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东西问|印开蒲:为什么“植物猎人”威尔逊将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2022-09-06 19:47:12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社成都9月6日电 题:为什么“植物猎人”威尔逊将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

  ——专访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

  中新社记者 贺劭清

  百合风靡于欧美庭院,但目前所有欧美百合的母本几乎都源于中国岷江百合;在西方象征爱情的玫瑰,实为欧洲蔷薇与中国月季杂交后的品种;新西兰国家名片狝猴桃脱胎自中国……

  以收集奇花异木为使命的“植物猎人”,千百年来如何改变世界植物分布?为什么著名“植物猎人”威尔逊将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作者、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近日接受中新社“东西问”专访,对此进行深度解读。

  现将访谈实录摘要如下:

  中新社记者:“植物猎人”以收集奇花异木为使命,这个听起来低调而神秘、并不为世人熟知的职业,如何改变世界植物的分布?

  印开蒲:目前学界普遍认为“植物猎人”起源于17世纪的欧洲。这一职业出现至今一直备受争议,对其评论以负面居多,认为其偷盗其他国家珍稀植物并破坏植物的生长环境,但“植物猎人”存在的意义并非如此。

  植物资源是全人类共有的财富,“植物猎人”自出现以来,带来了世界范围的植物大迁移。百合风靡于欧美庭院,但目前所有欧美百合的母本几乎都源于中国岷江百合;在西方象征爱情的玫瑰,实为欧洲蔷薇与中国月季杂交后的品种;新西兰国家名片狝猴桃脱胎自中国;哈佛大学阿诺德树木园的主景树是从中国引进的血皮槭。

威尔逊在1906年从湖北神农架引种到美国阿诺德树木园的血皮槭(Acer griseum)。中新社发 印开蒲 摄

  中国的植物被大量引种到西方时,中国也从西方引种了大量的粮食和蔬菜品种,成为最大的受益国。中国北方人的主粮小麦,就从西亚的两河流域传来;中国人餐桌上的玉米和土豆,分别来自北美洲墨西哥和南美洲,这些粮食作物在困难年代养活了数以亿计的中国山区民众;中国南方人最喜爱的蔬菜辣椒,也从墨西哥传来。

  目前全球的“植物猎人”都是合法化的,但不排除被不法之人利用谋取私利。成为合格的“植物猎人”并非易事,除植物学和园艺学知识外,还需具备历史、地理、考古等知识,以及冒险精神和奉献精神。

  中新社记者:为什么“植物猎人”威尔逊将中国称为“世界园林之母”?威尔逊笔下的“中国西部花园”为何对西方有如此大的吸引力?

  印开蒲:英国园艺学家和植物学家欧内斯特·亨利·威尔逊(Ernest Henry Wilson)是最具传奇色彩的“植物猎人”,世界各地的花园里都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奇花异木。从1899年至1918年,威尔逊前后5次到中国收集植物,其中4次到中国西部,一共收集了包括4700多种植物的6.5万多份植物标本,并将1593份植物种子和168份植物切片带到了西方,被称为“打开中国西部花园的人”。

  18世纪的西方园艺学家研究中国引种的大量栽培花卉,得出中国是“中央花国”的结论。威尔逊在收集中国植物经历的基础上,通过归纳总结前人成果,进一步强调中国原产花卉植物对世界园林的巨大贡献。1913年,威尔逊在英国出版《一个博物学家在华西》(A Naturalist in Western China)。1929年,该书在美国再版时改名为《中国——园林之母》(China,Mother of Gardens)。

威尔逊《中国:世界园林之母》汉译版。

  威尔逊总结前人提出的中国是“中央花国”,在此基础上首次提出“中国——世界园林之母”的著名论断,得到世界园艺界广泛认同。

  威尔逊在著作中指出:“在整个北半球温带地区的任何地方,没有哪个园林不栽培数种源于中国的植物”“中国还是柑橘、柠檬、枸橼、桃、杏,以及所谓‘欧洲核桃’的故乡”“我们应当公正地看到,西方园林深深地受益于东亚,这种受益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长”“许多原先称为印度和毛里求斯的杜鹃及许多其它美丽的鲜花,都原产于中国”“如果没有早先从中国来的舶来品,我们的园林和相关的花卉资源在今天将会何等可怜。”他的这些全新观点,直到今天仍得到西方园艺学界公认。

  中新社记者:有哪些知名植物经威尔逊从中国引入西方,成为西方园林中的“主角”?

