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又有54个名字被点亮,95年前,他们做了同一件事……

2022-08-01 15:20:27

来源:中新社微信公众号

  干钧、王兴祥、邓斌、吴雷鸣…….8月1日上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纪念日之际,54个新增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名字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被点亮。至此,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新增至1120人。

8月1日,南昌起义参加者新增名录发布仪式在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内举行。

  “起义那天,半夜枪声大作......”

  95年前的8月1日凌晨,南昌城头一声枪响,中国共产党人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大幕就此拉开,也掀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独立领导革命战争、创建人民军队、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浪潮。

图为仪式现场的名录册交接环节。刘力鑫 摄

  “起义那天,半夜枪声大作......那一夜,我们极其兴奋地来往穿梭在各处战场间,一边做宣传鼓动工作,一边抢救伤员运送弹药。”当年19岁参加南昌起义的女兵彭猗兰在回忆文章里如是描述当时的情景。

  2010年,彭猗兰逝世,享年102岁,在目前已知姓名的南昌起义人员中,彭猗兰是最后一位去世的。与时间赛跑的紧迫感,推着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一代又一代的工作人员不断追寻。

南昌起义参加者吴雷鸣后代在仪式上发言。刘力鑫 摄

  自建馆以来,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四处追寻起义参加者线索,通过广泛征集、发函查档、实地走访、研读史料等多种方式,起义参加者名录展示从建军70周年的104位、建军80周年的858位、建军90周年的1042位,2021年建党100周年的1066位。经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5周年之际,起义参加者名录增至1120位。

图为2021年8月1日,民众在参观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资料图)刘力鑫 摄

  “还有太多人没有留下姓名”

  “南昌起义参加者有2万余名,我参加工作时馆内虽已追寻到部分参加者,但大多信息不完整。1997年时,找到了104位起义参加者的照片并展示上了展板。至今也只寻到1120人,还有太多人没有留下姓名。”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研究馆员肖燕燕表示,自己接手追寻名录这份工作已经35年。

  在肖燕燕看来,每一位参加者都是南昌起义这段历史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追寻名录的过程也是不断完善这段历史的过程,找到他们的名字,了解他们的生平并展示出来,是作为后辈义不容辞的责任。

图为肖燕燕正在和记者讲述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的追寻过程。刘力鑫 摄

  1900年出生的陶植柳是江西进贤人,1926年北伐军占领进贤后,他参加了由国共两党合办的青年知识班。大革命失败后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并在战斗中牺牲。

  “我们当时走访了陶植柳的老家,听年逾90岁的当时第一任党支部书记口述陶植柳参加南昌起义的情况,并且找到了政府颁发的烈士证书。”肖燕燕表示,会根据各地提供的线索去实地走访核查,结合各类史料、文物以及口述史等证据链进行最终确认,名录的考证工作需要经过反复论证与核实。

  “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后代都积极配合我们的寻访工作,有的还向我们捐献了与南昌起义有关的文物。”肖燕燕称,不少被追寻到的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后代都表示十分高兴,认为“已告慰先人”。

图为已上墙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刘力鑫 摄

  邓斌,湖北黄冈人,南昌起义时在农工委员会做宣传工作;许勋五,南昌起义时任第十师三十团特务连连长;巫云初,参加了南昌起义,为第二十军战士;吴季冰,曾任江苏省省委委员、共青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在今年新增加的54人中,有34位新中国成立前牺牲的烈士,还有9位少数民族。

  “这是一项没有句号的追寻”

图为7月30日拍摄的江西大旅社旧址。刘力鑫 摄

  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当年名为江西大旅社,如今坐落在“英雄城”南昌最繁华的地段之一,95年前那声惊天动地的枪响便是从这里响起,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就被镌刻在馆内的石墙上。

  走进馆内二楼,便可看见完整的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这些名字中,有后来耳熟能详的开国将帅,也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普通士兵,还有不少国际友人,大多数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年纪都在20余岁,不少人的生平记录停留在了1927年。还有部分未来得及刻上石墙的名字则在电子屏上被滚动展示。

