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习近平考察吐鲁番,关注了哪些独特之处?

2022-07-16 11:22:00

来源:央视新闻客户端

  时政新闻眼丨习近平考察吐鲁番,关注了哪些独特之处?

  7月14日,新疆之行第三天,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吐鲁番考察。

  季夏之月,骄阳似火,果色生香。总书记在这里先后调研一个产业、一处村落和一座古城。光热富集、热力四射的吐鲁番,有哪些独特的地方吸引了总书记的目光,他的吐鲁番之行又释放哪些深意?《时政新闻眼》为你解读。

△7月14日吐鲁番考察点示意图

  01

  葡萄沟:看最甜蜜的产业

  葡萄沟位于吐鲁番市火焰山西侧,南北长约8公里,东西最宽处约2公里。从空中俯瞰,形如一条绿玉丝带。

△俯瞰葡萄沟。(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了解当地发展特色产业等情况。

△葡萄沟是首批国家5A旅游景区。(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高温差,长日照,雪山水,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是当地水果的甜蜜“秘籍”。

  葡萄,就是受益于此的众多水果之一,其中更以“无核白”品种最受瞩目。“不吃新疆无核白,不知葡萄之香甜。”

△葡萄沟的多品种葡萄展示。(总台央视记者黎兵、石伟明拍摄)

  吐鲁番种植葡萄已有2000多年历史,最早可追溯至公元前5世纪。《史记·大宛列传》和《汉书·西域传》记载,张骞出使西域时,就发现这里种植葡萄。

  《回疆志》中描述无核白葡萄“大通蚕豆,滴溜珠园,色在碧白绿之间”,“其甜足倍于蜜,无核而多肉,因干后色白,故名”。

△颜色如碧玉的“无核白”。(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一颗葡萄,承载了总书记对过往的记忆。

  2014年在新疆调研期间召开的座谈会上,总书记说,“我当时插队在陕北,很向往这里”,“新疆有烤馕、抓饭、羊肉串、哈密瓜、葡萄等等,咱们有充足的理由说‘不辞长作新疆人’”。

△十里清阴似画廊,葡萄新熟暗飘香。(总台央视记者黎兵拍摄)

  一颗葡萄,更寄寓着总书记对未来的希冀。

  2017年全国两会,总书记在参加新疆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贯彻新发展理念”“培育壮大特色优势产业”。

  目前,葡萄沟种植上百个葡萄品种,设有葡萄主题展览馆、民俗馆、果品交易市场、度假庄园等,葡萄沟已经成为文旅融合的典范。

△葡萄沟景区一隅。(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从一颗葡萄到一个产业带,“甜蜜产业”发出的巨大能量,是对总书记殷切期望的热烈回应。

△顺流而下的雪山水。(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02

  新城西门村:看最强致富路

  当天下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位于吐鲁番市高昌区的新城西门村,了解当地推进乡村振兴等情况。

△俯瞰新城西门村。(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新城西门村现有居民550户、3790人,其中维吾尔族3702人、回族87人。

  2020年9月,新城西门村与湖南花垣县十八洞村结成了民族团结乡村振兴结对共建村。在湖南援疆项目的支持下,新城西门村建成集红色教育、休闲娱乐于一体的红石榴广场,修建污水处理站开展“厕所革命”,建设了330套安居富民房。

△红石榴广场。(总台央视记者杨新禹拍摄)

  总书记多次强调,“乡村要振兴,因地制宜选择富民产业是关键。”

  随着高速公路贯通、物流企业云集,吐鲁番地区鲜食葡萄的销量逐年增加。新城西门村将现有耕地的85%用来种植葡萄,2000余亩的产量供不应求。

  村里引进企业,开发葡萄干、哈密瓜干、红枣、核桃等干果加工,年生产能力达到3000吨。

△葡萄干的分拣作业环节。(总台央视记者马亚阳拍摄)

  村里还建成了日产馕10万个的吐鲁番馕产业园,以及肉鸽养殖基地、鸽膳坊特色餐厅等。1000多名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就业增收,真正分享到了产业收益。

△葡萄干的称重作业环节。(总台央视记者段德文拍摄)

  去年8月,在中央民族工作会议上,总书记指出,民族地区要“找准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促进共同富裕的切入点和发力点”。

  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新城西门村用实干铺就富民大道。

△当地的文化墙绘上,专门呈现了新城西门村和十八洞村元素。(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03

  交河故城:看最美文明遗迹

  交河故城,位于吐鲁番高昌区西郊约10公里的雅尔乃孜沟谷台地上,总面积37.6公顷,是世界上保存最完整、延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生土结构古代建筑城市。

△整座古城形状如同一片大柳叶。(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14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走进交河故城,了解文化遗产保护利用等情况。

△古城的城墙最高达30米。(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马超拍摄)

