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闻频道  »  国内新闻

多措并举共建老年友好型社会(倾听)

2024-01-13 08:01:00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核心阅读

  开设老年大学课程、开展养老助餐服务、改造适老化家居……社区“微改造”连接社会适老大环境,各地多措并举切实为老年群体解决难题,更好满足老年群体生活需要。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满足老年人多方面需求,让老年人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是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责任。

  从饮食起居,到出行便利,再到丰富精神生活,各地加快适老化改造步伐,多措并举打造老年友好型社会,助力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记者在多地进行采访,感受适老服务如何增添老年人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北京——

  老年大学助力“老有所学”

  “上步转身,一二三四……”午后,北京老年开放大学的形体教室里,学员田玉芳身着黑色练功服,伴着音乐,在老师指导下走起模特步,自信、优雅。

  “好友们见到我,都说我更挺拔了!”田玉芳说,自己在学习中结识了不少新朋友,也发现了生活中的更多美好。“现在,日常走路我也注意沉肩、收腹,虽然年纪大了,但精气神不能掉下去。”

  楷书、隶书、彩铅画、模特、古典舞……记者看到,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开设的课程丰富多彩,很受学员欢迎。

  北京开放大学于2019年挂牌成立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职责包括指导全市老年大学教育教学工作等。目前,北京老年开放大学已经在北京市各区建立了区级老年开放大学,并延伸至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初步建立起覆盖全市的四级办学网络。

  除了线下课程,老年人还可以在线上学习各类内容。打开北京开放大学建设的京学网,“手机摄影”“隔代教育”等课程映入眼帘。据介绍,网络课程涵盖家居生活、家庭教育、文化艺术、智慧助老等9类172门,总时长达5万多分钟。

  2023年,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还发挥线上教学优势,开展“学养京城  情暖夕阳”系列公益直(录)播教学活动,为养老机构、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等的老年群体提供经常性、系统性的优质教育资源。

  参加老年教育,老年人热情满满。2023年,“熠·京秋”第二届北京老年教育文化艺术节举行,参与人次超过22万,收到作品1055份。密云区老年大学合唱团负责人说:“比赛时,合唱团团员铆足了劲,都说一定要把自己最好的一面展现在舞台上!”

  北京老年开放大学还开展老年学习团队骨干培训,致力培养具有较高专业技能、较强团队组织能力的老年学习骨干,鼓励他们扎根社区,助力“老有所学”。前不久,学员韩同兴参加了影视戏剧骨干培训班,在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指导下,排练话剧《骆驼祥子》。“未来,我希望带动更多老年人参加学习活动,让老年生活更加充实、美好。”他说。

  上海——        

  加快推进社区老年助餐服务

  冬日午间,参加完社区组织的文艺活动后,70多岁的独居老人张阿姨不再急匆匆地赶回家做饭,而是到新近开张的上海市静安区江宁路街道乐宁社区食堂用餐。“一份红烧排骨、一份素菜、一碗米饭,20元,汤免费,方便、卫生又实惠!食堂离我家不远,吃完了正好散步回去。”张阿姨说。

  江宁路街道是典型的上海老龄化社区,60岁以上老人约2.8万人,其中不乏像张阿姨这样的独居老人,养老助餐服务需求日益增多,原有的两家社区长者食堂和7个老年助餐点难以满足需求。“居民呼声最高的是希望建更多的社区食堂,让老年人能在家门口更便利地吃上热乎饭。”江宁路街道办事处社区服务办主任许海樱说。

  多方考察后,街道与乐宁老年福利院合作,选择老字号餐饮企业梅龙镇酒家“掌勺”乐宁社区食堂。2023年9月底,梅龙镇酒家项目经理吴秉业带着团队进驻装修一新的原福利院食堂。“什么都是现成的,我们只需用心做菜,做到软烂易嚼、低糖低油低盐。”吴秉业说,周边居民纷纷前来尝鲜,口口相传。食堂试运营时,仅4天就办了近500张就餐卡。

  “如此一来,福利院的食堂有了专业团队运营,社会餐饮企业能参与养老公益事业,街道老人就近享受助餐服务,实现了公共资源的社区共享,可谓一举三得。”许海樱说。

  鼓励养老机构在满足在院老年人就餐需求的前提下,为社区老年人提供助餐服务,老字号餐饮企业参与老年助餐,这些是上海近年来养老助餐服务的新探索。截至2023年底,上海市共建成社区长者食堂346家、老年助餐点近1500个,日均供餐能力20万人次。

