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上海造“太空大风筝”成功展“翅” 有助减缓空间碎片增长

2022-07-04 19:50:3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上海7月4日电 (郑莹莹 马帅莎)太空轨道资源有限,装卫星的“房间”——载荷舱在“释放”完卫星后,如果长期停留在轨道上,会成为游荡在太空中的空间碎片。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简称:八院)805所自主研制了一款“太空大风筝”,可以有助引航载荷舱离轨,减缓空间碎片增长。

  据上海航天方面4日透露,6月23日长征二号丁遥六十四运载火箭(简称“长二丁”)成功发射,若干天后,“长二丁”载荷舱上的离轨系统在轨顺利展开离轨帆装置。该装置是目前中国面积最大的离轨帆产品,也是国际上首次将离轨帆应用于运载火箭的舱段。

  离轨帆是一种配置在卫星(或航天器)上的可在太空中实现自主展开的薄膜结构,简单来说,它像是太空中的一个“大风筝”,卫星发射入轨时,它呈收拢状态;卫星寿命结束后,薄膜帆面展开,卫星迎风面积增加,低轨环境稀薄大气形成的气动阻力,让卫星慢慢减速并逐渐脱离原轨道。

  以一颗700千米高度的15千克级卫星为例,若无离轨措施,卫星寿命结束后还将占据轨道长达120年,甚至更久;如配置展开面积为2平方米的离轨帆,则可将在轨时间缩短至10年以内。

载荷舱离轨帆地面展开试验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八院 供图

  本次任务中的“大风筝”,帆面材料极为纤薄,厚度不足头发丝直径的1/10,帆面能够收纳成极小的体积,完全展开后面积却可以达到25平方米。它将为重量约300千克的“长二丁”运载火箭载荷舱引航,以实现2年内再入大气层的目标,释放出宝贵的太空轨道资源。

  值得一提的是,利用离轨帆实施离轨,无需消耗燃料,即使是在航天器发生故障失控的情况下,仅需少量电流即可实现薄膜帆展开,这可以有效解决失控航天器的离轨需求。

  八院长期致力于空间碎片减缓技术的创新研究,先后对长征四号乙/丙、长征二号丁等型号运载火箭的末子级开展了主动离轨设计并获得成功验证。2021年2月,八院主导制定的首个国际标准ISO20893《航天系统——运载火箭轨道级空间碎片减缓详细要求》发布,成为“十四五”期间第一项获批发布的由中国主导制定的航天国际标准。(完)

  • 相关阅读
  • 北京:延庆区发现一起聚集性疫情 坚决阻断病毒传播链条

      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第二百四十次会议暨首都严格进京管理联防联控协调机制第一百八十九次会议召开  蔡奇主持 陈吉宁李伟魏小东殷勇出席  本报讯(记者 祁梦竹 范俊生)昨天,北京新冠肺炎疫情防控...

    时间:07-05
  • “健康细胞”茁壮成长 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中国奇迹”

      爱国卫生运动创造“中国奇迹”(人民健康这十年③)  熊 建 李秋旸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2年07月05日 第 09 版)  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  爱国卫生运动不是简单的清扫卫生,更多应该从人居环...

    时间:07-05
  • 人类命运共同体:时代之问的中国答案

      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延宕三年未止,欧洲大陆战火重燃,传统与非传统安全威胁叠加交织,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向人类提出了必须严肃对待的挑战。  越是风云变幻、明晦难定的时代...

    时间:07-05
  • 前5月水利建设新开工10644个项目

      前5月水利建设新开工10644个项目(新数据 新看点)   已完成投资较去年同期增加1090亿元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01 版)  本报北京7月4日电 (记者李晓晴)记者日前从水利部获悉:今年前5月,全...

    时间:07-05
  •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活动:拥抱浩瀚太空

      航天员王亚平讲述神舟十三号乘组出舱活动——   出舱,拥抱浩瀚太空(开卷知新)  王亚平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20 版)  当推开宇宙之门、置身浩瀚宇宙的那一刻,我感到自己穿越到了另一个时...

    时间:07-05
  • 高原飞驰复兴号 沿着天路看变迁

      高原飞驰复兴号 沿着天路看变迁(一线调研)   拉林铁路通车一年来,累计运送旅客超一百一十万人次  本报记者 袁 泉 徐驭尧 《 人民日报 》( 2022年07月05日 第 10 版)  核心阅读  拉林铁路开通运营至今...

    时间:07-05
  • 反套路反刷题接地气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

      反套路、反刷题、接地气——   “双减”后首次中考,“指挥棒”导向何方  “背了一堆素材,有羽生结弦、谷爱凌等,愣是一个没用上。准备的作文题材也没‘押中’。”  中考后,不少考生大呼考题“出人意料”...

    时间:07-05
  • 推动城市内涝治理 海绵城市:城市治水的中国方案

      华南江南连遭强降雨 多个城市出现内涝   海绵城市:城市治水的中国方案  本报记者 管筱璞  7月2日15时,台风“暹芭”挟狂风暴雨登陆广东茂名,这是今年我国首个登陆台风。华南一带将迎战持续强风雨天气,北...

    时间:07-05
  •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将粟黍种植与家猪饲养结合以提高粮食产量   5500多年前中国就有“生态循环农业”  在距今5500年前,秦安大地湾遗址已经形成了一种高度集约化的农业模式:人吃粟米,猪吃稃壳;圈养家猪,收集粪便;猪粪肥田,...

    时间:07-05
  • 变异多、传播快 奥密克戎“第二代变种”引关注

      【国际战“疫”行动】  ◎本报驻以色列记者 胡定坤  近日,一种编号“BA.2.75”的奥密克戎毒株新型变种引发以色列等国科学家的高度关注。该变种由奥密克戎毒株BA.2变种进化而来,被称作“第二代变种”,其拥...

    时间:07-05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