  印开蒲:百合属植物全世界约80种,中国约40种。原产于中国四川西部的岷江上游干旱河谷地区的岷江百合(Lilium regale)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种,又被称为“帝王百合”,由威尔逊发现并命名。

  岷江百合生长环境严酷,抗病能力很强。1910年,威尔逊把它引种到西方时,正值西方的观赏百合遭遇病毒蔓延,面临灭绝险境之际。岷江百合的引入,使欧美的园艺学家培育出许多抗病毒的百合新品种,拯救了西方的百合种植业,令世界的花园变得更加优雅。为寻找岷江百合,威尔逊1910年9月3日在四川汶川县草坡乡遭遇山体滑坡,被山上飞下的石块砸断右小腿成了终身残疾。他不仅不后悔,还戏称自己是“百合跛子”。

威尔逊拍摄的岷江百合。现在的岷江百合。中新社发 印开蒲 摄

  蔷薇属植物全世界约200种,中国约82种。由于形态上的差异,又有蔷薇、月季和玫瑰之分,其中月季有“花中皇后”之称。中国蔷薇属植物深受西方园艺界重视,他们用中国的野生种类和原有品种杂交,培育出许多优美的现代新品种。威尔逊从中国引种了18种蔷薇,包括以他女儿名字命名的西南蔷薇(Rosa murielae)、以他夫人名字命名的卵果蔷薇(R.helenae)和以他绰号“中国威尔逊”命名的多花长尖叶蔷薇(R.sino-wilsonii)。

单瓣月季(Rosa chinensis var. spontanea),月季花的原始种,威尔逊1910年在四川巴中发现并引种,经杂交后培育出现代玫瑰新品种。中新社发 高信芬 摄

  杜鹃属植物在园艺界占有重要位置,在西方被称为“花园中的贵族”。早在100多年前,大量的西方“植物猎人”便涌向中国横断山地区的高山峡谷中寻找杜鹃,其中威尔逊一共引种了60余种。他在著作中曾这样赞美杜鹃花:“在杜鹃花盛开的季节到中国西部山区旅游,欣赏着美丽的聚会,远胜过到世界上其它地方。”难怪有人把中国人的景观大道——318国道称为“杜鹃花之路”。

四川贡嘎山西坡海拔3400米的黄背栎(Quercus pannosa)林下,生长着贡嘎山杜鹃(Rhododendron gonggashanense)和亮叶杜娟(Rhododendron vernicosum),把这里的森林装饰成为天然的花园。中新社发 周华明 摄

  中新社记者:新时代的“植物猎人”和过去有什么不同,他们如何跑赢时间拯救濒危植物,取得了什么成绩?

  印开蒲:过去西方“植物猎人”的主要目的是寻找具有观赏和经济价值的种类,新时代的“植物猎人”与西方“植物猎人”之间有相同之处,更有改进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物种本身的保护上。

  随着近几十年来人口增加,人类的生产生活对自然环境和物种带来很大冲击。有关资料显示,当今世界上每隔20分钟便有3500个婴儿诞生,却有1个或更多的动植物种类灭绝。按照这个速度,每天有72个物种、每年大约有2.7万个物种从地球上永远灭绝。

  作为世界上高等植物种类最多的国家之一,为拯救珍稀濒危植物,中国政府和国际NGO组织都做了大量的工作。中国制定公布了受保护的濒危物种红色名录,在此基础上,通过建立自然保护区和国家公园就地保护、将野生植物引种到植物园内迁地保护,及建立“野生植物种质资源库”等多种方式,使中国野生濒危植物面临的生存危机有所缓解。

野外考察。中新社发 中科院成都生物研究所 供图

  中新社记者:您用六年时间重走威尔逊中国西部之路,有什么印象深刻的发现?