  广州——

  积极开展居家适老化改造

  “很开心,现在家里漂亮又安全,生活更踏实更舒心!”居住在广州市天河区林和街道花生寮社区的李阿姨,2023年住进了改造后的新家。

  李阿姨母子俩身患残疾,居住在步梯宿舍房的高楼层。原先的老房子阴暗狭窄,厨房厕所容易积水湿滑。跟社工反映后,需求马上被上报到林和街道办事处。2023年5月,在广州市民政局和林和街道办事处支持下,社工站申请到3万元的改造经费,针对李阿姨家开展居家改造专项帮扶。

  依据李阿姨的实际需求、生活习惯等情况,社工站详细制定了改造方案——在家中适合的位置安装了助力扶手,对居家环境进行了防滑处理,添置了坐便器,安装了床边护栏,检查了全屋的电线安全情况……

  由于施工期间厨房无法使用,花生寮居委会和社工还提供了三餐上门送饭服务。经过11天的施工,李阿姨家焕然一新。新家不会积水,没有异味,家具摆放有序,还增添了许多日常生活所需的贴心物件。

  近年来,广州市高度重视老年人居家适老化改造工作,有改造需求的老年人都可以在居住地附近的街镇综合养老服务中心或颐康服务站申请到相关服务。年满60周岁且符合条件的户籍老年人还可以申请服务资助,由属地街道委托第三方专业机构上门评估,制定有针对性的居家适老化改造方案。目前,已累计为超5200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

  2023年,广东省各级民政部门为超过3万户特殊困难老年人家庭实施适老化改造,并完善省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救助帮扶平台,进一步切实织密基本民生保障网。计划到2027年,全省完成特困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不少于12万户。

  《 人民日报 》( 2024年01月13日 06 版)

  • 相关阅读
  • 推动人工智能技术赋能社会(科技视点)

    近年来,人工智能大模型技术的涌现,掀起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研究热潮,也为各行各业应用人工智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人工智能的未来充满哪些可能性?我们如何应对?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人工...

    时间:01-14
  • 下好未来产业先手棋(创新谈)

    下好未来产业战略布局先手棋,才能真正抢占未来竞争制高点 近日,我国量子科技研发取得新进展,第三代自主超导量子计算机“本源悟空”上线运行,整机运行效率进一步提升。 量子技术蓬勃发...

    时间:01-14
  • 智慧平台守护老人用电安全

    “永泰小区2号楼张秋莲家用电数据异常,请尽快上门检查确认!”1月4日,国网寿光市供电公司城区供电中心网格经理冯安亭,收到该市永泰小区85岁独居老人张秋莲家用电异常的通知后,马上上门检...

    时间:01-14
  • “华龙一号”配上安全“盾牌”(新知)

    2023年5月,我国自主三代核电技术“华龙一号”全球首堆示范工程——福清核电5、6号机组正式通过竣工验收。识别“华龙一号”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镶嵌在安全壳上方外侧的一圈水泥“头箍”...

    时间:01-14
  • 赓续历史文脉 传承红色基因(在一线)

    在北京孔庙体悟文化传承、于故宫博物院感受岁月变迁……前不久,大中小学携手上好“北京中轴线上的大思政课”活动举行,来自多地大中小学校的师生代表共上一堂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 “行...

    时间:01-14
  • 强化农田保护 助力生态振兴(深阅读)

    1月1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意见》发布。意见提出,加强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废旧农膜分类处置。 近年来,四川指导农户科学使用地膜,加大源头管控,建立推广多种回...

    时间:01-14
  • 全力确保人民群众平安便捷出行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韩鑫)近日,交通运输部等部门联合印发《2024年综合运输春运服务保障和安全生产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2024年春运从1月26日开始,至3月5日结束,共4...

    时间:01-14
  • 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

    天津市和平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坚持党建引领,深化民族团结“家站”建设,持续厚植各民族和谐的基层治理根基,打造各族群众共居共学、共建共享、共事共乐的美好生活图景。 强化就业保...

    时间:01-14
  • 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管理

      本报北京1月13日电 (记者丁怡婷)为大力培育乡村建设工匠队伍,更好服务农房和村庄建设,住房城乡建设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近日印发《关于加强乡村建设工匠培训和管理的指导意见》(以...

    时间:01-14
  • “双一流”建设高校如何培养中小学教师(深聚焦)

    北京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在参加“国优计划”面试。 曹 爽摄(人民视觉) 清华大学“国优计划”学生在参加支教活动。 于乐言摄(人民视觉) 小时候,在家人的耳濡目染下...

    时间:01-14
免责声明:本网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 本网站转载图片、文字之类版权申明,本网站无法鉴别所上传图片或文字的知识版权,如果侵犯,请及时通知我们,本网站将在第一时间及时删除。