  交河故城,像一座层层设防的大堡垒。人行墙外,像处在深沟之中,无法窥知城垣内的情况;步入墙内,则可居高临下,内外动向一目了然。全城格局彰显著中国古人的建造智慧。

  历经千年风雨沧桑,故城的主体结构奇迹般被保存下来。从空中俯视,残留的遗址像是古老的象形文字,更添神秘气息。

  交河故城,曾经上演过动人心魄的兴衰故事。

  这里曾是古丝绸之路的交通要道。据记载,公元前60年,西汉在交河设西域都护府,标志着西域正式列入中国版图。唐朝时,西域最高军政机构——安西都护府也曾设在此地。交河故城曾经见证丝绸之路的繁荣和文化交流的兴盛。后来,由于连年战火,交河城逐渐衰落,终于被弃。

△被镜头偶然捕捉到的蜥蜴。(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2014年,这座承载着中华民族基因和血脉的古城,作为丝绸之路的重要遗迹之一,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登临古城旧址,总是令人感慨,让人思悟。

  2019年8月,在甘肃嘉峪关的关城之上,总书记强调,我们一定要重视历史文化保护传承,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

  今年1月,在山西平遥古城,总书记指出,要敬畏历史、敬畏文化、敬畏生态,守护好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

△空中一览交河故城。(总台记者曹江拍摄)

  今年5月,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再次强调要积极推进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挖掘文物和文化遗产的多重价值,传播更多承载中华文化、中国精神的价值符号和文化产品。

  登览交河故城,尽头是星汉灿烂。

△蓝天映衬下,古城更显沧桑厚重。(总台央视记者彭汉明拍摄)

  从最甜蜜产业、最强致富路,到最美文明遗迹,习近平总书记在吐鲁番的调研步履,连接着历史、现在与未来,最终目标所指是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而最鲜明的宣示是——“最美还是我们新疆!”

  监制丨申勇 龚雪辉

  策划丨彭娜

  主笔丨郁振一

  记者丨彭汉明 杨新禹 杨立峰 黎兵 姚瑶

  视觉丨陈括 张晶 齐欢

  编辑丨王尊

  • 相关阅读
  • 甘肃新增本土确诊病例53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105例

      中新网7月17日电 据甘肃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6日0—24时,甘肃省新增确诊病例53例,其中兰州市53例(城关区47例,安宁区4例,西固区2例),含1例由无症状感染者转确诊病例(为兰州市西固区1例)。新增无症状感染者10...

    时间:07-17
  • 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黄锦坤接受审查调查

      新华社福州7月17日电 据福建省纪委监委通报,厦门市人大常委会原党组成员、副主任黄锦坤涉嫌严重违纪违法,目前正接受纪律审查和监察调查。  黄锦坤出生于1957年2月,1982年2月参加工作,曾担任厦门市集美区委...

    时间:07-17
  • 第三次中国与克罗地亚警务联巡启动

      新华社萨格勒布7月16日电(记者李学军)中国驻克罗地亚大使馆16日举办第三次中克警务联巡启动仪式,这是中克两国时隔两年再次开展旅游季警务联巡,也是新冠疫情以来中国警方首次赴海外执行联合巡逻任务。  中国驻...

    时间:07-17
  •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我们的唠叨,政协委员真的放在心里面”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刘越)“我们没有想过,政协委员真的把我们的唠叨放在心里面。原来政协就在我们的身边。”  “讲好‘中国式商量’故事”网络主题采访团日前走进北京市海淀区,对石油共生大院委员工作站进行...

    时间:07-17
  • 林芝森林消防开展野外徒步拉练 提高指战员综合体能素质

      中新网拉萨7月17日电 (赵延 郑子洋 西绕拉翁 杨永龙)夏日茂密的林海中,一轮红日冉冉升上天空,这片高原林海摇曳在夏日的晨曦中,美景如画。一队身着橙色防火服的森林消防救援人员在曲折的山路上蜿蜒前行,他们穿...

    时间:07-17
  • 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

      中新网7月17日电 据四川卫健委官方微信消息,7月16日0时至24时,四川新增本土确诊病例7例(成都5例,眉山1例,广元1例),新增本土无症状感染者5例(成都1例,眉山3例,广元1例),新增境外输入确诊病例3例(在成都),...

    时间:07-17
  • 吉林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在榆树市

      中新网7月17日电 据吉林卫健委网站消息,7月16日0-24时,吉林全省无新增本地确诊病例;新增本地无症状感染者6例,均在榆树市。  7月16日0-24时,全省无新增治愈出院确诊病例;无新增解除隔离医学观察无症状感染...

    时间:07-17
  • 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首届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在北京举办

      中新网北京7月17日电 (记者 孙自法)记者从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中科院青藏高原所)获悉,跨大陆交流与丝路文明联盟(ATES)首届丝路文明国际大讲坛,7月16日下午以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在北京举办,讲坛主会场设...

    时间:07-17
  • 习言道|“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

      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关系党的生死存亡,关系党和国家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党的作风建设,作出许多重要论述——...

    时间:07-17
  • 时政新闻眼丨从四个关键词,看习近平总书记新疆之行

      7月12日至1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新疆考察。  4天、3座城市、9个考察点、1场汇报会、7场会见……透过这些数字,可以感受到行程之密集、互动之热烈、期待之殷切。  这是时隔八年总书记再赴新疆,也是党的二十大...

    时间:07-1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