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一江相连共命运 澜湄水资源合作迈上提质升级新台阶

2022-08-30 18:22:35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北京8月30日电 题:一江相连共命运澜湄水资源合作迈上提质升级新台阶

  中新网记者 陈溯

  同饮一江水,命运同相连。到今年,澜湄水资源合作已经进入第六个年头,六年来,澜湄国家共同协作,取得了丰硕成果。今年7月,中国国务委员兼外长王毅在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宣布,中方将实施“澜湄兴水惠民计划”,意味着澜湄水资源合作将迈入提质升级新阶段。

  澜沧江-湄公河发源于青海,流经西藏、云南,从西双版纳出境后称为湄公河,流经缅甸、老挝、泰国、柬埔寨和越南五国,干流全长4880公里,一江连接六国,也将六国民众的命运紧紧相连。

  2016年,澜湄六国以水为媒,澜湄合作机制正式启动。到如今,澜湄水资源合作取得了诸多成果,给沿线居民带来红利。

  “对我的国家柬埔寨来说,湄公河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河流,她流经六个国家,通过澜湄合作,我们沿线国家获得很多益处。”在8月底举办的“感知澜沧江共话澜湄情”活动期间,来自湄公河五国的青年留学生顺澜沧江而行,探访正在蓬勃发展的澜湄合作进程,大理大学食品质量与安全专业的柬埔寨学生李扬灵(RIM MAO)向中新网记者表示,通过参加这次活动,参观了澜沧江沿线的水电站,了解了生态保护措施,对澜湄水资源合作有了更多了解,也认识到保护这条河流需要六国共同合作与努力。

  活动期间,湄公河国家驻华使节、在华青年留学生、相关专家等50余名代表参访澜沧江,感知澜湄水资源合作带来的诸多利好。

  其中,最大的实惠和成效便是水文信息分享。据了解,中国已连续19年向下游国家提供汛期水文信息,2020年开始向下游国家提供全年水文信息,得到下游国家广泛赞誉。通过信息共享,上下游国家可以更高效地利用水资源,为防洪减灾、航运、农田灌溉带来便利。

  云南省水文水资源局西双版纳分局副局长杨海梅向记者介绍,允景洪水文站是澜湄水资源合作水文信息共享的具体承担单位,近20年不间断开展国际报汛工作,“自2003年以来,允景洪水文站已经向湄公河委员会和下游五国报送水情信息17.85万条,从未发生迟报、漏报、错报的情况。”

  澜沧江流域内水能资源丰富,是水电开发的重点区域。其中,华能糯扎渡水电站是云南省境内规模、单项投资最大的项目,装机容量585万千瓦,多年平均发电量239.12亿千瓦时。在开发利用能源同时,水电站运营者——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不忘生态保护,在糯扎渡水电站投资建成了珍稀动物拯救站、珍稀鱼类增殖站和珍稀植物保护园,对区域内生态多样性保护起到了积极作用。

  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主任郝钊向中新网记者表示,澜湄水资源合作中心成立以来,已经构建了稳定的澜湄水资源合作机制,开展了很多务实合作项目,为下游民众带来了诸多实惠,也获得了高度评价。同时,开展了人才建设,先后有1000多名湄公河国家专家学者、青年人才到中国参加培训班、研讨会,到水利水电工程参观调研。

  今年7月,在澜湄合作第七次外长会上,中方提出下阶段将推出六大惠湄举措,在水资源合作方面,提出实施“澜湄兴水惠民计划”,加强水文信息分享,新建水文气象预报站,加快光伏提水灌溉、农村供水示范、小流域治理示范建设,为20座水库大坝提供安全体检,保障流域7000万人防洪、粮食、供水和生态安全。

  景洪水电站有关负责人向记者表示,景洪水电站建设有澜沧江-湄公河流域最大的通航设施——500吨级水力式升船机,升船机正式通航后,将为符合中老缅泰四国签署的《澜沧江-湄公河商船通航协定》的境内外船舶提供安全便捷的航运通道,对云南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构建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辐射中心具有重要意义。

  “《澜湄水资源合作五年行动计划(2018-2022)》到今年年底就到期了,我们正在对行动计划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同时根据评估情况编制新一期五年行动计划,指导未来水资源合作。”郝钊表示,下一步将继续做好全年水文信息共享,继续实施一批惠民项目,将新的五年行动计划和各国发展战略有机结合。

  “当然,最重要的是人员交流,希望疫情过后继续恢复正常的人员往来,进一步推动六国交往、互动、融合。”郝钊说。(完)

  • 相关阅读
  • “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曾经,许多国企、事业单位招录时强调本科及以上学历。如今,“身份门槛”正在被拆除——  【选择职业教育,你还会焦虑吗③】学历让位于能力的职教启示    阅读提示  根据新修订的职业教育法,机关、事业单...

    时间:08-31
  • 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深空探测越走越远

      昨天(30日),国家航天局发布了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成果,创下五个国际“首次”,标志着我国正式步入自主“探日”时代。  从神舟飞天,到嫦娥奔月,再到天问探火,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

    时间:08-31
  •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 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羲和号”探日成果发布,实现多项国际首次  相距1.5亿公里,给太阳大气做CT(科技自立自强)    成功在轨运行10个月后,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的科学探测和卫星技术成果今天正式公布。...

    时间:08-31
  •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建议  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10月16日在北京召开  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主持会议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中共中央政治局8月30日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

    时间:08-31
  • 脱贫攻坚结硕果 乡村振兴谱新篇 ——外交部定点帮扶云南两县30年工作纪实

      彩云之南,云彩飞扬,魅力边疆,心之向往。但30年前,地处祖国西南边陲的云南省金平、麻栗坡两县,山路蜿蜒泥泞,茅草校舍漏雨,卫生设施短缺。30年后的今天,两县高速公路穿山越岭,山村民居修葺一新,改建校舍...

    时间:08-31
  • 给家里有急事的官兵手机“松绑”

      8月中旬的一天,沈阳联勤保障中心某团战士张聪刚刚结束值勤,就迫不及待地找到值班排长领取手机,给他的母亲送去生日祝福。他的妈妈在惊喜之余还有几分疑惑:“你没在连队吗?怎么这个时间能用手机?”张聪高兴地...

    时间:08-31
  • “留后路”还是“断后路”,不该成为执法难题

      如何平衡执法的力度、尺度与温度,如何保证执法精准、裁量恰当,能否让公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关系着人们对法治的信仰,关系着整个国家的法治水平。  最近,两则与市场监管和行政执法权有关的...

    时间:08-31
  • 中国第21批赴黎维和官兵通过联合国扫雷、排爆资质认证

      新华社贝鲁特8月30日电(张哲 李竹林)8月30日,中国第21批赴黎巴嫩维和多功能工兵分队62名官兵一次性通过联合国地雷行动处的考核,获得扫雷、排爆两种资质认证。  扫雷、排爆资质认证是扫雷官兵走向雷场作业的“...

    时间:08-31
  • 陕西省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

      省人社厅、省卫生健康委日前印发《关于坚决打击对新冠肺炎康复者就业歧视的紧急通知》(以下简称《通知》),严禁用人单位发布或委托发布含有新冠肺炎病毒核酸检测历史阳性等歧视性内容的招聘信息;严禁用人单位、人...

    时间:08-30
  • 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北京8月30日电 题:我国首位太阳专属“摄影师”——“羲和号”取得了哪些成果?  新华社记者胡喆、陈席元、宋晨  “效法羲和驭天马,志在长空牧群星”,我国首颗太阳探测科学技术试验卫星“羲和号”成...

    时间:08-30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