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中国这十年)刘桂平:制造业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

2022-08-30 18:20:13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天津8月30日电 题:刘桂平:制造业已成为天津高质量发展有力支撑

  作者 杨子炀 庞喻文

  “目前天津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中的191个、666个工业小类中的606个,是全国工业产业体系最完备的城市之一。”8月30日,中共天津市委召开“中国这十年·天津”主题新闻发布会。天津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刘桂平在会上表示,天津是中国近现代工业的重要发祥地,具有雄厚的产业基础。

  回顾历史 制造业是底色传承

  天津已走过百年工业发展历程。产生过“抵羊”毛线、“同仁堂”药业、“红三角”纯碱等传世百年的民族工业品牌。新中国成立后,更是诞生了飞鸽自行车、海鸥手表、北京牌电视机等100多个制造业“全国第一”。“十三五”以来,天津在工业转型升级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和努力,“十四五”规划提出了制造业立市战略,不久前闭幕的天津市第十二次党代会,进一步明确了要大力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

  “实施制造业立市战略可以将天津的区位优势与我国“三北”地区的资源、市场、人才、技术、资本等优势结合起来,为全国构建新发展格局贡献力量。”刘桂平表示。

  立足当前 制造业是有力支撑

  2021年,天津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增长18.4%;制造业增加值增长8.3%,占全市GDP比重达到24.1%,比2016年提高1.4个百分点。天津制定出台信创、高端装备、集成电路、航空航天等12条重点产业链工作方案,2021年,12条重点产业链总产值1.26万亿元,增长20.7%,占全市规上工业总产值63%。

  5个海河实验室,汇聚两院院士、国家杰青和长江学者等人才3000余名。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达到71家,位列中国重点城市第三名。“麒麟操作系统+飞腾CPU”体系成为国内主流技术路线,“天津号”纯太阳能车等“揭榜挂帅”创新成果落地见效。

  2021年,天津制定出台全国首部智能制造法规《天津市促进智能制造发展条例》,四年来共安排财政资金近百亿元,补助各类智能制造项目3000余个,打造了200家数字车间和智能工厂,家庭千兆光纤覆盖率等3项指标全国第一。

  面向未来 制造业是坚定选择

  目前,国家级单项冠军企业达到16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达到130家,培育雏鹰企业4974家、瞪羚企业378家、科技领军企业230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和高新技术企业均突破9000家。

  据悉,天津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将一方面着眼于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另一方面加快传统产业升级,以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为重点,以装备制造、汽车、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为支撑的“1+3+4”现代工业产业体系。

  “我们将构建以领航企业牵引、以单项冠军企业支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跟进跃升的梯次发展格局,推动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形成支撑制造业立市的'主力军'。”刘桂平表示,天津将集中攻坚信创、高端装备、车联网等重点产业链,主动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共建一批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聚集,着力突破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培育形成更多的天津“独门绝技”。(完)

  • 相关阅读
  • “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曾经,许多国企、事业单位招录时强调本科及以上学历。如今,“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选择职业教育,你还会焦虑吗③】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阅读提示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机关、事业单...

    时间:08-31
  • 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深空探测越走越远

      昨天(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成果,创下五个国际“首次”,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

    时间:08-31
  •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 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科技自立自强)    成功在轨运行10个月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科学探测和卫星技术成果今天正式公布。...

    时间:08-3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

    时间:08-31
  •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外交部定点帮扶云南两县30年工作纪实

      彩云之南,云彩飞扬,魅力边疆,心之向往。但30年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金平、麻栗坡两县,山路蜿蜒泥泞,茅草校舍漏雨,卫生设施短缺。30年后的今天,两县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山村民居修葺一新,改建校舍...

    时间:08-31
  • 给家里有急事的官兵手机“松绑”

      8月中旬的一天,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战士张聪刚刚结束值勤,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值班排长领取手机,给他的母亲送去生日祝福。他的妈妈在惊喜之余还有几分疑惑:“你没在连队吗?怎么这个时间能用手机?”张聪高兴地...

    时间:08-31
  • “留后路”还是“断后路”,不该成为执法难题

      如何平衡执法的力度、尺度与温度,如何保证执法精准、裁量恰当,能否让公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关系着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最近,两则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权有关的...

    时间:08-31
  • 中国第21批赴黎维和官兵通过联合国扫雷、排爆资质认证

      新华社贝鲁特8月30日电(张哲 李竹林)8月30日,中国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62名官兵一次性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处的考核,获得扫雷、排爆两种资质认证。  扫雷、排爆资质认证是扫雷官兵走向雷场作业的“...

    时间:08-31
  • 陕西省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

      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关于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用人单位发布或委托发布含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历史阳性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禁用人单位、人...

    时间:08-30
  • 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宋晨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

    时间:08-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