫也一样可以传递思念”。

  翻阅海曙区公墓电子信箱来信,朴实无华的文字让人感动。“外婆,从小是您一手将我带大,对我关怀无微不至,您在天堂还好吗?”“妈妈,有时梦中会出现您的身影,我好想念您!”……无形的信纸寄托了浓浓的亲情,也让祭扫方式更加文明。

  据介绍,除了投递信件,当地居民还可通过“宁波民政”微信公众号,进行网上祭扫。根据提示,输入逝者的姓名、陵园或安息堂的地址等信息,就可为他们创建祈福馆,送上一束鲜花、点上一盏明灯,倾诉内心的思念。

  本报记者 商 瑞 刘 兴 郁进东

  • 相关阅读
  • 不误农时 播种希望 我国大中型灌区进入春灌高峰期

      清明是春季的第五个节气。农谚说“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种植庄稼的好时节,对于农民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日子。  当前,春管春播正由南向北大面积展开。在华北、江南、华南,农民已开始繁...

    时间:04-05
  • 中方回应欧盟反虚假信息机构涉华文章:有关人士勿选择性失明

      中新社布鲁塞尔4月4日电 中国驻欧盟使团4日回应欧盟反虚假信息机构涉华文章,强调文章刻意歪曲中国立场主张,中方对此表示坚决反对,提醒有关人士勿选择性失明。  有记者问,当日欧盟对外行动署反虚假信息机构...

    时间:04-05
  • 援藏16年跋涉50多万公里 他为祖国打造一艘“种子方舟”

      援藏16年,他跋涉50多万公里,采集了1000多种植物的4000多万颗种子,数次攀爬到海拔6000多米的高度,曾把中国植物学家采样的脚步留在了最高处。他就是我国著名植物学家钟扬。  昨晚,最新一期《故事里的中国》...

    时间:04-05
  • 切实补齐乡村建设短板

      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扎实有序做好乡村发展、乡村建设、乡村治理重点工作。眼下,各地有的实施农村道路畅通工程,有的发力数字乡村建设,有的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有序推进乡村建设。  乡村建设既是乡...

    时间:04-05
  • 从面对面到屏对屏——各地稳就业举措亮点纷呈

      稳就业就是保民生,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眼下,正值“金三银四”招聘季,各地围绕重点行业、聚焦重点群体,不断推...

    时间:04-05
  • 用数字化转型促进城乡教育均衡

      在乡村振兴的时代背景下,加强乡村教育数字化融合创新发展,是弥合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提升乡村教育主体地位、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保障。  城乡教育“数字鸿沟”怎样弥合  在《“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

    时间:04-05
  • 数字化教材、大数据测评 未来学习要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数字化教材、大数据测评、智能学习空间——  未来学习,要构建智慧教育新生态   随着信息化不断发展,知识获取方式和传授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教育领域的数字化改革随之日渐加速。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

    时间:04-05
  •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教育高质量发展 数字化转型路在何方  【专家视点】  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我国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这既是我国信息技术和现代教育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十四五”时期加快教育数字...

    时间:04-05
  • 智慧教育平台助力“停课不停学” 教育资源的良性生态正创建

      智慧教育,这片“云”链接你我  “最近物理课上电磁振荡和电磁波的知识点有点难,课后我点开‘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上对应的内容,把课又上了一遍。感觉好多了!”江苏省海州高级中学一位物理有些薄弱的学...

    时间:04-05
  • 清明假期,各地创新管理服务——落实落细责任 强化协同配合

      清明小长假期间,各地创新管理服务,保障祭扫、出行等各项活动有序进行,营造文明、安全、有序的环境。  提前规划,引导有序出行  “不要插队,更不能扎堆!”4月4日中午,在浙江杭州市富阳区东洲街道黄公望...

    时间:04-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