  印开蒲:经过7年筹备,我从2004年开始,沿着威尔逊走过的路线,十多次深入湖北、重庆、四川,在威尔逊留下老照片的拍摄地点寻找,并在原来的拍摄地点重新拍摄照片,进行图像对比,以期真实展现中国西部百年环境变迁。

  一百年来,中国西部环境确实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是西部大开发以来,中国实施的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退牧还草、荒山造林和小流域水土流失治理等生态保护工程,使中国西部环境有很大改善;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和民生工程的开展,使中国西部往日贫穷落后的面貌焕然一新。

  但从对比照片中我们也看到一些不尽人意之处,百年来直到今天,为追求短期利益不惜牺牲环境的行为在一些地区还时有发生。所有这一切都值得我们去研究和思考,警示我们今后的行为应承担更多历史责任。(完)

  受访者简介: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研究员印开蒲。中新社记者 张浪 摄

  印开蒲,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原研究员、生态学家,着有《百年追寻----见证中国西部环境变迁》。印开蒲60余年从事生物多样性保护和生物资源考察,从绘制植被地图做起,参加了四川植被、四川薯蓣资源、横断山植被等多项科学考察,跑遍了四川盆地的山山水水,寻找到被认为灭绝的植物界的“大熊猫”五小叶槭等多种珍稀植物。在九寨沟还鲜为人知时,印开蒲在1978年建议在该地建立自然保护区,他也是亚丁自然保护区规划的最初命名者之一。20世纪70年代,印开蒲参与撰写了建议,在四川建立了大风顶、九寨沟、贡嘎山、四姑娘山等20余个自然保护区。

  • 相关阅读
  • 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 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

    习近平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二十七次会议强调健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全面加强资源节约工作李克强王沪宁韩正出席  ■ 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显著优势,强化党和国家对重...

    时间:09-07
  • 深度关注丨为国铸剑 隐姓埋名 为何是“西工大”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柴雅欣 李云舒  9月5日,国家计算机病毒应急处理中心和360公司分别发布了关于西北工业大学遭受境外网络攻击的调查报告。调查发现,美国国家安全局(NSA)下属的特定入侵行动办公室(TAO)使用...

    时间:09-07
  • 建设健康中国,全民健康更有保障

      十年来,我国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取得显著成效,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医疗技术能力和医疗质量水平不断提升,为人民健康提供了可靠保障  我们坚持预防为主,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推动卫生与健康事业发...

    时间:09-07
  • 不忘初心 踔厉奋发 不断开拓新时代青年外事工作新局面

      今年是中国共青团成立100周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全面回顾共青团跟党走过的光荣历程,深刻总结共青团百年征程积累的宝贵经验,对新时代的共青团提出殷切希望。在建团百年...

    时间:09-07
  • 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 医疗“新基建”护航全民健康

      截至今年6月,中国在线医疗用户规模达3亿  医疗“新基建”护航全民健康  海外网 李雪钦  将医疗机械臂“搬”到服贸会  近日,由工信部、国家卫健委等主办的首届卫生健康与工业科技创新服务大会亮相2022年...

    时间:09-07
  •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绽放 线上民乐奏响丝竹之美

      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网上绽放  线上民乐奏响丝竹之美(网上中国)   古筝、二胡、唢呐、古琴、琵琶……如今,打开手机,直播间里,各种民乐表演或悠扬婉转,或激情四射,好不热闹。不只是民族音乐,传统的戏曲...

    时间:09-07
  • 别让“托育难”成为阻碍生育的拦路虎

      “儿子两岁开始上托育班,4000元的托育费相当于我1个月的收入,但为了能重回职场,也只能‘肉疼’了”。8月29日,山东省青岛市西海岸新区的女职工王莹对记者说。随着国家放开二孩、三孩生育政策,“生了孩子谁来...

    时间:09-07
  • 虚拟教研室:形式可“虚”,落地要“实”

      657个,这是截至2022年5月教育部公布的两批虚拟教研室建设试点的总数,而更多的虚拟教研室还在陆续涌现。8月28日,广州中医药大学伤寒论粤港澳多学科融合虚拟教研室成立。  全国性的虚拟教研室数量可观,区域性...

    时间:09-07
  • 水稻叶片宽度调控机制被发现有助提高粮食产量

      【新知】  科技日报讯 (记者雍黎)近日,记者从西南大学获悉,该校农学与生物科技学院何光华教授团队克隆出水稻叶片形态发育基因——宽叶1,并对其调控水稻叶片宽度的分子机制进行了深入解析,揭示了水稻叶宽发...

    时间:09-07
  • 鼻喷式中和抗体药实验证明可防奥密克戎感染

      【最新发现与创新】  科技日报重庆9月6日电 (记者雍黎)喷一喷,有效预防新冠病毒感染。6日,重庆医科大学发布消息,由该校黄爱龙教授/金艾顺教授团队牵头的研究,发现了对新冠奥密克戎变异株具有强效中和活性的...

    时间:09-07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