还有部分未来得及刻上石墙的名字则在电子屏上被滚动展示。刘力鑫 摄

  “追寻工作对我们来说是一项没有句号的工作,还有很多很多的空白等待我们去填写。”肖燕燕抚摸着墙上一些出生年月、籍贯等空白处说道。

肖燕燕表示,追寻工作是一项没有句号的工作。刘力鑫 摄

  肖燕燕表示,名录的追寻工作并非仅靠一人之力、一馆之力可以完成,需要全国各地史志办、档案馆、烈士纪念地等部门的合作,也需要南昌起义参加者的后代与追寻者的“双向奔赴”,希望在科技更发达的未来,南昌起义参加者名录能够不断被完善。

  作者:李韵涵 刘力鑫

  • 相关阅读
  • 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

      (中国这十年)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和“快车道”  中新网长春8月1日电 (记者 郭佳)中共吉林省委1日在长春举行“中国这十年·吉林”主题新闻发布会。中共吉林省委书记景俊海表示,十年里,吉林振兴进入“上升期...

    时间:08-01
  • 北京新增1例本土感染者 海淀区一地升为高风险区

      (抗击新冠肺炎)北京新增1例本土感染者 海淀区一地升为高风险区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徐婧)7月31日0时至24时,北京新增1例本土新冠肺炎病毒感染者,为入境隔离期满后返京关联确诊病例。该感染者居住的海淀区曙...

    时间:08-01
  • 反垄断法修订后施行 中国检方将重点关注互联网等领域公益诉讼

      中新社北京8月1日电 (记者 张素)修订后的反垄断法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该法增设了检察公益诉讼相关条款。记者从中国最高人民检察院获悉,检方将重点关注互联网、公共事业、医药等民生保障领域,积极稳妥开展反垄...

    时间:08-01
  • 受39国专利保护的“弓式建筑”成立应用技术研究院

      中新社太原8月1日电 (记者 胡健)8月1日,位于山西太原的百年兵工厂内,弓式结构大跨度检测研究中心、弓式建筑应用技术研究院在此揭牌,填补国内空白。  “弓式建筑”全称预应力装配弓式结构系统,适用于大跨度...

    时间:08-01
  • 青藏科考:青稞如何走上青藏高原?

      中新网西藏江孜8月1日电 (记者 孙自法)“民以食为天”。作为青藏高原上最重要的粮食作物,青稞是古代先民走上青藏高原生活、定居的重要物质基础。那么,青稞又是如何走上高寒、高海拔的青藏高原并适应的呢?  ...

    时间:08-01
  • 2022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夏令营开营

      中新网北京8月1日电 (刘玥晴)2022年中国宋庆龄基金会时代小先生夏令营1日在北京宋庆龄故居开营。参加本次夏令营的学生、家长、辅导老师、教官,以及宋庆龄故居管理中心人员等百余人参与开营活动。  中国宋庆龄...

    时间:08-01
  • 检察公益诉讼这五年,我们为“最可爱的人”做了啥?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成立95周年,也是检察公益诉讼全面推开5周年。捍卫英烈荣光、维护军人军属合法权益,检察机关如何充分发挥公益诉讼职能,守护“最可爱的人”?让我们一起来看↓↓↓    一封道歉信的背后...

    时间:08-01
  • 中国军人:“到!”

    “中国军人!”“到!”无论何时、无论何地当党和人民点名的时候这一声“到”铿锵有力、气贯长虹让所有人看到中国军人是何等的气势!一声“到!” 一生到每一个军人在成为战士的第一天就会大量使用一个字“到!”这个...

    时间:08-01
  • 重庆:引入国内外团队 高质量实施TOD综合开发

      中新网重庆8月1日电 (张旭)记者1日从重庆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等有关部门获悉,重庆将从投资、试点项目、规划设计等方面着力,并引入国内外团队,高质量实施TOD综合开发,构建高品质轨道生活圈。  TOD,就是...

    时间:08-01
  • 全国优秀台籍青年赴吉林研习:学历史看发展促交流

      中新网长春8月1日电 (高龙安)1日,“弘扬爱国爱乡传统 担当祖国统一重任”全国优秀台籍青年传统教育研习营在吉林省长春市开营。  当天,来自福建、江苏、河北等地的30余名青年定居台胞前往伪满皇宫博物院等地...

    时间:08-01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